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命科学学案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第1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教学目标:举例说出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能叙述酶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关系。
能解释环境因素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的原因。
通过酶与普通化学催化剂的比较,说明酶的作用特性。
理解ATP是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特点。
酶的作用和特性。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难点:酶的专一性。
ATP与ADP的相互转变与生物供能之间的关系。
三、预习和笔记1、我的疑惑:。
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这个过程包括作用和作用两个既矛盾又统一的过程,这两个作用组成了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3、合成反应是,例如。
4、请用图解表示同化作用、合成反应、脱水缩合三个概念的相互关系:。
5、水解反应指,例如。
6、氧化分解反应指例如。
7、请用图解表示异化作用、分解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分解反应四个概念的相互关系:。
8、酶是的生物大分子,其化学本质是或。
9、酶具有、和等特征,酶的空间结构决定了酶具有特性。
10、酶正常发挥作用需要的条件有:需要合适的,例如胃蛋白酶进入后才发挥作用;有些酶需要的协助,此外酶的活性还受和的影响。
11、冰箱能延长食物保存时间的原因是。
12、生活中我们对酶的利用有。
13、ATP的中文全称是,其中A表示,T表示,P 表示,ATP的简式是。
14、ATP和ADP互变的反应式是。
15、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是,能将ATP水解成ADP和Pi的细胞结构是。
16、ATP的作用是。
四、练习1、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下列哪种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A、0 ℃B、15 ℃C、35℃D、25℃2、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值由10降至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A、不断上升B、没有变化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3、为什么双氧水可作消毒剂?4、蛋白酶使蛋白质水解为多肽,但不能使多肽水解为氨基酸,这一事实说明了酶的()A、高效性B、专一性C、多样性D、稳定性5、能水解大多数酶的酶是()A、淀粉酶B、蛋白酶C、脂肪酶D、肽酶6、下列叙述中哪项不是酶的特征()A、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B、酶的催化效率很高C、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D、酶在催化反应中本身也发生了变化(1)曲线AB段表明。
(2)曲线中的B表示。
(3)曲线BC段表明。
9、如果A TP脱去了两个磷酸基,该物质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称为()A、腺嘌呤核苷酸B、鸟嘌呤核苷酸C、胞嘧啶核苷酸D、尿嘧啶核苷酸10、在ATP中,大量的化学能贮存在()A、腺苷内部B、腺苷与磷酸基之间的化学键C、磷酸基之间D、磷酸基内部11、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释放能量、储存能量,从结构上看,其原因是()①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②第二个磷酸根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和结合。
③第三个磷酸根很容易从ATP上脱离,使ATP转变成ADP。
④ADP可以迅速地与磷酸根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 TP。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13、小麦叶细胞中合成ATP的细胞器有()A、叶绿体B、核糖体C、线粒体D、高尔基体14、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有极其重要作用的两大物质是()A、酶和ATPB、蛋白质和核酸C、蛋白质和葡萄糖D、蛋白质和水班级:学号:姓名:日期:实验4.1 探究酶的高效性一、教学目标:通过探究酶特性的实验,能够阐明酶的主要特性。
学会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操作的有关技能,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能独立或合作完成有关实验操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
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难点: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三、预习与笔记2、观察各试管内气泡发生情况,并以点燃的线香插入各试管测试其火光亮度变化。
3、记录观察结果。
四、练习1、将猪肝的匀浆加入到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轻轻振荡后会产生大量气泡,这一现象说明()A、过氧化氢使肝细胞生命活动加强B、过氧化氢能促进肝细胞的呼吸C、肝细胞内的酶使过氧化氢迅速分解并产生大量CO2D、肝细胞内的酶使过氧化氢迅速分解并产生大量O22、2号试管和3号试管产生气泡的数量是否相同,为什么?3、点燃的线香插入2号试管后,其亮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证明该试管内的反应产生了什么气体?4、4号和5号试管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第四章第2节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能简述光合作用研究简史所体现的科学进步与内在逻辑。
能描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结构。
能借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说明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过程。
能分析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研究历史所体现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转换过程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探究三、预习与笔记1、我对光合作用的了解和困惑2、光合作用的意义是3、请填写光合作用研究历史表4、请填叶绿体结构图1 2 345图中1 ,2 ,3 ,4 ,55、请填叶绿体色素包括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两大类,类胡萝卜素包括(色)和(黄色),主要吸收光;叶绿素包括(色)和(色),主要吸收光和光。
6、为什么叶子一般呈绿色?。
7、为什么落叶都是黄色的?。
8、右图为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符号表示的物质分别是123456I为II为结构。
9、、右图为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的物质分别是123456I为过程II为过程。
项目光反应暗反应进行部位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联系11、右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填写图中字母所示物质名称A、B、C、D、E、F、BCDEF12、光反应与暗反应是否一个在光下进行,一个在暗处进行?13、夜晚植物能进行光反应、暗反应吗?为什么?14、白天放在无CO2的密闭玻璃罩内的植物能长期进行光反应、暗反应吗?为什么?15、光合作用反应式:。
16、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17、光合作用强度是指:。
18、右图是一昼夜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图中纵坐标表示,5点半之前和19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为,原因是,此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最高是点,AB段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原因是,DE段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的原因是,此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是点。
19、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冬天利用温室栽培时可采用等方式提高作物产量。
四、练习1、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如图所示,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将此叶片脱色处理后,再用碘液处理,结果a部呈褐色,b部呈蓝色,这个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A、光B、CO2C、水D、叶绿素2、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玻璃罩内,结果小白鼠和植物都能存活很长时间,但后来有人重复这个实验,有的成功,有的却没有成功,以下关于对这一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并不科学,没有可重复性B、该实验的成败与否,要看是否将装置置于阳光下C、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与小白鼠需要的氧达到了平衡D、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的CO2与小白鼠呼出的CO2达到了平衡3、绿色植物置于下列哪种光下产生的氧气最多()A、蓝紫光B、红光C、绿光D、白光4、某科学家用含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在下列分子中的转移,最可能的途径是()A、CO2→叶绿素→ATPB、CO2→ATP →叶绿素C、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D、CO2→酒精→葡萄糖5、在叶绿体中,消耗ADP和Pi与产生ADP和Pi的部位依次是()①内膜②基粒片层③基质④外膜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中,其中碳、氢、氧分别来自()①五碳化合物②三碳化合物③水④二氧化碳A、①②③B、④①③C、④③④D、②③②7、在温室栽培条件下,除哪项措施外,均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A、适当增加空气湿度B、适当增大二氧化碳浓度C、适当增加光照强度D、延长光照持续时间8、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下列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中,哪些与该原理有关()A、适时播种、套种B、施用有机肥料C、合理密植、间作D、及时松土9、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片层结构的薄膜上B、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有许多酶参与C、温度降到0℃,仍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NADP在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并将能量转移到糖分子中。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班级:学号:姓名:日期:实验4.3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一、教学目标:初步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方法。
难点:步骤和原理。
三、预习与笔记1、本实验原理是。
2、叶片去除主叶脉的原因是。
3、研磨绿叶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加入石英砂的目的是,加入无水酒精的目的是。
4、叶绿素提取液为什么要避光保存?。
5、滤纸条上划线应注意什么?。
6、滤纸条上的色素线为什么不能浸入层析液?。
7、反射光下叶绿体色素呈现什么颜色?。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班级:学号:姓名:日期:实验4.4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一、教学目标:1、运用控制变量原则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利用真空渗水法,设置观察指标检测光合作用强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实验操作和观察。
难点:控制变量,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
三、预习与笔记1、实验题目:探究(某一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
4、我们的假设是:。
5、实验需要的材料是。
6、实验需要的仪器与试剂是。
7、实验步骤:(材料处理、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操作、观察指标、记录数据的内容和形式等)8、实验数据记录表9、数据分析10、结论和讨论结论:。
我们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高二生命科学学案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第四章第3节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1、能概述细胞的有氧呼吸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并解释其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过程;举例说出无氧呼吸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会分析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初步学会检测酒精、二氧化碳等细胞呼吸产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难点: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三、预习与笔记1、我的疑问。
2、细胞呼吸是指。
3、演示实验“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原理是:。
4、该实验中测量作为酵母菌呼吸强度的标致。
5、实验中甲乙两试管中加入5%葡萄糖液的作用是。
6、甲试管中使用隔绝空气,乙试管中(器皿)提供酵母菌有氧呼吸需要的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