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雕刻名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共十一位,三位已故。
)周寶庭 男,(1906.5.14—1989.7.14)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壽山石雕名藝人。
小名依季,又號異臂,福州人。
師從名藝人林友清、鄭仁蛟。
創立“周派",技法既有東門尖刀深刻,剔透靈巧,又有西門圓刀薄意,古樸典雅,擅長仕女與印鈕、古獸雕刻。
周寶庭 ,1906年5月14日出生於福州市郊東門後嶼鄉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5歲時,他父親把他送到壽山石雕“東門派"名藝人林友清處學藝,4年滿師後因不滿足於已掌握的技術,至25歲又拜夀山石雕名匠鄭仁蛟為師。
鄭仁蛟經常帶他到“集古齋"等古董店雕刻仿古印鈕,臨終還以平生技術結晶《古獸圖稿》相贈。
周寶庭感激不盡,再加上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不但把師傅那一套技術全學到家,而且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雕刻題材樣樣精通,尤其擅長于仕女與古獸的雕刻。
他雕刻的古獸,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使其更具生命力;他雕刻的人物,善於保留原料特質,構圖飽滿、古樸典雅、富有神韻,且刀法以渾樸見長。
解放後,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認真研究壽山石雕東、西門兩大流派的藝術特色中。
大膽地在東門派精巧靈通的基礎上,吸收西門派古樸淳厚的優點,形成自己刻工精細、刀法嚴謹、構圖新穎、意境深邃的藝術風格。
1955年,他又積極回應國家號召,帶頭組織一個18人的“後嶼石刻生產小組",將自己的住房騰出來作為工廠,並親自擔任技術指導和產品檢驗工作,還讓妻子出來燒水煮飯、搞好後勤。
1956年,福州西門石刻生產合作社成立時,他又擔任工務主任,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他也首次榮獲福州市“名藝人"稱號。
1961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委員長朱德、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董必武來閩視察並到福州石雕廠參觀時,周寶庭受到接見。
董老在參觀工廠裡擺出來的數十件壽山石雕精品時,反復端詳、揣摩他雕刻的那件《九螭虎穿環》,說是“群螭屈曲盤旋,穿環靈動自然,圓滑晶瑩,古樸可愛,難得可貴"。
“文化大革命"期間,周寶庭被當作工藝美術界壽山石雕的“反動技術權威"遭到批判,但他仍然以廠為家、一心一意撲在工作上,從不荒廢自己的專業,為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傳統藝術作出貢獻。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雖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在為石雕廠把好產品品質關和授徒傳藝之餘,仍然手握雕刀,創作了許多好作品。
1979年4月被福建省二輕廳授予“工藝美術師"榮譽稱號。
1988年4月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會上,國家輕工業部授予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1989年7月14日周寶庭因病在福州逝世,享年83歲。
《踏雪尋梅》、《祝鼇牌坊》、《古獸》等作品參加1949年上海《國際博覽會》時,榮獲“國產英華獎"。
周寶庭雕雙螭穿環鈕印、《鹿竹》、《九螭虎穿環》、《蓮蟹》在參加1954年底在蘇聯莫斯科舉辦的《中國工藝美術展覽會》時獲獎。
1956年他的《九螭虎穿環》、《貓蝶富貴瓶》壽山石雕在參加福建省民間美術工藝展時又獲得三等獎;1983年,他創作的《蛇湖石金鍔龍》等8件(套)作品被中國輕工業部徵集為工藝美術珍品收藏。
1985年7月,他創作出一套精美的《二十八古獸印鈕石章》,獲得當年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珍品金杯獎,並被國家收藏。
1997年8月17日,他創作的獸鈕石雕《犀牛望月》(又名犀牛沐日)被選入由國家郵電部批准發行的首套(4枚郵票和1枚小型張)福建地方選題郵票—《壽山石雕》特種郵票中,登上了“國家名片"。
郭功森(1921.11—2004),石雕藝術家,擅長壽山石雕。
福州東門後嶼鄉人。
十三歲隨林友竹、林清卿、鄭仁蛟等藝人學藝。
五十年代入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民間藝人進修班深造。
郭功森雖師出“東門派" 但不拘泥於狹隘的門戶之念,勇於創新。
他擅長人物、山水和花鳥的雕刻,能緊密結合現實生活,反映新題材。
一九五八年聘為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後任福州市工藝美術實驗工坊主任、福州雕刻工藝品總廠研究所副所長,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福建分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高級工藝美術師 、福建美協副主席。
福州市壽山石研究會名譽會長。
一九五二年創作的《史達林胸像》石雕,參加福建省首屆美術作品觀摩會,並獲獎。
一九五六年製作的《寶玉與黛玉》石雕,參加福建省工藝美術展覽會並榮獲一等獎。
一九五八年選用旗降石,精心雕刻的《九鯉連環卣》,卣身刻九條鏤空鯉魚,兩肩各有一條二十六個環的石鏈,環環相套,顯示了高超的技藝,此作現陳列于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
一九七三年雕刻《武夷風光》大型石雕,為天津藝術博物館珍藏。
一九七五年參加大型《長征組雕》設計創作,雕刻《過雪山》作品,現為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
幾十年創作了數百件作品。
一九五六年獲藝人稱號,在一九七九年召開的全國工藝美術藝人、創作設計人員代表會上,被原輕工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家稱號,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代中國工藝美術師。
1988年,在第三屆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上,郭功森被原輕工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編著有《壽山石雕淺談》。
出版有《林清卿薄意藝術》。
作品還有[1] 《紅樓夢》、《古田會址》、《竹林七賢》、《百花爭豔瓶》等曾獲得重大獎項。
其生平傳略被收入《中國美術家辭典》、《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以及《中國現代美術家名鑒》等。
郭懋介 男,(1924—2013),福建福州人,又名茂介,字石卿。
師從林友竹,擅長人物圓雕及浮雕、薄意,兼工篆刻、書畫,以雕刻薄意而著稱,作品題材廣泛,技法上得師法而有新意,文學藝術底蘊深厚,藝術境界高遠,融詩書畫篆於一爐。
曾多次應邀赴海外展覽,作品深得海內外收藏家青睞。
2002年壽山石雕作品《羲之愛鵝》獲中國華東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現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省民間藝術家、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州市工藝美術特級名藝人。
現任中國寶玉石協會理事、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顧問。
林元康 男,1925年生,福建福州人,早年跟隨堂兄林元慶學習石雕,後又拜林友竹、周寶庭、郭功森為師,擅長人物、山水雕刻,以藝術處理簡潔著稱。
在人物的刻畫中以傳統八仙題材最具特色,作品構圖飽滿,技藝精湛。
1975年合作創作的作品 《長征組雕》中的作品 《韶山沖》作品以立體的筆調,再現了毛澤東故鄉的山山水水,得到高度讚賞。
作品作品 《鐵拐李》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秀創作二等獎。
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州市工藝美術一級名藝人。
馮久和 男,別名求和,1928年生,福建福州人。
17歲從藝于名藝人黃恒頌先生,早年繼承師法以雕刻動物為主,其獨到的藝術表現手法使他在壽山石雕界聲名鵲起,後來又涉足花鳥。
70年代初,馮先生從石雕廠分配到雕刻藝術研究所以花果籃這一題材而名重藝壇。
擅刻動物、花鳥、群豬神態而蜚聲海內外。
曾應邀前往日本、新加坡、香港進行技術表演。
馮大師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州市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州市壽山石研究會會員、福州市特級名藝人、福州雕刻工藝品總廠研究所副所長。
曾獲福建省、福州市勞動模範稱號。
1978年被授予“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作品獲全國、省、市工藝美術作品大賽獎項。
擅刻圓雕,尤以雕刻花果及群豬等動物作品著稱,從藝六十多年,作品多次獲國家工藝美術獎項,並被多個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作品《含香蘊玉》入選中國郵電部發行的壽山石郵票。
林發述 男,1929年生,福建福州人,別名阿述。
師從林友竹,又得林友清指導,擅長人物圓雕,尤以彌勒、羅漢見長。
他博采中外古今大師之長,創我家之新,其石雕藝術風格的多樣、形象的準確和技巧的純熟,達到了理想的境界。
他的作品在表現方法上與眾不同,採用中國人物畫的格調來塑造石雕人物形象,特別注重人物的相貌、特徵、神韻、風度的細緻雕刻和文袖的飄動感,作品線條簡潔明快,結構勻稱、古樸凝重、詼諧自然、情趣逼真。
作品曾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等多項獎項。
1984年作品《迦諾尊者》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二等獎"。
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
葉子賢 男,1950年出生,福建福州人。
早年學習木雕、牙雕,1980年轉入壽山石雕,擅長人物圓雕、高浮雕。
其作品融匯木雕、牙雕技藝,創作能隨石賦形,巧妙利用壽山石“俏色",刻工精細,刀法細膩流暢,善於表現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
作品造型別致,巧色分明,饒有情趣,賞心悅目,深得海內外各界的高度評價。
2001年壽山石雕作品作品 《三賢》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並多次受邀赴境外交流辦展。
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省民間藝術家、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州市工藝美術特級名藝人。
現任福建省民間藝術家聯誼會理事、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理事。
林亨雲 男,1930年出生,福建福州人,自幼愛好雕刻藝術,早年從事木雕工藝,師從陳發坦,七十年代改業壽山石雕,擅長人物、動物圓雕,以尤擅雕刻北極熊及金魚著稱。
他創作的眾多作品中,題材以動物為主,將木雕、牙雕技法運用到石雕中,創作的熊或坐、或爬、或嬉戲、或逐食,形神兼備,可愛逗人,且富有人格化情感,尤其在茸茸熊毛的表現上獨具匠心。
以熊為題材的作品有著強烈的空間感和生命力,給觀者以強烈震撼力。
他多次應邀赴美國、新加坡等國進行學術交流,其作品多次在全國各種大賽中獲獎,其中《海底世界》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珍品金杯獎。
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州市工藝美術特級名藝人。
現任福建省民間藝術家聯誼會顧問。
王祖光 男,1942年生,福建福州人,自幼隨父親王乃元學習制硯,16歲進入福州工藝石雕廠學藝,並先後師從壽山石“東門派"雕刻大師林友清、周寶庭,擅長人物雕刻,尤其對觀音造象深有研究。
他的作品形象端莊、刀法流暢、自成風格,曾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大獎,2001年壽山石雕作品《立觀音》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作品並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雜誌、報刊上發表,在藝術界享有極高的聲譽。
現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工藝美術大師、省民間藝術家、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州市工藝美術特級名藝人。
現任福建省民間藝術家聯誼會副會長、海峽壽山石文化研究院鑒定委員會主任、臺灣印石藝收藏協會顧問。
林飛 男,1954年生,福建福州人,字田覓。
幼隨父林亨雲學習壽山石雕刻,1981年畢業于福建工藝美術學校,師從王則堅教授。
擅長人物圓雕。
其創作的作品題材廣泛,將現代美術與傳統工藝融為一體,清新不俗,富有現代感。
他在創作中大量以中國文學作品和歷史典故為題材,開創了壽山石雕新的藝術領域。
作品屢獲各類大獎,1990年壽山石雕《獨釣寒江雪》榮獲國家輕工部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