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设计与论证报告附件3课题名称:《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建构的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5000字以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相关人员名字)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课题界定:1、本题中有“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老师的科学指导,围绕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的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自主评价学习结果。
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2、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认知派的Zimmerman 认为,学生的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因此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能仅仅追求气氛的活跃,学生课前做好自学的浅层目标,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尽力追求的目标。
3、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而存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性学习。
具体来说,基于自主性教学强调的是整个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编 号时间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以让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反思、自主评价、自主建构为进程,以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方式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这种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一种最高理想的教学过程,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
一选题: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中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建构的研究,正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研究。
2、学校正在积极参与区教育文体局主持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探索凸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3、目前小学教学大多也都是以问题为线索来展开教学的,即任务驱动的教学。
可问题也在于此——问题过小、过多、过于琐碎,问题几乎没有思维容量,品质低,这不仅影响学生的思维的力度及品质,也没有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不能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课堂教学的根本(本质)就是学生的学,也就是在课堂中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的主导就是要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也就是指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而且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
因此我们提出“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建构的研究”课题研究。
概念的界定自主学习:是教师主导下,学习者自觉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完成学习目标过程。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本课题研究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维果斯基派,操作主义现象派,社会认知学派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作过一系列探讨。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对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在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等基本问题上都取得重大进展。
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如何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途径方面却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探索出了许多值得借鉴和可供推广的方法和经验。
(1)元认知理论元认知是指主体付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等。
元认知知识是关于认知主体、认知任务、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元认知体验是主体在从事认知活动时所产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元认知监控是指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积极而自觉地监视,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包括制定计划实验控制、检查结果、采取补救措施等环节。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其核心观点在于: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的认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①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②学习活动主要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③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的共同行为,或者说,在所说的共同行为与个人行为之间存在有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较有特色的:上海育才中学“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法福建省普教室王永创立的“指导——自主”教学法目前最有名的是: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1、教学:建构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范式:问题提出——问题解决(自主学习与互动评价)——拓展应用2、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生成意识,提高教师的预设能力与调控能力,使教师在课堂中更有智慧,使之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交往、生产以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素质。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目标1”,在研究“目标1”的过程中促使“目标2”“目标3”的完成。
1.建构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范式: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拓展应用。
这个范式的核心是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为抓手的课堂教学。
2.问题提出的环节研究,问题思维容量要大,问题要适切。
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问题要有指向性。
首先要指向教学目标。
A.问题要围绕课堂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B.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策略;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其次要指向学生实际。
A.问题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会有什么困惑,会有什么问题;B.问题要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问题要有层次性。
A.基础性问题,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而设计的问题;B.发展性问题,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基础上获得差异发展的问题。
(3)问题要有简明性。
问题要求简洁明了,让学习者一看就明白问题的要求。
3.问题解决的环节研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主学习的时空要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二是先学后教,教师做好主导作用。
(1)激活旧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2)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3)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定的资源,为学生能学、想学提供帮助。
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活动需同时做到:(1)扶放结合,对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学习成果;(2)巡视了解学情,搜集典型正面的学习成果、反面存在的问题,但这些例子都必须与学习目标有关。
三是互动平台要大。
一是展示典型正面的学习成果、反面存在的问题。
这些例子都必须与学习目标有关,偏离目标的例子不展示。
二是展示中差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性。
三是生生互动、生生评价为主。
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礼仪、学会交往。
这个过程教师评价为辅,做到适时的介入。
起到纠偏(认知与语言上)、归因、梳理(知识体系)、概括、整合、拓展巩固的作用。
教师做好总结,把体现教学目标的成功凸显出来。
研究重点:建构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范式: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拓展应用。
这个范式的核心是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为抓手的课堂教学。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对全校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研,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选择研究课题,制定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按计划、分阶段落实方案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调整、改进、提升。
二、本课题的实施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9——2011.10)1、撰写、修改研究方案2、组织人员、准备资料、参加课题开题论证。
3、组织学习研究方案4、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组织教科研方法培训,学习课题方案、案例、反思的撰写方法,同时学习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文献总结法等科研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11----2014.9)1、开展“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建构的研究”的调查及研究分析,撰写教学反思及教学现状分析报告。
2、进行系统理论学习,学习“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建构的研究”有关理论及成熟的策略,并进行系统归纳整理。
3、进一步开展教科研方法培训,着重学习课题方案、案例的写作方法。
4、深入课堂听课,研究各种促进“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建构的研究”的教学策略,使教研和教学紧密结合,鼓励教师课堂创新,及时开展研讨、反思和总结。
5、每月及时收集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案例和反思,每学期末及时撰写课题小结和专题论文,使课题扎实地深入地进行下去。
6、每学期总结提高,明确下阶段研究方向。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9---2014.12)1、选编课堂教学案例集2、选编课题研究论文集3、撰写研究报告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的校本教研(个人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来推进研究,同时还采用下列方法辅以研究:1.文献研究法,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2.调查研究法,通过此方法了解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普遍因素,帮助学生克服不利因素,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3.观察研究法,通过此方法了解学生研究前后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变化。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学习上极端被动的学生进行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5.行动研究法,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制定相应对策,在研究实践中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一、本课题的主要观点:1、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倡导的教育理念。
2、以问题为载体,目前的小学教学大都是以问题为线索展开教学的。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小学建构适合本学科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范式。
(六)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阶段成果(限5“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建构的研究”的调查及研究分析课题研究方案2011.1项) “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建构的研究”课堂教学案例案例集 2011. “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建构的研究”课堂教学反思与总结 课堂教学反思与总结“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建构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 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报告 报告 2014.9 最终成果(限3项) “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建构的研究”课堂教学案例集 案例集 2014.12 “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建构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集 论文集 2014.12 “以问题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范式建构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2014.12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