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试题六一.名词解释1.激经:孕后仍按月行少量的月经,而无损于胎儿。
亦称“盛胎”、“垢胎”。
属生理上的异常现象。
2.胎漏: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
3.绝经:健康女子一般到49岁左右月经停止,称为“绝经”,或“断经”。
4.癥瘕: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癥瘕。
5.带下病: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症状者。
二.填空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是由昝殷撰写的。
2.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指出:“妇入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己绝,乃属太阴经也。
”3.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4.妊娠恶阻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5.经行泄泻在病机上有脾虚、肾虚之别。
若大便稀薄、脘腹胀满,多为脾虚之候;若大便稀如水、五更泄泻、畏寒肢冷属肾虚所致。
治以健脾温肾为主。
6.子满即现代医学所称之羊水过多。
三.判断、改错题:1.妊娠期间发生的疾病,称为妊娠病。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
2.清经散的药物组成为丹皮、白芍、地骨皮、熟地、猪苓、黄柏、青蒿。
(×)猪苓改茯苓3.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称为闭经。
(∨)4.肾与胞宫之间的经络是直接相通的。
(∨)5.健康女子到了14岁左右,月经来潮,称为初潮。
(∨)6.新产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可诊断为产后血晕。
(∨)7.产后一二日,出现轻微的发热、自汗,称为产后发热。
(×)为产后阴血骤虚,阳气浮越于外引起,不属病态。
8.带下病以湿邪为患。
(∨)9.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和经量的改变。
(∨)10.产后三冲,即败血冲心、败血冲胃、败血冲脾。
(×)败血冲脾改为败血冲肺四.单项选择题:1.《傅青主女科》产生的年代是A 宋代B 清代C 明代D 晋代E 春秋战国2.妇科发展史上的第一首方剂是A 温经汤 B胶艾汤C 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D 桂枝茯苓丸 E 当归芍药教3.在产生月经的机理中.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最为密切A 心肝肾B 脾肺肾C 心肝脾D 肝脾肾E 心肺肾4.气虚月经先期的治则应是A 益气养血B 补益中气C 益气健脾D 补气升陷E 补气摄血5.下列哪组是生化汤的药物组成A 川芎当归桃仁干姜炙甘草B 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C 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甘草D 当归川芎桃仁生姜炙甘草E 当归红花桃仁生姜炙甘草6.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黏稠,无臭气,绵绵不断,多属于A 脾虚带下B 肾虚带下C 湿热带下D 湿毒带下E 阴虚夹热7.泰山盘石散为妇科临床常用方,出自A《金匮要略》B 《景岳全书》 C《千金要方》 D 《产宝》 E《妇人大全良方》8.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A 调经以治本B 滋肾补肾C 疏肝养肝 D健脾和胃 E 调理气血9.下列哪种产后病与血瘀无关?A 产后血晕B 产后发热C 产后大便难D 产后身痛E 产后恶露不绝10.治疗癥瘕的代表方剂是A 香棱丸 B桂枝茯苓丸 C 桃红四物汤 D 血府逐瘀汤 E 通窍活血汤11.久婚不孕,月经先后无定期,经前乳胀,胸胁不舒,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舌红,脉弦。
应诊断为A 肾虚不孕B 肝郁不孕C 血瘀不孕D 痰湿不孕E 宫寒不孕12.《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由五味药组成,即A桂枝茯苓丹参赤芍桃仁B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C桂枝茯苓川芎赤芍桃仁D桂枝茯苓丹皮红花桃仁E桂枝茯苓丹皮白芍桃仁13.久婚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腰酸肢冷,性欲淡漠,舌淡,脉沉细,首选方A 养精种玉汤B 启宫丸C 毓麟珠D 内补丸E 开郁种玉汤14.症见阴部干涩,灼热瘙痒,或带下量少色黄,甚者血样,五心烦热,烘热汗出。
可诊为A 带下—湿热型B 带下—湿毒型C 阴痒—湿热下注型D 阴痒—肝肾阴虚型E 带下—肾虚型15.产后病的病理特点A 寒热交替 B气虚血亏 C 亡血伤津 D瘀血内阻 E 多虚多瘀五.多项选择题:1.气虚、血热、血瘀可导致哪些疾病?A 月经过多B 月经先期C 经期延长D 崩漏E 闭经2.关于受孕的条件,下述哪些是正确的?A 女子必须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月事以时下B 男性必须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C 受孕须有一定时机.掌握“絪緼的候”之时D 必须男精女血充盈,两精相合E 女性发育至14岁,男性18岁就具备受孕条件3.痛经临床常见证型有A 气滞血瘀B 湿热蕴结C 寒凝胞中D 气血虚弱E 肾气亏损4.肾阴虚可导致下列哪些妇科病?A 闭经B 月经先后无定期C 经间期出血D 崩漏E 月经先期5.由气血虚弱导致的月经病有A 经行头痛B 经行身痛C 经行乳胀D 经行眩晕E 经行衄血6.产后发热应根据多虚多瘀的特点,治疗应以为主A 清热解表B 发汗解表C 调气血D 和营卫E 和营解表7.下列哪些疾病,均与肝气郁滞有关A 经行发热B 月经先后无定期C 经行乳房胀痛D 经行吐衄E 缺乳8.产后缺乳的发病机理为A 气虚不运B 血虚不行C 气血虚弱D 肝郁气滞E 瘀血阻络9.少腹逐瘀汤可用于治疗下列哪些妇科疾病?A 月经过多B 妇人腹痛C 癥瘕D 崩漏E 不孕症10.下列哪些情况.宜从速下胎益母?A 胎漏B 胎动不安C 胎元不正D 胎堕难留E 胎死腹中11.产后三急是指A 呕吐B 自汗C 盗汗D 腹痛E 泄泻12.产后三审是指A 审小腹痛与不痛B 审恶露下与不下C 审汗出多与不多D 审乳汁行与不行和饮食的多少E 审大便通与不通13.用于活血化瘀法治疗的病症有A 胎死不下B 妊娠腹痛C 产后腹痛D 产后恶露不下E 产后发热14.下列属于妇科杂病的是A 不孕症B 子宫脱垂C 妇人腹痛D 脏躁E 阴痒15.妇人腹痛相当于西医的A 盆腔炎B 子宫颈炎C 痛经D 子宫肌瘤E 卵巢囊肿六.问答题1.崩漏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治崩三法临床如何应用?答:崩漏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缓急,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是止血。
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
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治崩以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冶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留瘀。
治以可选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等。
澄源,即求因治本。
崩漏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对因论治,采用补肾、健脾、理气、清热、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
临床上塞流、澄源两法常常并用。
复旧,即调理善后。
在血止之后以固肾扶脾为主。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三法,总宜灵活变通,崩中塞流为主,兼以澄源;漏下澄源为主,佐以塞流;血止后复旧为主。
2.试述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主证、治法、方药。
答: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温痛减,经血量少,色暗有块,形寒肢冷,面色青白,小便清长,舌紫暗,苔薄白,脉沉紧。
治以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药物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芍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3.产后病的发病机理可概括为哪几个方面?答:可归纳以下三个方面:⑴出血过多,亡血伤津⑵瘀血内阻。
血行不畅⑶易感六淫及饮食房劳所伤。
4.月经过少与激经怎样鉴别?答:月经过少是指月经量明显减少;激经是孕后仍按月行经而量少无损于胎儿,但有恶心、呕吐早孕反应,妊娠试验阳性,B超子宫腔内有孕囊、胚芽、或胎心搏动等现象。
七.病案分析:某患者,女,49岁,已婚,月经紊乱近2年多,半月~2个月一行。
现停经半年多,觉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烘热汗出。
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皮肤干燥。
舌红苔少,脉细数。
妇检未发现异常。
诊断:经断前后诸症辨证:肾阴虚型证候分析:患者经断前后,天癸渐衰,肾阴不足,精血衰少,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紊乱,周期不定。
精亏血少,髓海不充,故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又主骨,肾阴不足,故腰酸肢软;肾阴不足,虚阳上越,故烘热汗出;水亏不制心火,心神不宁,故失眠多梦,五心烦热;阴虚内热,津液不足,口操咽干;精血不足,肌肤失养,故皮肤干燥,舌脉皆为肾阴不足之证治则:滋肾益阴.育阴潜阳方药:知柏地黄丸加生龟版、生牡蛎、石决明药物: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知母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