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1.12. 指出下列命题是原子命题还是复合命题。
(3)大雁北回,春天来了。
(4)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5)张三和李四在吵架。
解:(3)和(4)是复合命题,(5)是原子命题。
习题1.21. 指出下列命题的真值:(1)若224+>,则太阳从西方升起。
解:该命题真值为T (因为命题的前件为假)。
(3)胎生动物当且仅当是哺乳动物。
解:该命题真值为F (如鸭嘴兽虽是哺乳动物,但不是胎生动物)。
2. 令P :天气好。
Q :我去公园。
请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2)只要天气好,我就去公园。
(3)只有天气好,我才去公园。
(6)天气好,我去公园。
解:(2)P Q →。
(3)Q P →。
(6)P Q ↔。
习题1.32.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句中括号内提示的是相应的原子命题的符号表示): (1)我去新华书店(P ),仅当我有时间(Q )。
(3)只要努力学习(P ),成绩就会好的(Q )。
(6)我今天进城(P ),除非下雨(Q )。
(10)人不犯我(P ),我不犯人(Q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解:(1)P Q →。
(3)P Q →。
(6)Q P ⌝→。
(10)()()P Q P Q ⌝→⌝∧→。
习题1.41. 写出下列公式的真值表: (2)()P Q R ∨→。
解:该公式的真值表如下表:2. 证明下列等价公式:(2)()()()P Q P Q P Q ∨∧⌝∧⇔⌝↔。
证明:()(()()) ()()) ()()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4)()()()P Q P R P Q R →∧→⇔→∧。
证明:()()()() () ()P Q P R P Q P R P Q R P Q R →∧→⇔⌝∨∧⌝∨⇔⌝∨∧⇔→∧3. 甲、乙、丙、丁4人参加考试后,有人问他们谁的成绩最好,甲说,不是我。
乙说:是丁。
丙说:是乙。
丁说:不是我。
已知4个人的回答只有一个人符合实际,问成绩最好的是谁?解:设A :甲成绩最好。
B :乙成绩最好。
C :丙成绩最好。
D :丁成绩最好。
四个人所说的命题分别用P Q R S 、、、表示,则P A ⇔⌝;Q A B C D ⇔⌝∧⌝∧⌝∧;R A B C D ⇔⌝∧∧⌝∧⌝;S D ⇔⌝。
则只有一人符合实际的命题K 符号化为()()()()K P Q R S P Q R S P Q R S P Q R S ⇔∧⌝∧⌝∧⌝∨⌝∧∧⌝∧⌝∨⌝∧⌝∧∧⌝∨⌝∧⌝∧⌝∧()() ()() ()()()()(P Q R S A A B C D A B C D D A A B C D A B C D D A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 0;A B D A B C D A C D ∧∧∨⌝∧⌝∧∧∨⌝∧∧⇔同理,()0;P Q R S A A B C D A B C D D ⌝∧∧⌝∧⌝⇔∧⌝∧⌝∧⌝∧∧⌝⌝∧∧⌝∧⌝∧⇔()0;P Q R S A A B C D A B C D D ⌝∧⌝∧∧⌝⇔∧⌝⌝∧⌝∧⌝∧∧⌝∧∧⌝∧⌝∧⇔ ()() ()() .P Q R S A A B C D A B C D DA ABCD A B C D D A D ⌝∧⌝∧⌝∧⇔∧⌝⌝∧⌝∧⌝∧∧⌝⌝∧∧⌝∧⌝∧⌝⇔∧∨∨∨⌝∧∨⌝∨∨∧⌝⇔∧⌝ 所以,当K 为真时,A D ∧⌝为真,即甲的成绩最好。
习题1.52. 证明下列各蕴含式:(3)()()()P Q R P Q P R →→⇒→→→。
证明:方法一:真值表法(列出命题公式(())(()())P Q R P Q P R →→→→→→的真值表)。
方法二:等值演算法(())(()())(())(()())(())()()()()()()(()())()()()()()1.P Q R P Q P R P Q R P Q P R P Q R P Q P R P Q R P Q P R P Q R P P R Q P R P Q R Q P R P Q P R Q Q P R R Q P R →→→→→→⇔⌝→→∨→→→⇔⌝⌝∨⌝∨∨⌝⌝∨∨⌝∨⇔∧∧⌝∨∧⌝∨⌝∨⇔∧∧⌝∨∨⌝∨∧⌝∨⌝∨⇔∧∧⌝∨⌝∨⌝∨⇔∨⌝∨⌝∨∨∨⌝∨⌝∨∨⌝∨⌝∨⌝∨⇔方法三:分析法(1)直接分析法:若前件()P Q R →→为真,分两种情况:(I )P 为假,则P Q →为真,P R →为真,()()P Q P R →→→为真。
(II )P 为真,则Q R →为真,此时若Q 为真,则R 为真,则P Q →为真,P R →为真,()()P Q P R →→→为真;若Q 为假,则P R →为假,()()P Q P R →→→为真。
综上,若前件为真,后件必为真,故该蕴含式成立。
(2)间接分析法:若后件()()P Q P R →→→为假,则P Q →为真,P R →为假。
由P R →为假可知,P 为真,R 为假。
再由P Q →可知,Q 为真。
此时Q R →为假,()P Q R →→为假,即前件为假。
故蕴含式成立。
5. 叙述下列各个命题的逆换式和逆反式,并以符号写出。
(1)如果下雨,我不去。
解:设P :天下雨。
Q :我去。
逆换式:如果我不去,天就下雨。
符号表示为Q P ⌝→。
逆反式:如果我去,天就不下雨。
符号表示为Q P →⌝。
(2)仅当你走我将留下。
解:设P :我留下。
Q :你走。
逆换式:如果你走,我就留下。
符号表示为:Q P →。
逆反式:如果你不走,我就不留下。
符号表示为:Q P ⌝→⌝。
2. 将下列命题公式用只含∨和⌝的等价式表达,并要求尽可能简单。
(1)().P Q P ∧∧⌝解: ()()P Q P P P Q ∧∧⌝⇔∧⌝∧00.Q ⇔∧⇔ (2)(()).P Q R P Q →∨⌝∧⌝∧解: (())(())P Q R P Q P Q R P Q →∨⌝∧⌝∧⇔⌝∨∨⌝∧⌝∧()()()()P Q R P Q P P Q P Q Q P Q R ⇔⌝∨∨⌝∧⌝∧⇔⌝∧⌝∧∨⌝∧∧∨⌝∧∧⌝ ()()()()()P Q P Q P Q R P Q P Q R ⇔⌝∧∨⌝∧∨⌝∧∧⌝⇔⌝∧∨⌝∧∧⌝ ()()P Q P Q R P Q ⇔⌝∧∨⌝∧∧⌝⇔⌝∧ ().P Q ⇔⌝∨⌝(3)().P Q R P ⌝∧⌝∧⌝→解: ()()P Q R P P Q R P ⌝∧⌝∧⌝→⇔⌝∧⌝∧∨()()()0P Q R P Q P P Q R ⇔⌝∧⌝∧∨⌝∧⌝∧⇔⌝∧⌝∧∨ ().P Q R P Q R ⇔⌝∧⌝∧⇔⌝∨∨⌝习题1.76.求下列命题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1)(()).P Q R P ∨→→解: (())(())P Q R P P Q R P ∨→→⇔⌝⌝∨∨∨(())()()()()P Q R P P Q P P R P Q P R ⇔∨∧⌝∨⇔∨∨∧∨⌝⇔∨∧∨⌝ (())(())P Q R R P Q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 ()()()P Q R P Q R P Q R ⇔∨∨∧∨∨⌝∧∨⌝∨⌝ 013M M M ⇔∧∧(主合取范式)24567.m m m m m ⇔∨∨∨∨(主析取范式)1. 证明()()().P Q P R R S S Q ⌝∨⌝∧⌝→∧→⌝⇒→⌝ 证明: (1)S P (附加前提) (2)R S →⌝ P(3)S R →⌝ T (2)E (4)R ⌝ T (1)(3)I (5)P R ⌝→ P(6)R P ⌝→ T (5)E (7)P T (4)(6)I (8)P Q ⌝∨⌝ P(9)Q ⌝ T (7)(8)I (10)S Q →⌝ CP2.用间接证法证明()P Q R →⌝→,Q P →⌝,S R →⌝,.P S ⇒⌝ 证明: (1)S P (附加前提) (2)S R →⌝ P (3)R ⌝ T (1)(2)I (4)P P (5) ()P Q R →⌝→ P (6)Q R ⌝→ T(4)((5)I (7)Q T(3)(6)I (8) Q P →⌝ P(9)P ⌝ T(7)(8)I (10)P P ∧⌝(矛盾式) T(4)(9)I由(10)得出了矛盾,根据归谬法说明原推理正确。
5.“如果下雨,春游就会改期;如果没有球赛,春游就不会改期。
结果没有球赛,所以没有下雨。
”证明上述论断正确。
解:设P :下雨。
Q :有球赛。
R :春游改期。
则上述论断转化为要证明P R →,Q R ⌝→⌝,Q ⌝.P ⇒⌝证: (1)Q ⌝ P (2)Q R ⌝→⌝ P(3)R ⌝ T (1)(2)I (4)P R → P(5)P ⌝ T (3)(4)I 因此,上述推理正确。
7. 证明R S ∨是前提C D ∨,C R →,D S →的有效结论。
证明: (1)C D ∨ P(2)C D ⌝→ T (1)E (3)D S → P(4)C S ⌝→ T (2)(3)I (5)C R → P(6)R C ⌝→⌝ T (5)E (7)R S ⌝→ T (4)(6)I (8)R S ∨ T (7)E习题2.1用谓词表达式写出下列命题: (5)每个有理数是实数。
解:(()())x Q x R x ∀→,其中()Q x :x 是有理数。
()R x :x 是实数。
(6)有的函数连续。
解:(()())x F x C x ∃∧,其中()F x :x 是函数。
()C x :x 连续。
习题2.22.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3)没有人登上过木星。
解:设()M x :x 是人。
()A x :x 登上过木星。
则命题可表示为()()()().x M x A x ⌝∃∧3. 符号化下列命题:(2)尽管有人聪明,但未必一切人都聪明。
解:设()M x :x 是人。
()C x :x 聪明。
则命题可表示为 (()())(()()).x M x C x x M x C x ∃∧∧⌝∀→习题2.32. 对下列谓词公式中约束变元进行换名: (1)((,)())(,)x y P x z Q y S x y ∀∃→↔(2)((()(()()))())(,)x P x R x Q x xR x zS x z ∀→∨∧∃→∃解:(1)((,)())(,)u v P u z Q v S x y ∀∃→↔(2)((()(()()))())(,)u P u R u Q u vR v zS x z ∀→∨∧∃→∃3. 对下列谓词公式中自由变元进行代入:(1)((,)(,))(,,)yA x y xB x z x zC x y z ∃→∀∧∃∀ (2)((,)(,))(,)yP x y zQ x z xR x y ∀∧∃∨∀解:(1)((,)(,))(,,)yA s y xB x w x zC x t z ∃→∀∧∃∀ (2)((,)(,))(,)yP s y zQ s z xR x t ∀∧∃∨∀习题2.43. 证明下列等价式:(1)(()())(()()).x P x Q x x P x Q x ⌝∃∧⇔∀→⌝ 证明:(()())x P x Q x ⌝∃∧ (()())x P x Q x ⇔∀⌝∧ (()())x P x Q x ⇔∀⌝∨⌝ (()())x P x Q x ⇔∀→⌝(2)(()())(()()).x P x Q x x P x Q x ⌝∀→⇔∃∧⌝ 证明:(()())x P x Q x ⌝∀→ (()())x P x Q x ⇔∃⌝→ (()())x P x Q x ⇔∃⌝⌝∨ (()())x P x Q x ⇔∃∧⌝习题2.5求下列谓词公式的前束析取范式和前束合取范式: (1)()()()().x P x x Q x ∀→∃ 解:()()()()x P x x Q x ∀→∃()()()()x P x x Q x ⇔⌝∀∨∃ ()()()()x P x x Q x ⇔∃⌝∨∃()(()())x P x Q x ⇔∃⌝∨ (前束析取范式、前束合取范式)(2)()()(()((,)(,))()(,,)).x y z P x z P y z u Q x y u ∀∀∃∧∨∃ 证明:()()(()((,)(,))()(,,))x y z P x z P y z u Q x y u ∀∀∃∧∨∃()()()(((,)(,))()(,,))x y z P x z P y z u Q x y u ⇔∀∀∃∧∨∃ (辖域扩张)()()()()(((,)(,))(,,))x y z u P x z P y z Q x y u ⇔∀∀∃∃∧∨ (辖域扩张)(前束析取范式) ()()()()(((,)(,,))((,)(,,)))x y z u P x z Q x y u P y z Q x y u ⇔∀∀∃∃∨∧∨ (前束合取范式)习题2.61. 证明下列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