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标解读之“问题解决”

课标解读之“问题解决”


课标研读

多个知识点的运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LOGO
重视过程的教学
应用题更多的强 调尽快获得答案。
应用题往往是结 合某一个具体的 知识点 。
应用题教学把应 用题归成类,集 中一类问题进行 思考,强调速度 和技巧 。 问题解决强调的是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换 句话说就是在一种新 的情境中如何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使 问题更具挑战性。
课标解读
什么是“好”的问题?
LOGO


它的内容更具有现实性,更贴近孩子生活实际,从 形式方面新颖活泼,从单一的文字形式到了图文并 茂的形式;
思维价值
它更具有挑战性,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当 中就获得了思维的发展,换一句话说就是要用数学 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趣味层面
它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LOGO
第三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这也是问题
解决的最高目标。
问题解决的一些基本策略
画 图:线段图、 树图 、 集合图 、 示意图
LOGO
问题解决的一些基本策略 列表尝试(列举法)
LOGO
问题解决的一些基本策略
LOGO
逆推:逆推也叫还原,就是说从反面去思考, 从问题的结果一步一步地反面去思考。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换 个思路从相反的方向,即从问题的结果一步 一步的往前推。
问题解决是强调 一个过程,就是 寻求解决问题方 式方法的过程。
问题解决是强调 针对具体的一个 真实的情景,它 更多的强调综合 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难点——“提问”意识的培养
LOGO
从“创新意识” 看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是数学研究的核心。提出问题是创新 式教学的重要标志,是研讨式教学的重要的组织方式,是数学活动 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探测学生数 学理解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气质的重要手段。数学 的发展展示着数学创新,而数学创新始于数学问题的提出,因而, 数学问题的提出成了数学发展的源头。当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时,学 生不但能获得一些基本的能力和方法,而且也会形成一种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
⑾ 4×10+4×2=48
课标研读
目 标 阐 述
第一学段目标
LOGO
问 题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 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 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
3、“四能”
- --它包括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四个方面。
课标研读
变 化
LOGO
第一是此次修订增加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虑的,是 对创新性人才的基本要求。
问题解决
第二就是帮助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策略,通过求解
问题获得更好的概念理解,包括促进学生的交流, 并能积极地从事数学证明等;
“问题解决”的难点——“提问”意识的培养
LOGO
从“当前现实” 看
家长们都会同意孩子在家里很早就学会问”为什么“。这是他们 寻求知识的手段。但是到了真正求学的时候,他们反倒不再提问啦。 即使是提问,也很少用在寻求知识方面。这样课堂上就形成一种怪 现象:那些提问题的人——教师,用口头或笔头的形式提出问题, 其实他们并不是在寻求知识;而那些寻找知识的人,即学生,却不 提问题。北京是某小学老师曾做关于学生问题意识的调查,结果发 现常提实质性问题的学生不到一半,有创新意识的更是少了。这从 某种意义上说明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普遍不高。
课标研读
目 标 阐 述
总体目标阐述
LOGO
问 题
•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 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 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方法多样性
创新意识
课标研读
方法的多样性
LOGO
案例:12×4=?
在学习一位数乘法时,教师呈现问题情境:“一个要12元, 4个这样的皮球要多少元?”学生得到这样的算式“12×4.教 师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这个算题。结果,不同的学生得出 了许多不同的方法。
⑴12+12+12+12=48 ⑵4+4+4+4+4+4+4+4+4+4+4+4=48 ⑶12×2+12×2=48 ⑷6×2×4=6×8=48 ⑸(6+6)×4=6×4+6×4=48 ⑹12×2×2=24×2=48 ⑺12×4≈50 ⑻10×4+2×4=48 ⑼10×4+4+4=48 ⑽10+10+10+10+2+2+2+2=48
课标研读之 “问题解决”
香华实验学校 LOGO 李 芹




LOGO
应用题
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研读目录
LOGO
1、目

--课标关于“问题解决”的总体目标及在各个学段中需达到的目标。
2、内

-- 了解“问题解决”的内涵,以及在课标中有哪些变化。
3、对

--对比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问题解决”有何不同。


第二学段目标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 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 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 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问题解决”的分类
LOGO
4. 难

--“问题解决”的难点是“提问”意识的培养。
课标研读
目 标 阐 述
总体目标阐述
LOGO
问 题
•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 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 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课标研读
方法的多样性
LOGO
一题多解
是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也就是说从 多个角度去想会有多种解法,其优点是 可以使思维更开阔,从不同的方法中找 到较优的方法。但“一题多解”往往表 现为个体方法的多样化,即要求个体用 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题,其本质 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学生探索、 思考和尝试的空间,所以它首先是对学 生个性化学习的尊重;其次多样化的方 法是一种重要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之 间的数学交流;另外从学生的方法中还 可以看出学生的认知方式及思维的不同 发展水平,便于因材施教。


•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课标研读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LOGO
理 解
发现问题是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 数学思维,从表面上看来没有关系 的一些现象中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 面的某些联系,或者找到数量或者 空间方面的某些矛盾,并把这些联 系或者矛盾提炼出来。
提出问题是在已经发现问题的基础 上,把找到的联系或者矛盾用数学 语言、数学符号集中地以“问题” 的形态表述出来。 创新意识
课标解读
什么是“好”的问题?
LOGO
例:同学们种树,每行种5棵,现在已经种了 30棵杨树和2行柳树, ? 问题1:一共种了多少棵树?5×2+30=40(棵) 问题2:一共种了多少行树?30÷5+2=8(行) 问题3:种的杨树比柳树多几棵? 30-5×2=20(棵)
问题4:种的杨树比柳树多几行? 30÷5-2=4(行)
“问题解决”的分类
第一类:
LOGO
第二类:
课标研读
内 涵
LOGO
1、什么是“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利用某些方法和策略,使个人从初始
状态的情境达到目标状态的情境过程。
2、“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的区别 - --“解决问题”更多的是一种活动,一种行为。而“问题 解决”不单是一种教学方式,是展开课程内容的一种有 效形式,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形式和应该具备的能 力,也是课程目标。
内容
1
一类是融于“数与计 算”等领域的“常规” 应用问题,它有利于 巩固知识,培养初步 的数学思维,学会解 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一类以现实问题为载体 , 引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和 经 验 , 经历发现问题 、 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 题 的 全过程, 具有多元 性 、 开 放性、综合性和挑 战 性 的 “非常规 ”应用问 题 ,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提问意识的培养
LOGO
A
B
C
提供培养 提问意识 的沃土
营造自由 宽松的提 问氛围
创设体验提 问的机会
提问意识的培养
LOGO
例:同学们种树,每行种5棵,现在已经种了 30棵杨树和2行柳树,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这是一道普通的封闭题,解题方法不 外乎是5×2+30=40(棵)。 如果将“一共种多少棵树?”问题改为“ ?” 为学生创造“提 问”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自主提出不同 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