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闲暇生活的调查报告(正式版)

大学生闲暇生活的调查报告(正式版)

淮北师范大学大学生闲暇生活问卷调查报告淮师大:10思政2011年12月大学生闲暇生活问卷调查报告王博祥、黄雅琪、王贤友、何木平、李晓宇(政法学院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引言目前,我国大学生拥有充裕的闲暇时间,闲暇生活成为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闲暇生活是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及开展闲暇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可塑性强,大量的闲暇对于尚不成熟的大学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健康向上的闲暇生活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的个性成熟、人格完善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反之,庸俗、消极的闲暇生活则可能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形成反社会人格,引发犯罪等严重社会问题。

闲暇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学生能否完整、全面、健康地发展自我,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表现、生活品质,而且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绝大多数大学生课余生活用在上网、运动、阅读、看电影电视、外出逛街等;部分大学生开始谈恋爱以满足感情生活的需要,来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也有一部分选择在学习的同时做些兼职工作,增长阅历,丰富知识,锻炼自己。

然而,并非每位大学生都能处理好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中的矛盾,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

关注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及其教育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如何处理、协调这些学习与生活间矛盾,帮助大学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使得学习与实践的时间分配达到最佳化,本文在对大学生闲暇生活状况调查的基础上,着重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院系的大学生的闲暇生活进行差异性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闲暇教育提出建议。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二、研究思路“闲暇”一词源于拉丁语“L icere”。

它具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闲暇生活方式不同,人们对闲暇的理解与定义自然也就不同。

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把有关闲暇的种种定义进行了归纳,发现它们经常出现在四种基本语境之中,分别是时间、活动、存在方式和心态。

德克尔森认为,闲暇一词主要有三种用法:闲暇时间、闲暇活动、在休闲活动中的人的闲适的“精神状态”。

但无论是“四分法”还是“三分法”,闲暇时间、闲暇活动和闲暇心态是研究和定义闲暇的主要内容。

从时间角度考察,“闲暇”可以被定义为工作及满足生理需要以外的时间,这一段时间通常被称为“自由时间”或“闲暇时间”。

从活动角度考察,“闲暇”可以被定义为人在工作及满足生理需求时间之余,自由愉快地进行的各种活动。

它可以是休息,可以是自娱,可以是非功利性的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也可以是对社团活动的主动参与。

从心理状态角度考察,“闲暇”被界定为一种自由自在的存在状态或开放的心灵感受。

综合各种定义,我们认为,构成人类闲暇的最基本的三大因素是闲暇时间、闲暇活动和闲暇心态。

现在关于闲暇有两个角度进行界定:(1)闲暇作为时间,是指一种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过程。

(2)闲暇作为一种活动或心态,是指一种完全由个人支配的自由活动或心境。

因此,个人在没有必须做的事情而完全由个人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就是闲暇时间,而人们在闲暇时间中所从事的一切自由的活动,就是闲暇活动。

闲暇具有3个特点:自由性、个人性和情感性。

大学生学在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之外,完全由学生个人自由支配的空余时间就是大学生学生的闲暇时间,大学的闲暇教育是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掌握科学利用闲暇时间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其闲暇生活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得以充分自由发展,精神境界得以充实提高。

为此,本研究将围绕大学生的闲暇时间、闲暇活动和闲暇心态展开调查。

三、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方面,我们采取了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方法,本课题是调查淮北师范大学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状况,因此调查对象为淮师大在校大学生。

具体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对象有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和研究生。

围绕闲暇生活为主题,我们问卷通过闲暇问题由浅入深层层展开。

问卷由总分总的形式设计,如第4题就让学生列举自己的闲暇生活的安排,再逐个进行问题设计。

我们主要从大学生的培训、兼职、社团、恋爱、创业等方面进行调查,如5、6题则从闲暇时间多少调查,7—18题从各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19—22题总体调查大学生对闲暇生活的满意度及期望。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把问卷发放到各个同学,集中填写,集中回收,本次问卷共发放300份,回收290份,经过问卷统计分析,剔除无效问卷,从中精心筛选甄别出有价值的200份,其中男生116人,女生84人。

专业投放比例上:文史76人,理工95人,艺体29人。

年级划分上:大一102人,大二56人,大三24人,大四9人,研究生9人。

本小组采用SPSS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四、结果与分析一、大学生平均课余时间状况进入大学后我们会发现,较高中而言大学的课余时间实在多出了很多。

根据下面的调查表显示,被调查的学生中48%的学生有3—6小时的课余时间,14%的学生有6—9小时的课余时间,20%学生有9小时以上的课余时间。

可以看出,整体上我校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还是很多,比较充裕。

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课余时间在3—6小时间段上分布的多,大四和研究生则多分布在九小时以上的间段上。

可能由于大四和研究生的课时安排比较少,所以大四和研究生的课余时间整体上要比大一、大二、大三的多。

二、大学生空闲时间活动安排情况大学生的空闲时间很多,空闲生活的安排也是丰富多彩。

但由于个人因素,每个人的安排也是各有差异,本组就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如下图显示,大学生空闲生活中经常做的五件事(按选择的人数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睡觉、上网、学习、逛街、运动。

其中就各年级来分析,大一的学生倾向于上网和学习(按选择的人数由高到低排列,后面的排列也遵循);大二的学生更倾向于睡觉,上网;大三大四的学生更经常做的是上网,睡觉;研究生由于学业的需求倾向于学习。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空闲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

三、大学生对自己空闲时间的合理性认识和课余生活安排的态度情况根据图表1可以清楚看到,认为自己的空闲时间安排不太合理,非常不合理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65%,也就表示大部分学生还是能认识到自己安排的不合理。

从性别上看其中67.9%的女生认为自己的安排不合理,包括非常不合理,而男生只有62.9%,说明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认识到自己安排的不合理。

从年级来看,被调查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中各年级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的安排不合理。

特别是大二,73.2%的大二学生都认为自己的安排不合理。

而77.8%的研究生认为自己的安排是合理(包括非常合理)的。

根据图表2可以看到,对自己的安排持非常满意和满意态度的学生占了被调查学生的32.5%,持一般态度的占45%,持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了22.5%。

持一般态度的学生也就是说对自己的安排基本满意,这样看来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安排现状持满意(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态度。

其中被调查的52.5%男生持满意态度,女生有76.2%持满意态度。

各年级中大部分的学生满意自己的课余安排,其中研究生比例达88.9%。

根据这两项调查显示,我校大部分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空闲时间安排是不合理的,然而大部分学生还是满意于自己的安排;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安排不合理,但满意于现状并没有想改变的想法。

就各年级看,大部分研究生认为自己的安排很合理,并很满意。

经我们组讨论分析认为,研究生经历了大学四年的生活,人生阅历更深更丰富,并且有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所以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1】【2】四大学生理想中的大学生活状况了解如图显示,几类理想型的大学生活中“扩展知识,深入学习”是学生选择最多的选项,其后依次是“提高社交能力,积累人脉”,“积累实践经验,丰富阅历”,“休闲娱乐,放松身心”,“发展个人兴趣”。

就每个选项看,研究生更倾向于“扩展知识,深入学习”,“提高社交能力,积累人脉”;大三的学生倾向于“积累实践经验,丰富阅历”;大二的学生倾向于“休闲娱乐,放松身心”,“交友寻伴侣”。

分年级来看:大一的学生更倾向于“提高社交能力,积累人脉”,“积累实践经验,丰富阅历”(按人数选择由多到少排列,后面如同)这两种类型。

大二的学生更倾向于“扩展知识,深入学习”和“积累实践经验,丰富阅历”这两种理想型。

大三的学生更倾向于“积累实践经验,丰富阅历”,“提高社交能力,积累人脉”这两种类型。

大四的学生更倾向于“扩展知识,深入学习”和“积累实践经验,丰富阅历”这两个选项。

研究生更倾向于“扩展知识,深入学习”,其次是“提高社交能力,积累人脉”。

五针对大学生的理想生活目标,本小组对大学生生活的几个方面做了调查。

㈠大学生课余时间中学习时间的状况根据上表反映,调查中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平均每花费1——3小时用于学习,更有少部分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中大一,大三,研究生居多。

分析其原因,本组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大一的学生由于刚从学习繁多的高中升入大学,其本身良好的习惯以及要学习大学的新课程都使其每天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第二,大三的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繁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学习。

同时,不少有志学子致力于考研,需要大量的学习时间来备考。

第三,研究生的学习本身就是理论很深的学习,要做好研究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所以研究生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是很大的。

然而仍有19%的学生平均每天花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在学习上,在这一选项上大四,大二居多。

大四的学生忙于实习、找工作的奔波,所以学习时间少也很符合实际;大二的学生有的经历大一的一年大学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懒散的习惯,还有的学生觉得大学考试很简单无需花太多精力去学习,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大二的部分学生花在学习的时间上比较少。

㈡大学生课余的其他活动状况1. 社团:根据调查显示没有参与任何社团的人数占调查的33%,参加一个社团的占38%,;认为参加社团丰富大学生活锻炼了能力,的同学只占7%,不清楚其影响的占39%,.所以本组认为参加社团对大部分大学生的大学生意义不大.2. 上培训班:被调查的学生中58.5%的学生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班。

3. 兼职:据调查显示从未做过兼职和曾经做过兼职的累计百分比达67%,做过兼职的同学兼职时间也是很少.4. 创业:调查显示,完全没想过创业的调查人数占19.5%,考虑过的高达72%,而正在创业和已经创业过的累计才8.5%。

、5. 恋爱:调查学生中的44%处于热恋中,其余的是从未有过和当前没有,但这个比例还是不小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