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行政学复习资料

教育行政学复习资料

教育行政学复习资料1、行政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管理主义(效率主义)宪政主义(民主主义)伦理主义问题:行政的研究应该以管理为基础,而不应该以法律为基础。

——怀特自30年代,管理主义成为公共行政之主流,管理主义注重效率、行政理性、效能、经济。

但也忽略民主宪政的基本价值,忽视公共行政对捍卫这些基本价值方面的正当角色,管理主义的行政成为盲动的理论,在实践上,出现公共行政沦为暴政的工具的可能和现实。

2、教育行政源说自然线索:且看教育是如何与政府挂钩的?透视线索:政府能跟教育挂钩吗?3、教育是什么?四种解释(米阿拉雷):教育是一种机构;教育即行动;教育即内容;教育即产品(教育产品是指教育部门和教育单位所提供的产品,这种产品又称教育服务,教育这种产品,在消费上具有特殊性,即消费效用有直接效用与间接效用之分。

教育的直接消费效用,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知识、能力的增长,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养成等。

教育的间接消费效用,是指由于知识、能力的增长及良好的品行、价值观等内部产出,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生产能力、创造能力和文明程度,使受教育者在劳动力市场和社会活动中获得更高的收入和地位,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谐。

)政治意义上的解释:权利载体——化民工具4、政府是什么?阶级论者:阶级统治载体法学论者:委托——代理公共事业代理人)从行为目标看,政府行为一般以公共利益为服务为目标(2)从行为领域看,政府行为主要发生在公共领域。

一个本分的政府应该具有如下特点:1)政府所有的政策应该首先“执政为民”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修灯塔,不摇渔船”“守夜人”3)政府应该是为民谋利,而不是与民分利,更不该是与民争利。

4)按照现代政治理念,政府的官员理论上是人民的公仆。

5)从政府这一角度来说,现代政府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有限政府,而不是全能型政府、无限政府。

5、政府有权力管教育吗?王权社会的管理理念: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

俯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民治社会(民主宪政)的管理理念:人民能自己管好的,就不再麻烦您老人家了。

现代政府的使命:选民的代理人(委托——代理关系)即使是民治社会:政府希望得到更多的权力,但却不希望承担责任,或承担尽量少或尽量小的责任——政府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或者,对民治政府而言,管理教育,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和义务和使命。

追求教育公平?追求教育效率?弱者公平,强者公平。

马太效应。

6、政府有能力管教育吗?政府是否天生一双鸟瞰眼?——政府失败论如果人民生长在土地上,那么政府也是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之一。

政府假设:一、非经济人二、全信息人三、非机会主义和道德主义者理想政府假设的批判:7、人们需要政府管教育吗?人民有无能力管好自己的教育:个体教育视角与全民教育视——教育市场优势论弱者言:晴天大老爷,你快下凡吧强者言:我就是晴天老爷,我是流氓我怕谁?8、人们希望一个什么样的政府?能有这样的政府吗?看不见的手,请你帮助我吧!(人民自由办教育,人民自由选择教育:自由度由市场控制,不行,还有政府协助。

公平与效率的综合追求:政府加市场)9、逃避自由:自由的悖论择校制度:教育的全市场化:教育市场化下,学生与家长成为拥有自主权力的消费者,而学校、教师及相关教职员则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并把学校视为教育服务的交换市场。

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课程及相关服务则是产品。

教育市场化是指高等教育机构之经营手段应会透过市场化机制里重视效率、效益与效能,将学校治理达到如同经营一间企业,充分发挥资源引进之绩效,提升教育资源的运用效率,以提供实现高等教育理念与精神,换言之,高等教育机构希望投入最少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教育市场化的倡导者认为透过市场机制的两个核心机能:家长选择与学校竞争,可以促进学校改革提升教学绩效、增进教育多样化等,能迎合学生、家长和大众的需求与期待,亦可减少政府财政负担,提升教育效能,并解决公营教育系统中多年来难以去除的流弊。

教育市场化是有限度的。

从历史和世界经验讲,教育不能整体市场化,大学的科研经费和学校设施维护费被用各种手段分瓜,接触到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已经没有了20年前那种对科学的执着态度和科研合作精神,有的只是想办法将你的科研思路弄清楚,窃为己有,自己混项目经费。

现在对高等教育能否产业化、市场化讨论的焦点,是高等教育的属性问题。

高等教育如果属于上层建筑,那么它必然就会采取政治、学术价值取向;如果把高等教育看成公益事业,纯公共产品,那么也必然会排除市场化,排除竞争、效率、效益等这些市场化的手段。

而持高等教育产业化观点的人认为: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基础教育不一样,它带有更多私人产品的性质,属于服务产业(第三产业)。

这样高等教育就必然采取社会、经济的价值取向,追求更多的是个人的利益,高等教育作为服务产品完全可以进行市场化经营。

对计划经济时代教育的留恋10、为难的政府:妥协斗争是必修课(弱者毕竟是弱者,不要牺牲强者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弱者心灵。

不要指望政府给你一个你需要的公平。

强者尽管是强者,但毕竟周围还算是一个人道社会,该伸手时就伸手(相助),不要只把市场看成是优胜劣汰的战场。

)11、政府,你在教育上应该做什么?12、中国教育行政观察中国教育行政理念问题(服务?控制?)13、教育行政组织结构与行政效益(教育行政部门: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社会中介机构、教师组织、社会共同体(社区组织)、学校组织、学生组织)14、教育行政结构的影响因素(路径依赖、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与宪法秩序、社会权力中心偏好、技术进步、社会搏弈结构)15、中国教育法制问题(法制=法治、立法:法律的可操作性弱、法律的周延性差、立法的模仿痕迹明显、前瞻性立法意识不强守法:教育法权威认可度低、执法:行政处罚=司法处罚中国教育法律建设欠帐太多)16、法制建设的对策:法制文化建设、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设、执法体系的建设17、中国教育经费问题研究教育先行观与经济先行观的斗争;国拨经费占GDP和财政支出的比例长期居低不上;政府财政行为不规范、教育经费波动大、不稳定;教育经费渠道单一,预算外经费不稳定;教育财政体制(预算体制)模式不成熟(基数+发展——零基预算);教育经费挪作他用现象严重(政府统筹使用,平衡财政、地、县财政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制”);缺乏严谨的教育独立课税(农村和城市教育费附加);教育经费利用效益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行政系统过于庞大;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地区、城乡、学校、学生个体间经费差异巨大;教育经费负担结构不合理(成本核算)18、我国现行教育财政拨款体制(财政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筹措属于国家负担的教育经费,审核全国教育事业费的预决算,按照全国人大讨论通过的国家预算方案核拨国拨教育事业费。

由财政部拨付的教育经费有四个流向,一是教育部,二是中央各部委,三是财政部所属学校,此外还有一些专项补助拨给各省市区财政厅。

教育部负责将教育经费拨付给教育部直接管理的高等学校及有关单位,并有一部分专项补助拨付给各省市区教委。

)从拨款程序说,教育部门举办和管理的高等、中等、初等教育,其经费由财政部门拨付给教育部门,再由教育部门拨付给所属学校。

政府其他部门举办和管理的高等和中等教育,其经费由财政部门拨付给其所属学校。

财政划分收支、分级包干(打破过去那种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管理僵化的分配格局)19、教育事业费的分类(①教育人员经费:包括教育人员工资、补助工资、人员福利费、教育人员退休费用、学生助学金、奖学金;②公用经费:公务费,主要包括教育人员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行政差旅费、宣传费等项目;③设备费:包括教学仪器设备费、图书资料费、一般设备和体育设备费(其价值在5万元人民币以下)等;④修缮费:主要包括公用学校校舍建筑物、附属设备的修理保养费等;⑤业务费:主要指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费用,例如,实验实习费、教学生产实习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教师进修培训费等,还有其他杂用费、差额补助费;⑥教育科学研究经费:主要包括科学研究设备费、图书资料费、科学研究实验材料费、水电费、差旅费、科学研究设备修理费、科研成果鉴定费等其他费用)20、我国现行的教育财政预算编制方法(采取“基数加发展”、“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进行测算,然后逐级汇总编制而成。

各级各类教育经费预算设计的基本公式是:计划年度预算=支出定额×基本数字)20、初中毛入学率?是指初中全部在校学生数占初中学龄人口总数的比重。

用公式表示为:初中毛入学率=(初中全部在校学生数÷初中学龄人口总数)×100%21、九年义务教育应当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每年需要多少义务教育经费,义务教育经费应当由谁掏腰包,如何用法律手段保证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22、中国教育行政机构建设问题(改革怪圈:彼德原理+帕金森综合症)23、中国教育督导问题(督政?督学?政督?学督?)24、后现代主义与教育行政理念(去中心主义;放权;授权;放弃权威;立体思维)25、世界教育行政实践模式研究研究内容:教育行政背景、现行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系统内部:组织结构、机构设置、权力分配、人员配置教育行政系统外部:权力机关、社会(宗教、私人)、学校、】教育行政改革动向一、美国教育行政——分权模式1、教育行政背景:A、国家背景:移民、多民族、新生、联邦国家B、社会价值取向:个人奋斗、不干涉实用主义、创新立异、自由主义C、行政背景:三权分立、福利服务、上下统合分离、社会参与D、教育传统:移民“所到之处就是设置学校之处,所到之时就是兴办教育之时”---私人兴校之风浓烈1787年联邦宪法第10次修正案C、战后教育行政发展:1953年,设教育署(联邦卫、教、福利部属下一级机构)1979年,设联邦教育部(政府一级独立部门)2、现行教育行政体制3、美国教育行政改革动向A、扩大联邦中央政府的教育行政权限【(1)制定联邦教育发展规划和国家教育发展教育目标:(2)制定国家教育最低标准:《2000年目标》:国家水准和州水准;学习机会标准和评估体系(3)协调各州教育发展(4)扩大联邦政府教育资助:1990年布什政府《全国迫切性问题会议》2`5亿联邦教育“荣誉学校奖励制度”B、加强社会对教育的参与(克林顿政府取消传统择校制度;推行家长、学生择校制度;委托行政权力给社区企业和学校;公校私营化)二、英国教育行政研究(一)教育行政背景A 国家背景:海洋、老牌、多区域、帝国传统B 社会价值观取向:改革与保守、中庸C 政治背景:民主议会、王室与内阁D 教育传统:教育为私人事业E教育行政发展:教会与民间教育:罗马国教(国王)国家补助(视察):1833 发端(工厂法)国家干预:1870(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国家监督:1889(三级教管体制:实权在地方)国家管理和领导:1944(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法案)伙伴关系——教育部、地方教育当局、教师团体内部结构教育部【指导地方教育行政贯彻国家的政策,不直接开办和管理任何学校,规定实行教育的最地标准,负责教师培训,负责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和资助】地方教育当局是负责设置和维持提供中小校教育的直接责任者,规划当地学校教育交教育大臣批准,雇佣教师分发工资,分配教育补助金,给许小提供教学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