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万州区特色效益农业规划(8.15)

重庆市万州区特色效益农业规划(8.15)

万州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纲要(2012—2017)(征求意见稿)特色效益农业是指具有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特征,高竞争力、高价格、高收益的市场特征,高劳动生产率、高土地生产率、高投入产出率的集约经营特征,以及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生产组织特征;形成完整产业链、安全生态链、灵敏需求链、快捷供应链的现代农业。

立足万州实际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是促进万州农业科学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现实需要。

为促进万州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依照《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万州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以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区委四届二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好重庆第二大城市的总任务,大力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突出重点、形成体系的原则,按照“扩果蔬、攻草畜、突特色、强标准、拓功能”的总体发展思路,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强化科技支撑,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把万州建成渝东北地区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区。

——优化区域布局。

科学规划产业空间布局,引导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形成“一圈二园三带”的产业空间格局。

——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打造主导优势产业,选择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引领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由粗放型、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延伸产业链条。

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对大宗优势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

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健全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大力培育营销大户、农产品经纪人。

——拓展产业功能。

大力发展景观农业、农事节庆、观光采摘、特色动植物欣赏等多种形式的城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休闲旅游和高山避暑胜地。

——强化科技支撑。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培育、引进、示范和推广,用现代科技支撑特色效益农业发展。

二、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实现“816”目标。

到2017年,全区农业增加值突破80亿元,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0元,年均增长15%。

——建成五大基地。

建成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基地、重庆最大的无籽柠檬基地,保持世界最大的古红桔基地。

建成三峡库区最大的名特水产品生产基地、库区渔业观光旅游基地。

——实现一个领先。

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农业结构趋于合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在渝东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二)具体目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0万亩左右,总产量52万吨以上。

——新建城市保供蔬菜基地2万亩,播种面积18万亩,商品蔬菜总产量27万吨;建成以榨菜、辣椒、萝卜为主的加工蔬菜基地40万亩,产量73万吨;食用菌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个菌袋(包),商品产量达到3万吨。

新建晚熟柑橘10万亩,总面积达20万亩,产量30万吨;新建柠檬基地5万亩,总面积达10万亩,产量15万吨;完成古红桔综合改造10万亩。

——年出栏生猪100万头、山羊20万只、肉牛5万头、肉兔100万只、肉鸡450万只,蛋鸡年末存栏200万只。

——中药材总体规模达到20万亩。

茶园面积达到5万亩,产量达到0.3万吨。

——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万吨,其中名优水产品产量达到1.5万吨。

新建名优水产标准化繁育及养殖基地7000亩。

——新建农产品综合市场1个,专业批发市场4个,产地交易市场31个,蔬菜农超对接10个,蔬菜城区直销店50个和配送中心5个。

在华东、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建设万州特色农产品展销分中心。

——新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0 家、区级龙头企业30家;新型农村股份合作社100个;全区农产品有效注册商标突破900件,新增“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60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5件;地理标志商标达到8件;重庆市著名商标达到20件;万州区知名商标达到30件。

——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0个。

第二章规划布局一、区域布局实现“一圈二园三带”的产业格局。

“一圈”即城区近郊圈,重点培育城郊休闲观光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

“二园”即孙家市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和甘宁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集中力量,集成技术,集约项目,打造万州特色效益农业样板区。

“三带”即沿江生态农业带、浅丘高效农业带和山区特色农业带。

沿江生态农业带,重点发展蔬菜、柑橘、笋竹及其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浅丘高效农业带,重点发展渔业及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山区特色农业带,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茶叶、反季节蔬菜,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林果和中药材,建设草食牲畜基地,有条件的高山区域发展高山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

二、结构布局全区重点发展粮油、蔬菜(食用菌)、柑橘、畜禽、名优小水果、渔业、中药材、林木花卉、茶叶、烟叶10个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各镇乡街道要按照全区统一部署,立足资源优势,合理确定有市场、有潜力、有效益、有特色的重点产业。

大力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以按照“一村一品”带动“一乡一业”。

坚持示范带动,抓好示范户、示范点建设,以点连线,串线成片,整体发展。

第三章特色种植业发展以“三个提高”、“三个突破”为重点,加快特色种植业发展。

即优质产品生产率提高20%、商品率提高20%、生产效益提高10%;农业集约化生产有新突破、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有大突破、农产品产业链条的延伸有较大突破。

一、区域布局——水稻、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在全区均能适应,要积极稳定播种面积。

重点发展特色薯类、饲料玉米和菜玉米。

——沿江生态农业带重点发展柑橘、葡萄等优势和特色水果,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笋竹、花卉苗木。

——浅丘高效农业带重点发展早熟梨、桃等特色水果和优质粮油、榨菜、食用菌等优势产业。

——山区特色农业带重点发展茶叶、烟叶、反季节蔬菜、中药材、猕猴桃等特色产业。

二、重点项目(一)粮油1. 15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重点布在甘宁镇、龙沙镇、分水镇、孙家镇、白羊镇、太安镇、罗田镇、白土镇、柱山乡、恒合乡等镇乡。

围绕大米加工,建原料基地。

2. 分水镇1万亩优质花生生产基地。

3. 白土片区5万亩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

4. 2万亩饲料(草)玉米生产基地。

在余家镇、白土镇、恒合乡、普子乡、龙驹镇、走马镇等中高山地区和畜牧业重点发展区域,引进推广粮饲兼用型高产玉米品种,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水平,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专用粮。

积极发展青贮饲料玉米,促进畜牧业尤其是草食牲畜的发展。

5. 1万亩菜玉米生产基地。

在高梁镇、长滩镇、白土镇、茨竹乡、陈家坝街道、五桥街道等蔬菜基地进行套(间)种菜玉米,满足市民需求。

粮食生产布局一览表(二)柑橘1.晚熟柑橘基地:完成新建晚熟柑橘基地10万亩,总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达到30万吨,建成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基地。

布局在长江两岸、万忠路沿线、普里河片区海拔400米以下区域。

包括新田镇、溪口乡、燕山乡、新乡镇、长坪、瀼渡镇、甘宁镇、龙沙镇、余家镇、弹子镇10个镇乡。

2.柠檬基地:完成新建柠檬基地5万亩,总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达到15万吨,建成重庆最大的柠檬基地。

布局在白羊片区海拔600米以下区域。

包括白羊镇、太龙镇、黄柏乡、太安镇4个镇乡。

3.古红桔基地综合改造:完成古红桔基地综合改造10万亩,保持世界最大的古红桔基地。

布局在长江二桥以下的长江两岸红桔集中产区。

包括黄柏乡、太龙镇、陈家坝街道、小周镇、大周镇、钟鼓楼街道、熊家镇等7个镇乡街道。

(三)小水果2万亩猕猴桃基地,重点布臵在响水镇、孙家镇、小周镇、铁峰乡、黄柏乡等乡镇海拔600米以上区域。

1万亩龙眼基地,重点布臵在武陵镇海拔350米以下区域。

1万亩葡萄基地,重点布臵在瀼渡镇、新田镇。

0.5万亩杨梅基地,重点布臵在燕山乡、铁峰乡、溪口乡。

2万亩清脆晚熟李基地,重点布臵在分水镇石碾片区。

0.5万亩四季草莓基地,重点布臵在九池乡、高梁镇。

2万亩优质梨基地,重点布臵天城镇、熊家镇、陈家坝街道、双河口街道。

(四)蔬菜1.标准园和专业村建设在高梁镇庙垭村、甘宁镇永胜村建设2个蔬菜标准园,规模各1000亩。

按照“十个一”的标准求打造10个蔬菜专业村(高梁镇庙垭村,甘宁镇大山村、桐平村、永胜村,李河镇福寺村,余家镇回龙村,九池乡凤凰村,长岭镇凉水村,白土镇丁家村、人头村):即配套建设一片标准化菜地、一个育苗场、一个检测点、一处集散地、一个放心农资销售点、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信息采集发布平台,落实一名技术指导员,办一个技术培训点,打造一个品牌。

2.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在高梁镇庙垭村,钟鼓楼小岩村,甘宁镇大山村、桐平、帅家、永胜新建以钢架大棚为主的蔬菜设施栽培基地3000亩,配套防虫网、遮阳网、微(滴)灌等设施。

3. 加工蔬菜基地建设在熊家镇、太龙镇、天城镇、龙沙镇、甘宁镇、郭村镇、小周镇、弹子镇、余家镇、五桥街道10个榨菜生产重点镇乡(街道),新发展一批以榨菜为主的加工蔬菜基地10万亩,扶持新建榨菜初加工池2万立方米,扶持2个榨菜精加工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

4.食用菌基地建设在高峰镇、太龙镇、甘宁镇、郭村镇、九池乡、双河口街道等地新增食用菌2000万袋,在孙家镇、高峰镇、太龙镇扶持3个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以生产鸡腿菇、茶树菇、杏鲍菇等中高档食用菌及深加工为主;在郭村镇、天城镇、甘宁镇、九池乡、双河口街道等地扶持5个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以生产香菇、金针菇、黑木耳等品种为主;扶持建设1个食用菌良种培育中心,从事食用菌菌种的研发和生产,满足广大菌农生产需求。

(五)中药材1. 8万亩青蒿、菊花、金银花、麦冬、桔梗等中药材生产基地:重点布在郭村镇、甘宁镇、龙沙镇、武陵镇、李河镇、后山镇、新田镇、新乡镇、溪口乡等镇乡,在退耕还林区域进行林下种植。

2. 20万窝天麻生产基地:重点布在天城镇、后山镇、弹子镇、长岭镇、长滩镇、白土镇、普子乡等地。

(六)茶叶1.长江生态屏障茶区:以新乡镇为中心,辐射长坪乡、燕山乡、溪口乡、新田镇、茨竹乡、长岭镇等长江沿岸镇乡,规划新发展茶叶面积1.3万亩,区域内建设5个茶叶专业村。

2.铁峰山生态茶区:以分水镇为中心,辐射孙家镇、李河镇、高梁镇、铁峰乡等乡镇,规划新发展茶叶面积0.7万亩,区域内建设2个茶叶专业村。

3.齐岳山富硒茶区:以太安镇为中心,辐射恒合乡、白土镇、梨树乡、长滩镇、龙驹镇等乡镇,规划新发展茶叶面积1万亩,区域内建设3个茶叶专业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