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第二章知识点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第二章知识点第二章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基本题型一:最小费用法在方案选优中的应用应掌握各方案的资金流量图绘制、折现及比选。
知识点汇总如下:1.计算前提:如各方案的产出价值相同,或方案能满足同样的需要但其产出价值难以用价值形态计量时,采用最小费用法进行方案的比较选择。
2.计算方式包括静态和动态法。
静态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动态则需折现计算。
动态常用指标包括现值和年值,具体体现为:3.评价原则:费用最小(或收益最大)的方案最优4.说明:使用最小费用法应注意两个问题:(1)被比较方案应具有相同的产出价值,或能满足同样的需要;(2)费用现值,要求被比较方案具有相同的计算期。
要求:熟练绘制现金流量图及进行现金折现计算基本题型二:费用效率法在方案选优中的应用应掌握费用效率法的主要解题思路,主要知识点汇总如下:1.寿命周期理论与评价方法工程寿命周期是指工程产品从研究开发、设计、建造、使用直到报废所经历的全部时间。
工程寿命周期成本包括资金成本、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
要求考生重点掌握的是其中的资金成本,它由建设成本(设置费)和使用成本(维持费)组成。
在工程竣工验收之前发生的成本费用归入建设成本,工程竣工验收之后发生的成本费用(贷款利息除外)归入使用成本。
寿命周期理论的评价方法:费用效率(CE)法、固定效率法、固定费用法、权衡分析法等。
分析评价中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2.费用效率法解题思路其计算步骤如下:(1)对方案的投资“成果”进行分析,列出系统效率(SE)所包含的主要项目,并计算SE;(2)分析投资方案的寿命周期成本(LCC),分别列出设置费(IC)和维持费(SC)所包含的项目,并计算LCC;(3)分别计算各方案的费用效率:CE=SE/LCC=SE/(IC+SC);(4)比较各方案的费用效率,选择费用效率值最大的为最优方案。
基本题型三:价值工程在多方案选优中的应用相关知识点汇总如下:1.价值工程理论在多方案选优中的应用解题思路如下:(1)确定各项功能的功能重要系数:运用0-1评分法或0-4评分法对功能重要性评分,并计算功能重要性系数(即功能权重);①0-1评分法的运用●仅给出各功能因素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将各功能一一对比,重要者得1分,不重要的得0分。
●为防止功能指数中出现零的情况,需要将各功能得分分别加1进行修正后再计算其权重。
最后用修正得分除以总得分即为功能权重。
计算式为:某项功能重要系数=该功能修正得分/∑各功能修正得分●0-1评分法的特点是:两功能相比较时,不论两者的重要程度相差多大,较重要的得1分,较不重要的得0分。
②0-4评分法的运用●仅给出各功能因素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各功能因素的权重需要根据0-4评分法的计分办法自行计算。
●按0-4评分法的规定,两个功能因素比较时,其相对重要程度有以下三种基本情况:很重要的功能因素得4分,另一很不重要的功能因素得0分;较重要的功能因素得3分,另一较不重要的功能因素得1分;同样重要的功能因素各得2分。
●功能权重的计算式为:某项功能重要系数=该功能得分/∑各功能得分说明:这一步是解题的关键,须注意:①对角线法则;②总分规律。
①对角线法则0-1评分法中,以“×”为对角线对称的两个位置的得分之和一定为1分;0-4评分法中,以“×”为对角线对称的两个位置的得分之和一定为4分。
②总分规律无论两两对比关系怎样变化:0-1评分法中,最后功能总得分之和一定等于n(n-1)/2,修正功能总得分之和一定等于n(n+1)/2;0-4评分法中,最后功能总得分之和一定等于2n(n-1)。
(2)计算各方案的功能加权得分:根据专家对功能的评分表和功能重要性系数,分别计算各方案的功能加权得分;(3)计算各方案的功能指数(FI):各方案的功能指数=该方案的功能加权得分/Σ各方案加权得分;(4)计算各方案的成本指数(CI):各方案的成本指数=该方案的成本或造价/Σ各方案成本或造价;(5)计算各方案的价值数(VI):各方案的价值指数=该方案的功能指数/该方案的成本指数;(6)方案选择:比较各方案的价值指数,选择价值指数最大的为最优方案。
2.价值工程理论在单方案改进中的应用解题思路步骤如下:(1)计算各项功能的功能指数FI:FI=该功能得分/Σ各功能得分;(2)计算各项功能的成本指数CI:CI=该功能的成本或造价/Σ各功能的成本或造价;(3)计算各项功能的价值指数VI:VI=该功能项目的功能指数/该功能项目的成本指数;(4)确定各项功能的目标成本F:F=该功能项目的功能指数×总目标成本;(5)确定各项功能的成本降低期望值△C:△C=目前成本(改进前的成本)-目标成本。
基本题型四:综合评分法在多方案选优中的应用应掌握综合评分法的应用思路,主要知识点汇总如下:主要解题思路:1.确定评价指标;2.分配指标权重;3.对各备选方案的各个评价指标打分;4.将各项指标所得分数与其权重相乘并汇总,得出各备选方案的综合得分;说明:式中:S—备选方案综合得分;Si—某方案在评价指标i上的得分;wi—评价指标i的权重;n—评价指标数。
5.选择综合得分最高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基本题型五:决策树在多方案选优中的应用应掌握决策树的绘制、计算及选优。
1.绘制决策树。
决策树的绘制应从左向右,从决策点到机会点,再到各树枝的末端。
绘制完成后,在树枝末端标上指标的.期望值,在相应的树枝上标上该指标期望值所发生的概率。
2.计算各个机会点的期望值。
决策树的计算应从右向左,从最后的树枝所连接的机会点,到上一个树枝连接的机会点,最后到最左边的机会点,其每一步的计算采用概率的形式。
3.方案选择。
根据各方案期望值大小进行选择,在收益期望值小的方案分支上画上删除号,表示删去。
所保留下来的分支即为最优方案。
基本题型六:工期-费用组合最优方案的制定解题思路一:工期一致的前提下,费用最少的方案最优解题思路二:费用一致的前提下,工期最短的方案最优解题思路三:进度上如需赶工,赶工费最少的方案最优。
即:1在关键线路上赶工,优先压缩有赶工潜力且赶工费少的工作。
在赶工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将关键工作压缩成非关键工作,压缩后质量有保证。
(此题型可与第五章网络进度计划下的索赔问题相结合)综合网络进度计划优化法的相关知识点汇总如下:1.时间参数的概念2.关键线路的判定原则(1)从起点节点到终点节点为止,线路时间最长(枚举法、时间参数计算法);(2)当计划工期(计算工期)等于合同工期时,工作总时差为零的线路。
(3)当计划工期(计算工期)小于合同工期时,工作总时差最小的线路3.在网络图上进行工期-费用的优化步骤工期优化:计算工期(Tc)不满足要求工期(Tr)时,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以满足要求工期的过程。
步骤:(1)找出网络计划中的关键线路并计算出计划工期。
(2)按要求工期计算应缩短的时间:△T=Tc-Tr。
(3)选择应优先缩短持续时间的关键工作(赶工原则):关键线路上压缩,选择有压缩潜力的、增加的赶工费最少的、压缩后质量有保证的工作。
(4)将应该优先缩短的关键工作压缩至最短持续时间,并重新确定计算工期和关键线路,如被压缩的工作变成了非关键工作,则应将其持续延长,使之仍为关键工作。
(5)若计算工期仍超过要求工期,则重复以上步聚,直到满足工期要求或工期已不能再缩短为止。
说明:(1)一般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来满足工期要求(2)在优化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将关键工作压缩成非关键工作(3)当在优化过程中出现多条关键线路时,必须将各条关键线路的持续时间压缩同一数字,否则,不能有效地将工期缩短费用优化:寻求工程总成本最低时的工期安排,或按要求工期寻求最低成本的计划安排过程步骤:(1)按工作正常持续时间确定关键线路并计算出计划工期;(2)计算各工作的赶工费(直接费用率);赶工费(直接费用率)(3)找出赶工费(直接费用率)最小的一项关键工作,或者组合直接费用率最小的一组关键工作,作为压缩时间的对象;(4)比较压缩对象的赶工费(直接费用率)与工期奖罚款(工程间接费用率)的大小;①赶工费(直接费用率)>工期奖罚款(工程间接费用率),停止压缩②赶工费(直接费用率)=工期奖罚款(工程间接费用率),压缩③赶工费(直接费用率)<工期奖罚款(工程间接费用率),压缩(5)计算关键工作持续时间缩短后相应增加的总费用;(6)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计算工期满足要求工期或被压缩对象的赶工费(直接费用率)大于工期奖罚款(工程间接费用率);(7)计算优化后的工程总费用。
要点:(1)应逐级压缩,避免出现关键线路变化。
(2)在优化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将关键工作压缩成非关键工作4.与索赔、工程变更的结合(详见第五章)小结最优赶工方案解题思路:基本原则:实现目标工期,赶工费最小的方案最优如与网络进度计划相结合,应注意:1.在关键线路上赶工,优先压缩有赶工潜力且赶工费少的工作2.在赶工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将关键工作压缩成非关键工作,压缩后质量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