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混凝土现场搅拌施工工艺标准

普通混凝土现场搅拌施工工艺标准

普通混凝土现场搅拌施工工艺标准
目次
1 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术语 (1)
4 材料要求 (2)
5 施工准备 (3)
6 操作工艺, (4)
7 质量控制 (5)
8 质量标准 (6)
9 成品保护: (7)
附录A 混凝土搅拌配合比标牌 (8)
普通混凝土现场搅拌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用的普通混凝土现场搅拌施工。

标准中的混凝土包括有特殊要求的普通混凝土,如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及泵送混凝土等。

2 引用标准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3)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
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试行)(京TY5—9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3 术语
3.1 普通混凝土——干密度为2000kg/m3~2800kg/m3 的水泥混凝土。

3.2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6 级的混凝土。

3.3 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等于或大于f50 级的混凝土。

3.4 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

3.5 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 , 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至裂缝的混凝土。

3.6 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不低于100㎜并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

4 材料要求
4.1 水泥
4.1.1 配制普通混凝土可选用32.5 级及以上等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 的规定。

4.1.2 含氯化物的水泥严禁用在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上。

4.1.3 配制抗冻混凝土一般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选用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4.1.4 配制高强混凝土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 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4.1.5 配制泵送混凝土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宜选用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4.1.6 配制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当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延缓水化热的释放。

4.1.7 当混凝土用在需预防碱集料反应的工程部位时,应优先选用低碱水泥(碱含当量0.6%以下)。

4.2 细骨料
4.2.1 选用级配区为Ⅱ区的中砂,其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的规定。

4.2.2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0 时,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30或有其他特殊要求时,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而高强混凝土中砂的含泥量则不应大于2%、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4.2.3 用于高强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的中砂 , 其通过0.315㎜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少于15%通过0.16 ㎜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少于5%。

4.3 粗骨料
4.3.1 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不含杂质的碎石或卵石,石子粒径一般为5㎜~31.5㎜,其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的规定;
4.3.2 石子含泥量不应大于1%、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用于高强混凝土的石子含泥量则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2%;
4.3.3 高强混凝土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而泵送混凝土石子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宜符合表1的规定,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

表1 粗骨料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
4.4 水
宜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它来源水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质量标准》的要求。

4.5 外加剂
4.5.1 选择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设计、施工的要求,以及与水泥的相容性等因素;质量指标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的质量标准。

4.5.2 外加剂的掺量,应按其品种并根据使用要求、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

4.5.3 在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禁止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

4.6 掺合料
目前混凝土中掺用的矿物掺合料主要为粉煤灰,质量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的有关规定,其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5 施工准备
5.1 主要机具
建立混凝土自动搅拌站,应配备强制式搅拌机、电子自动计量的配料装置、双向传送带、装载机、自卸翻斗车,以及制做混凝土试块的试模及测定混凝土和易性的坍落度筒等。

小型混凝土搅拌站应配备强制式搅拌机、铁锹、双轮手推车、磅称及必要的量具,制做混凝土试块的试模及测定混凝土和易性的坍落度筒等。

5.2 材料准备
5.2.1 现场已准备数量充足的原材料, 能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

5.2.2 各种原材料、外加剂、掺合料均经过复检,质量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5.3 作业条件
5.3.1 各种机具均处于完好状态、运转正常,各种计量器具经检测符合要求,现场标准养护室或养护箱经验收符合要求。

5.3.2 试验室已按要求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5.3.3 水、电源已经接好,能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

5.3.4 混凝土开盘鉴定已完成、混凝土浇灌申请已被批准、操作人员全部到位并进行了技术交底。

6 操作工艺,
6.1 现场根据试验室下达的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出每罐搅拌用的各种材料及水的用量。

6.2 在搅拌地点明显处悬挂《混凝土搅拌配合比标牌》,标牌内容见附表。

6.3 混凝土搅拌用的各种原材料必需经过称量,计量误差在规定范围之内,严禁采用不称量的其它办法。

6.4 搅拌机刚开始工作时,应先加水空转湿润后再投料。

第一罐应搅拌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用于润滑搅拌机、混凝土输送泵及管路,以后则每罐按规定数量投料。

6.5 投料顺序:粗细骨料、水泥和水可同时加入。

掺合料与水泥可同时投放,外加剂的添加宜滞后于水和水泥。

6.6 混凝土搅拌应使砂、石、水泥完全拌合均匀,颜色一致, 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表2的规定;当掺有外加剂、掺合料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具体视外加剂的要求确定)。

冬期施工时,搅拌时间应比常温施工适当延长,一般为常温时间的1.5倍。

表2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 (s)
6.7 冬期施工。

搅拌前应用热水或蒸气冲洗搅拌机,搅拌混凝土优先采用加热水的办法,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到100℃,但水泥不能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投料顺序可改为先投骨料和热水,稍加搅拌后再投入水泥。

7 质量控制
7.1 各种材料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材料复验报告单,不合格产品不准使用。

7.2 用于工程结构上的混凝土,均应由试验室根据实际使用的材料通过试配进行配合比设计。

当原材料有变更时,现场应及时通知试验室调整配合比。

投料时各种材料的计量误差不得超过以下规定: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 2%。

粗、细骨料±3%。

7.3 对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7.4 搅拌机操作手必须由经过培训、掌握混凝土施工基本知识、工作认真负责的技工担任,人员要相对稳定。

7.5 现场使用的各种计量器具必须经检测部门校验,精度在允许偏差值之内;为减少计量误差,尽量采用自动计量的混凝土配料机。

7.6 投料前要复核袋装水泥的重量;如使用散装水泥,则必须经过称量。

其它材料也必须严格按要求计量。

7.7 严格控制水灰比, 经常测定骨科的含水率(特别是雨季),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冬期施工如使用防冻剂溶液时,所含水分应从拌合水中扣除。

7.8 当混凝土可泵性差或出现泌水、离析、难以泵送及浇灌时,应立即对投料计量、混凝土输送泵、泵送管路及泵送工艺等进行检查,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7.9 加强混凝土搅拌过程的检查,每一工作班至少二次对各种原材料的掺量、混凝土搅拌时间、混凝土坍落度等进行抽查,并做好记录。

7.10 冬期施工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在掺用含有钾、钠离子防冻剂的混凝土中不得混有活性骨料;冬期施工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出罐温度不得低于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