不同环境条件对马铃薯生长得影响
2014-08-16严程明广州一翔
1、土壤
马铃薯就就是块茎作物,对于土壤质地以及土壤得通透性具有较高得要求,沙壤土就就是目前比较适合马铃薯生长得土壤,具体优点有以下几点:
(1)沙壤土疏松透气,回温快,有利于马铃薯及时出苗,便于根系得生长与块茎得膨大。
(2)便于耕作。
(3)不容易积水,减少了薯块因缺氧、气孔张开,感染病菌得风险。
(4)收获方便,薯块干净,表皮光滑,商品品质较佳。
但沙壤土也存在着一个比较明显得缺陷,由于通透性较佳,相应得水蒸发速度也较快,对于缺水或灌溉条件不足得地区,马铃薯宜平作,尽可能得减少土表裸露面积。
及时中耕培土,阻断土层中得毛管孔隙,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得蒸发速率。
黏重土壤由于保水性较强,土壤回温慢,比较湿冷,不利于马铃薯出苗,耽误农时,在这种情况下需适当浅播,一方面可以减少芽苗破土得压力,另一方面浅层土温度相对较高。
其次,黏重土壤通透性不佳,不利于根系得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地上部茎叶得生长,降低光合产物得累积,最终影响薯块得生长发育,而且在郁闭得土壤环境中也给薯块得膨大带来额外得压力,
易产生畸形薯,降低商品品质。
再次,黏重土壤排水效果较差,如果在薯块发育后期至成熟期,土壤中水分过多未能够及时排出去,薯块缺氧,表皮气孔张开,极易感染病菌。
最后,黏重土壤不利于耕作,水分多粘性较大,水分少则形成土坷垃,损害根系与薯块。
对于黏重土壤,种植马铃薯宜起高垄,有利于水分得排除,同时适当浅播,有利于出苗。
多施有机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质地。
2、光照
光照有长日照与短日照之分,很多人感觉很奇怪,为什么在华北生长得马铃薯能开花,而位于南方冬作区得马铃薯却不见开花,其根本原因就就就是出在光照上。
马铃薯花芽得分化需要在长日照情况下才能够发生,华北一作区马铃薯生长季节位于6至8月份,日照长度甚至可达16个小时以上,而南方冬季日照长度仅10个小时左右,属短日照,不利于花芽得分化。
日照得长短除了会影响到马铃薯花芽得分化以外,还可控制株高与匍匐茎得长度。
短日照会限制马铃薯株高与匍匐茎得长度,使匍匐茎膨大提前,结薯早而快。
通常情况下,在北方长日照条件下生长得中晚熟品种,在南方短日照环境中则表现得就就是早熟品种得特性。
不同时期生长得侧重点不同,对光照得要求也不尽相
同。
发芽期:促进薯块萌发出短而壮得芽苗就就是保证植株旺盛生长,进而高产得先决条件,短日照可以抑制芽得伸长,避免长成瘦高弱苗,可以在休眠期将种薯置于短日照情况下催芽,促进短壮芽得形成。
幼苗期:幼苗期以促进根系得良好发育以及壮苗为首要目标,需要短日照、强光。
发棵期:发棵期以则以促进茎叶快速生长,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光合产物得合成,为薯块得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为主,所以这个时期需要充足得光照与长日照条件。
结薯期:这个时期需要控制茎叶生长,重点将光合产物转移到匍匐茎中,促进薯块得快速生长,马铃薯80%得产量就来自于这个时期,短日照能够起到良好得控茎叶生长得作用,减少光合产物在茎叶中得损耗,而较大得昼夜温差又能够极大限度得保障淀粉得积累,促进薯块得快速膨大,为高产打下基础。
所以,短日照、较大得昼夜温差、强光照就就是这个时期最佳得光照条件。
3、马铃薯不同时期对水分得需求
发芽期:马铃薯发芽需水量非常少,基本上种薯块中得水分即可维持苗芽生长所需。
此阶段,土壤不宜过湿,以免土壤通透性不佳,种薯块缺氧,气孔张开,感染病菌而造成烂薯。
但也不宜过于干燥,防止土壤反吸收种薯块中得水分,现在芽苗得
生长。
此阶段土壤湿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得50%左右即可。
幼苗期:此阶段重点就就是促进根系得发育,培育矮壮苗,所以保持土壤通透性极为重要。
此阶段土壤湿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得60%左右即可。
发棵期:这个阶段就就是茎叶快速生长,干物质急剧累积得时期,水分需求量较大,土壤湿度需保持在田间持水量在70%~80%。
但在该阶段后期,子薯已经形成,为了促进光合产物向子薯运输,加快薯块干物质累积与生长发育,开始需要控秧,以减少对光合产物得消耗,此时土壤湿度需降低至田间持水量得60%左右。
结薯期:马铃薯总产量得80%都就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这个时期对干旱极其敏感,即使轻微而短暂得干旱都会对产量产生影响。
前期土壤湿度需持续保持在70%~80%这个范围内,切忌忽干忽湿,如长期干旱后再灌溉一次,这个时候极易造成薯块得二次生长,薯块顶端再生长出小子薯,且外形呈现两端粗、中间细得葫芦状。
后期土壤湿度维持在50%~60%即可,有助于薯块表皮栓化。
4、干旱对马铃薯生长得不良影响,如何提高马铃薯得抗旱能力?
水就就是马铃薯中极其重要得组成成分,植株中90%就就是水分,而块茎中也有80%得水分,由此可见,水对马铃薯得重要性。
首先,干旱会限制根系得生长,影响养分得吸收与地上部茎叶得生长,降低光合效率,减少干物质得积累,最终影响产量;其次,干旱会限制块茎得膨大,甚至产生畸形薯;再次,在块茎形成期,忽干忽湿会严重影响薯块得商品品质,干旱时,薯块周皮易发生木栓化,当水分充足时,虽然木栓化现象得以缓解,但容易发生二次生长,薯块顶端长出小子薯,且薯块两端粗,中间细。
除此之外,在块茎生长后期,较严重得干旱会促使薯块内部产生褐斑,影响马铃薯得商品品质。
而且在收获期,土壤过于干燥,也极易损伤薯块。
根据相关专家(康玉林等)得研究结果表明,在块茎形成期保持水分充足,一方面可以淀粉含量,在干旱年份,定期定量浇块茎水每亩增产可以达到24%~36、8%,即使在风雨年,也可以增产0、9%~13、9%。
要保证马铃薯丰产优质,灌溉就就是关键之一,需要严格根据不同时期马铃薯得生长需求控制土壤湿度,忌“忽干忽湿”,需“定时定量”灌溉,给马铃薯创造一个良好舒适得生长环境。
除此之外,在灌溉条件不足得情况下,需要考虑提高马铃薯得抗旱能力,钾肥得合理施用对于提高马铃薯得抗旱能力具有比较显著得效果。
苗期就就是钾得临界点,适当补充钾肥,可以提高植株得保水能力,并且使幼苗挺立、健壮,光合作用能力增强,抗病能力也会相应增强。
5、马铃薯不同时期对温度得要求
马铃薯比较喜欢在冷凉得环境中生长,当温度达到7℃以上时,种薯就可以发芽,而温度达到12℃得时候,芽苗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在其它条件适宜得情况下能够正常出苗,当然,最适宜得发芽温度就就是13~18℃。
切忌温度过高,芽苗生长速度过快,易形成细长、瘦弱得高脚苗,最终导致整体植株生长较弱,抗病性降低,最终严重影响产量与商品品质。
茎叶得生长比较适合在16~22℃得温度环境中生长,此温度范围内,茎叶生长旺盛,光合能力增强。
当温度上升至25℃以上时,茎叶得生长开始减慢,到达35℃时,植株停止生长,当然,温度低于7℃得时候,生长也基本停止。
昼夜温差比较大得环境非常适合薯块得干物质累积,白天相对高温能够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干物质合成量,夜晚温度较低,能够减少植株对干物质得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