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财税思想史重点

西方财税思想史重点

西方财税思想史重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重商主义(基本观点)1、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一切活动都是为了金银,金银是货币财富的唯一形态。

2、流通领域是财富的源泉。

只有在流通领域才能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

3。

只有在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财富。

4.强调国家的作用。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

托马斯曼出版《论英国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或《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观点:1、贸易差额论。

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只有对外贸易并保持顺差,才能达到致富的目的。

出口多于进口是对外贸易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2、国防财政论。

财政是战争的命脉。

国家用重税富有而国民却变得贫困。

3、赋税论。

①重税无害论。

重税正当,有利于国家,税收增长同时,国家富有,劳动力价格也会增加。

②保护关税。

实现外贸出超增加本国货币积累,本国应该采取有力政策关税保护。

③临时课征赋税必须取得议会同意。

课征赋税的时候必须取得全体人民的认可,调整贵族和平民的厉害关系。

古典经济学派经济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经济自由主义威廉配第(重大观点、代表作)《赋税论》:税收的最终源泉是劳动的收入。

提出“公平、确实、便利、节省”的赋税原则。

提出最好的课税方法是实行国内消费税和人头税。

这两种税是全体国民都来赋税的有力手段。

亚当斯密(财政学之父)代表作、政府职能理论、赋税原则、税制设计理论代表作《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政府职能理论:政府的只能主要限于为私人部门的平等竞争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一保护社会,不受独立社会的侵犯,二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任何其他人的侵害,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公共设施。

国家费用:国防费、司法费、公共机关费、维持君王尊严的费用赋税原则论:平等、确定、便利和节约原则尽可能按照各自的能力比例,税收必须是固定的不可随意更改。

时间和方法必须是有利于人民的,尽可能的归国家所有,否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赋税来源:每年创造的新收入:工资、利润、地租关于预算的思想:主张严格控制政府支出的规模。

反对财政赤字,力求预算平衡,奉行量入为出的主张。

政府预算行为立足于节俭,以追求财政预算平衡来表明政府的责任感和高效率。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等价定理:政府为筹措战争和其他的经费,通过采用征收一次总赋税还是发行政府公债,对居民的消费和资本的生成的影响是相等的。

换言之,政府为其支出筹措资金而选择何种筹措方式是无关紧要的。

尽管他认为征税和举债对经济的影响是相等的,但是在征税或者是举债以筹措政府经费的选择上,李嘉图明显倾向于征税而反对举债。

重农主义学派魁奈《经济表》魁奈“纯产品”理论认为交换是等价的,总是一定量价值的一种财富和相同价值量的另一种财富之间的交换。

农业看作是唯一创造财富的生产部门,纯产品实质上是雇佣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魁奈主张支队土地的收入征收单一税:1、不应该向工商业阶级征税2、国家不仅不宜对工商业课税,也不应该对土地的经营者即农业资本家征税,而且对于耕种者用于再生产的财富或预付也不能课税。

3、魁奈不主张对从事农产品贸易和把农产品运往国外按好价出售的商人征税。

魁奈反对征收财产税和向个人课征人头税和劳动所得税。

评价:有着历史必然性,反映了那个时代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和发展的。

错误:土地单一税设想是建立在农业部门作为唯一生产部门并创造纯产品或剩余产品这一错误的理论基础上的;社会当年新创造国民收入在进入消费之前,要经过一系列的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社会各阶层的收入;资产阶级关于赋税原则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纳税公平原则,但是单一税明显是相背离的。

税收政策:倡导轻税政策,使国家富强课税就不应该加重。

改革税收征管方式,废除包征制。

李斯特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保护关税理论:生产力理论和经济发展阶段论。

财富的生产力要比财富本身重要的多。

为了培养德国的生产力必须采取保护关税政策。

经济发展阶段: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

德国处于农工业时期,工业体系比较幼小,必须采取关税保护制度。

发展德国的民族工业,提高德国的工业生产力。

瓦格纳赋税理论社会政策税收思想,税收体系和税收政策,税收原则,税收选择理论社会政策税收思想:利用国家手中的税收分配工具,不仅要满足国家支出的需要以实现其财政目的,而且还要矫正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等,以达到社会公正的社会政策目的。

瓦格纳的赋税理论是一种二元论。

一方面,他认为赋税有获得财政收入的纯财政的目的,即获得国库收入的目的;另一方面,赋税还具有对所得和财产分配进行干预和调整的社会政策的目的。

税收政策:税系可以划分为收益税系、所得税系和消费税系。

由土地和资本所带来的收入因为它们具有持续和永久的性质,税收负担能力强,因此应该多课税,那些仅能取得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最低生活费用的人,由于他们缺乏税收负担能力应该对他们免税。

通过两个税收体系从两方面调节社会分配不均。

赋税原则:四端九项财政政策原则:课税充足性和课税可能性国民经济原则:正确税源的选择,税种的选择公正原则或公正赋税分配原则:课税的一般性,课税的均等性税务行政原则:课税的明确性,课税的便利性,最小课税费用。

财源选择理论:当选择公债代替赋税时,区分为三种公债:一是来自国民经济中现实处于自由资金状态的资本公债;二是来自外国国民经济资本公债;三是来自国内资本的公债。

满足一国临时财政需要的方法和课税相比,采取第一及第二类比采取赋税好,必须避免第三类方法,必须以课税取代之。

发行公债比课税更不利于国民经济,在于国家负担经费,即全体的牺牲比对现代个别经济课税造成的分配不平等不公正更严重,同时,加重了工人阶级的痛苦。

工摘得这种不利作用将在长期内危害国家财政。

新古典经济学派: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开创了税收税收转嫁与归宿问题的局部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马歇尔首次提出外部性的概念:“经济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赖于工业的一般发展,一类是有赖于从事这工业的个别企业的资源极其经营管理的效率;就是说,分为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两类。

”他还看到了教育的外在性,主张增加政府的教育投资。

开创了税收转嫁与归宿问题的局部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马歇尔提出的“税收超额负担”,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以外所遭受的其他经济损失。

认为,税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作用是巨大的。

当税收因素加入市场后,各种经济活动的成本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将被破坏,即税收成为一把“利剪”,把生产者成本与消费者利益两者截然分开,它意味着对资源利用的低效化。

2、关于税收公平A、承认市场分配的市场公平性能,认为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改善收入分配的微妙机制。

B、市场分配不符合社会公平的标准,这就是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上的失灵。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就必须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C、批评英国的《济贫法》。

主张政府采取平静而非暴力的方式改变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减少资本家的收入。

D、提出以累进税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主张对富人的财产和个人所得征收累进税,以缓和收入不均3、地方税的征税范围、性质和设计等问题A、范围:“地方税征税范围的确定,要看居民是否流动,以及这个税种是有偿还是无偿”——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卷),商务印书馆,第435页。

认为选择地方税种的征税对象和范围,要以不导致工人的流动为优。

B、性质:地方税最好是采取有偿性税种的形式,即大部分地方税应当用于直接增进当地居民和工人的福利上,而这些福利和便利除了由当地政府提供外,是不可能用其他方法更便宜地提供的。

C、设计原则:偏重于全国性服务的税种,一般应采取无偿税形式,而偏重于地方性服务的税种,宜采用有偿税形式,以便根据纳税人负担税款的数量,给予他们以直接和特殊的利益。

皮古《福利经济学》从福利(welfare)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主张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

①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②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

政府干预外部性的思想区分了正外在性和负外在性。

“此问题的本质是,个人A在对个人B提供某项支付代价的劳动的过程中,附带地亦对其他人提供劳务(并非同样的劳务)或损害,而不能从受益的一方取得支付,也不能对受害的一方施以补偿。

”——庇古:《福利经济学》上册,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71年版,第154页。

显然,所谓的外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造成有利或有害的影响,但该经济主体却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或承担相应的损失。

外在性的存在导致资源配置中的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的偏离,仅靠市场机制本身难以消除这种偏离,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社会福利达不到极大值。

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必须要政府出面予以校正。

主张由国家采取适当调节措施,矫正资源配置的失调状态。

通过征税(庇古税)和补贴引导私人的资源配置活动符合社会利益。

税收公平认为社会经济福利总目标的评价标准是公平和效率准则,因此,当政府进行课税时,也应以效率和公平准则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由于税收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因此,庇古认为公平准则应当是税收课征的首要准则横向公平:是对经济情况相同的人应该课以相同的税收(涉及税基)。

如以所得为税基,则具有相同收入的人们应缴纳相同的税收。

纵向公平:是对经济情况不同的人课以不同的税收(涉及税率结构)。

如收入多的人,税负也相应较多;收入少的人,税负也应相应的较少。

通过收入的再分配,最好能缩小贫富差距,从而达到收入均等化的目标。

政府改善收入分配的措施:通过征收遗产税和收入累进税、对生活必需品给予补贴、举办服务大众的社会设施。

他也看到了公平与效率的冲突,提出政府的收入转移规模要适度、超过限度会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积累机制。

凯恩斯学派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1、财税理论:有效需求原理:有效需求是指社会总需求,它总是不足的。

投资乘数理论:投资的增加与国民收入之间存在倍数依存关系。

财政思想2、强调国家干预经济。

在经济萧条期,实行膨胀性财政政策。

(1)扩大政府的公共投资。

(2)实行赤字预算,量出为入。

(3)公债是政府调节经济、干预经济的重要杠杆。

3、税收思想(1)税收的作用。

调节社会财富分配,改变收入分配格局,提高社会总体消费倾向,实现充分就业。

(2)改变税收体系。

提高消费倾向的赋税政策是由累进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及遗产税为中心的赋税体制。

主张以累进的直接税为主体税制,对遗产课征重税,实行高额累进税率。

(3)实行财政关税。

是保护关税的对称,指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萨缪尔森《经济分析的基础》政府国家观是基于他所提出的混合经济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的出发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