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开发方法
第二章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开发方法
优点:
– 1、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全局性。 – 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缺点
– 1、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
– 2、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二)、原型法
– 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
在获得用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快速地构造系统工作模型----初始模型,然后演示这个原型系统,在用户参与的情况下, 按用户合理而又可行的要求,不断地修改这一原型系统。 每次修改都使系统得到一个完整的新原型,直到用户满意 为止。
结论:
以上三种系统开发方法各有优点,但又各有缺陷 原型法:是一种快速模拟方法,它通过模拟以及模拟后原型的不断 讨论和修改最终建立系统。但是要想将这样一种方法应用于一个 大型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就比较困难。因此, 多应用 于小型局部系统或处理过程比较简单系统的设计到实现环节。 面向对象法:是一种围绕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然后用面向 对象的工具建立系统的方法。这种方法不能涉及系统分析以前的 开发环节。因此不能成为支持系统开发全过程的方法。 生命周期法是真正能够全面支持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方法,其他 几种方法尽管有很多优点,但都只能作为生命周期法在局部开发 环节上的补充,暂时都还不能代替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主导地 位,尤其是在占目前系统开发工作量最大的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 这两个环节。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管理信息系 统的其他子系统相比,具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又有其本身独具的 一些特征;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关系复杂;数据加工处理方法 要求严格;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高;要有充分的安全性、 可靠性保证;与其他子系统联系紧密;人为因素多,数据处理方 法因单位而异等。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 应该采用生命周期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的开发模式。
二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
(一)生命周期法 所谓软件的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开发 任务的提出,一直到软件最终被淘汰这 一段时间。生命周期法就是按照软件的 生命周期进行开发的方法。 基本思想:它将软件工程学和系统工程 的理论和方法引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的研制开发中,采用结构化、模块化, 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具 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二部分
会计信息系统的开 发方法
第一节 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
一、软件工程的提出 (一)软件危机的出现 (二)软件危机的表现 (三)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 重要原因时软件本身规模的庞大
(四)、软件工程学的提出
– 软件工程学提出要把一个软件系统的开发看成一项
工程,按照工程设计的原则进行,采用一些必要的 技术和工具,同时更要做好项目开发的组织和管理 工作。它主要研究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普遍原 理和技术,包括方法、工具、管理等多方面,是一 门仍在不断研究和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的应用软件开发,适合于管理体制和结构不 太稳定并且系统的目标容易发生变化的项目 开发
(三)面向对象的方法
– 基本思想 当我们设计和实现一个客观的会计信息系统时 , 如果能够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把系统设计成由 一些不可变的部分组成的最小集合,这些不可变 的部分就是所谓的对象。但这种方法不能涉及系 统分析以前的开发环节,因此不能成为支持系统 开发全过程的方法。
–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
生命周期法按照以上各个阶段循序渐进。各阶 段都有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形成相应的书面文 档资料。只有前一个阶段完成了,并交付某种 规模的文档以后,才可以计入下一个阶段。生 命周期法强调整体性、全局性、阶段性。前一 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 的发展,各阶段通过文档资料实现过渡。这样 问题可以一步步由抽象到具体,由全局到局部; 错误也可以尽早发现和纠正,从而提高软件质 量,节省开发成本。 1、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 任务,并产生相应的文档资料;2、前一阶段 工作产生的工作及文档资料是下一阶段工作的 基础和依据。的思路,打破 了传统的自顶向下的开发模式,在没有定义好全局 之前,先抓住局部设计实现,然后不断修改,达到 全面满足要求。
– 原型的类型 用于验证软件需求的原型。 用于验证设计方案的原型。 用于演进目标系统的原型。 – 原型法研制的周期短,一般使用于规模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