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第二讲
②对运营系统外人员的安全素质要求
运营系统外人员不直接从事交通运营生产 活动,因此,对他们的安全素质要求主要 体现在要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有关规定, 具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法规知识,具有较 强的安全意识和一定的安全技能。
运营安全对不同人员的素质要求如图1-2所示。 图1-2运营安全对不同人员的素质要求
交通运营安全与许多活动有关,所有各项 活动都依赖于高校、安全和可靠的人的行 为。在交通运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项 作业中,都是由人来参与并处于主导地位 的人,人操纵、控制、监督各项设备,完 成各项作业,与环境进行信息交流,与其 他作业协调一致。正是由于人在运营工作 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人的因素在运营安全 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2、设备因素影响分析
交通运营设备是除人之外影响运营安全的 另一个重要因素,质量良好的设备既是运 营生产的物质基础,又是运营安全的重要 保证。
(1)与运营安全有关的设备类型
①运营基础设备,包括:
a.固定设备——线路(路基路面、桥隧建 筑物、轨道)、车站、信号设备(交通信 号、连锁设备、闭塞设备)等。
d、心里素质 心里素质是指影响运营安全的人的心里过程及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
括个体的气质、能力、性格、情绪、需要、动机、态度、爱好、兴趣、 意志等各个方面。例如,在气质方面,胆汁质的人往往易冲动,表现 为性急而粗心,多血质的人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耐性,都可能成为 引发事故的条件;粘液质的人表现为稳定、细心、工作有持久性,比 较适合于在安全和要害部门工作。在性格方面,表现为勤劳、认真、 细致、具有自信心和控制能力的人,以及富有稳定和持久的情绪特征 的人,都有利于做好各项安全工作。因此,正确判断职工的气质,培 养良好的性格和其他心理特征,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
三、管理因素影响分析
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按照安全生 产的客观规律,对运营系统的人、财、物、 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和控制,以达到减少或避免交通运营事故 的目的。换言之,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是指 为了有效地减免运营事故及由运营事故所 引起的人和物的损失而进行危险控制的一 切活动。
人对运营安全的特殊作用可归纳为下述三点:
①人的主导性。在人和设备的有机结合体中,人 是主导方面。设备必须由人来设计、制造、使用 和维护,即使是技术状态良好的安全设备,也只 有通过人正确适用才能发挥它的保安作用。
②人的主观能动性。当情况突然变化时,人能立 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灵活的方法,排除故障等不 安全因素,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转。只有人才具有 主观能动性,从而具有合理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
③人的创造性。人能够通过研究和学习,不断地 提高和改进现有系统的安全水平。
(2)运营安全对人员的素质要求
影响交通运营安全的人的因素,是指 上述人员的安全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技 术业务水平,生理素质,以及群体素质, 且对不同人员有不同的素质要求。
①对交通运营系统内人员的安全素质要求
a、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安全观念等。安全思想素质差,
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间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运营安全影响因素间关系
一、单因素影响分析
1、人员因素影响分析
(1)人在保障运营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表面上看起来似
乎系统对人的依赖程度减少了,但在系统设计、 生产和使用阶段,人扮演着重要脚色。因为人总 有一些错误地执行规定任务的概率,这势必会对 系统的可靠性产生影响。根据Meisterde 研究表 明,人为差错占所有设备故障的20%—50%。人 为差错或失控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操作者 负担过重、疲劳以及人的综合素质等。
3、考虑了人、机、环境对安全的影响,尤其考虑了三者 之间的相互 作用,包括人—人,人—机,机—机,机— 环境,人—环境,以及人—机—环境等。
4、以管理作为控制、协调手段,协调人、机、环境之 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反馈作用将系统状态的信息反馈给 管理系统,从而改进安全管理方法,最终得到更为安全的 系统。
轨道交通运营系统是一个在时间、空间上 分布很广的开放的动态系统,运营安全影 响因素错综复杂,涉及很广,从系统论的 观点出发,与运营安全有关的因素可以划 分为四类:人,机器,环境,管理。这种 分类具有下述优点:
1、它是从构成生产系统的最基本元素出发,从事故的最 基本原因着手,具有普遍意义。
2、充分体现安全是一项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活动。 因为系统中的“人”,是指作为工作主体的人;“机”是 指人所控制的一切对象的总称(包括固定设备和移动设 备);“环境”:是指人、机共出的特定的工作条件(包 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定义包含五个方面的含义:
1)运营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消灭和减少运营事故及 其损失。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管 理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社会风气、家庭环境等等,它们对 交通运营安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较为直接的是运营线 路沿线治安和站场秩序状况。
影响交通运营安全的环境因素如图1-3所示 图1-3 影响运营安全的环境因素
二、 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分析
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以下七种: 1、“人—人”之间 交通运营是由多部门、多层次人员分工与协作来实现的。 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必须协调配合,才能有效保证运营生产的顺利进行。如果 人与人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就会造成事故隐患乃至发生 交通运营事故,影响交通运营安全。 2、“人—机”之间 在“人”与“机”的关系中,“人”是行为的主体,由人 操纵“机”运转,人的劳动能力、劳动态度直接影响“机” 的运转状况。同时。自动化“机”可以部分地监督人的行 为,减少人为偏差。所以“人—机”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 互影响的关系。
(2)外部大环境
影响运营安全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 环境是指自然界提供的、人类一时尚难以改变的生产环境。 自然环境对运营安全的影响很大。运营线路暴露在大自然 中,经常遭受洪水、雷电、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 ,最常见的是暴雨、洪水、严重影响 运营安全,危害极大。此外,气候因素(风、雨、雷、电、 雾、雪、冰等)、季节因素(春、夏、秋、冬)、时间因 素(白天、黑夜)以及运营线路沿线的地形地貌等也是不 容忽视的事故致因。
设备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设备故障; 新设备状态不稳定; 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
天气因素
天气因素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风、雨、雷、电、雾的影响; 气温和湿度的影响。
事故要素论——四M要素
人——人的不安全行为 机——机的不安全状态 环——环境状况不良 管——管理欠缺
1.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影响因素
责任心不强,是导致“违章违纪”等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某些 领导安全意识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不牢,往往会制约 一个单位的安全状况。
b、技术业务素质 技术业务素质包括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安全法律知识和安全技能,
以及处理各种非正常情况的作业能力等。由于交通运营作业经常可能面临 各种意外情况,所以运营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非常重要。此外,对安全管 理人员而言,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和能力。
e、群体素质 群体是个体的集合,群体素质是指影响运营安全的群体特征,包括群
体目标、群体内聚力、群体的信息沟通、群体的人际关系等。由于交 通运营工作要求工种协同动作,涉及多个环节,因而它对于运营系统 内部与部门之间、部门内人员之间以及同一作业的操作者之间的协调 性要求很高,这就使群体的作用变得十分突出。群体对运营安全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群体意志影响其成员的行为,包括:社会从众作用、 群体助长作用和群体规范作用。
c、生理素质 生理素质是指影响运营安全的人体生命活动,包括身体条件及生理
状况。主要有年龄、性别、记忆力、体力、耐力、血型、视力、视觉(色 觉、形觉、光觉)、听觉、动作反应时间和疲劳强度等,均与交通运营安 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例如,司机的视觉功能障碍,不能准确瞭望,极易 发生行车事故。再如,司机年龄与行车事故之间构成一种浴盆曲线(图 2.2),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青年人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和对自身 的控制能力,冒险性强,容易受到外界认为因素的干扰,而年长者由于生 理机能不断衰退、体力减退、力不从心,所以发生事故往往难以避免。
b.移动设备——电动车辆、通讯设备(各 种业务电话、电报)、信号设备等。
②运营安全技术设备,包括:
a.安全监控设备——对运营员工操作正确性进行 监督,防止在实际运营作业过程中由于人的精力 和体力出现不适应而造成行车事故。
b.安全检测设备——对种运营基础设备的技术 状态进行检测。
c.自然灾害预确报与防治设备,如塌方落实报警 装置、地震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
引发地铁事故因素分析
我个人认为引发地铁事故的因素可以分为 三种: 第一:人为因素 第二:设备因素 第三:天气因素 第四:管理因素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违章作业; 业务不精; 判断失误; 身体因素; 地外人员对地铁设备不了解; 人群密集、客流量大; 故意破坏、恐怖袭击。
设备因素
d.事故救援设备,,如消防、抢修、排障等设备。
3、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影响运营安全的环境条件包括内部小环境和外部大环 境两部分
(1)内部小环境 对于一般微观的人—机—环境系统而言,内部环境通常是
指作业环境,即作业场所人为形成的环境条件,包括周围 的空间和一切生产设施所构成的人工环境。然而,交通运 营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宏观大系统,它是由系统硬件 (运营基础设备和运营安全技术设备)、系统工作人员 (运营系统内的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组织机构 (管理、运行机构、维修机构等)以及社会经济因素(政 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等互相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技 术系统。因此,影响运营安全的内部环境绝非仅是作业环 境,它还包括通过管理所营造的运营系统内部的社会环境, 即运营系统外部社会环境因素在运营系统内的反映,它涉 及面广,包括运营系统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