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题库神经

生理题库神经

一、神经单选题1.舞蹈病与手足徐动症的病变主要位于A.红核B.小脑C.前庭D.纹状体E.丘脑底核2.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羟色胺 E.甘氨酸3.筒箭毒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使递是由于它A.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量B.增加胆碱酯酶的活性C.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量D.占据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E.加速乙酰胆碱的重摄取4.当一伸肌受到过度拉长时,其张力突然丧失,其原因是:A.伸肌肌梭过度兴奋B.屈肌肌梭过度兴奋C.屈肌肌梭完全失负荷D.伸肌的腱器官兴奋E.伸肌的腱器官完全失负荷5.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A.中枢神经系统B.突触C.感受器D.效应器E.反射弧6.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功能是A.接受刺激B.仅传导信息C.产生反应D.分析、整合信息E.接受刺激与产生反应7.下列有关反射的论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完成反射所必需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C.同一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效应应当完全相同D.反射可有体液因素参加E.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8.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A.为皮肤的不同感觉的上传途径B.体内所有特异感觉的上传途径C.起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D.引起特定感觉,激发大脑皮层产生传出冲动E.为视、听觉的上行通路9.脊髓闰绍细胞构成的局部神经元回路性抑制为v1.0 可编辑可修改A.侧抑制B.前馈抑制C.去极化抑制D.回返性抑制E.交互抑制10.下列关于M受体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属于胆硷能受体B.可以与乙酰胆硷结合C.可以与毒蕈硷结合D.存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模上E.阿托品是M受体的阻断剂11.对外周神经递质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性神经节前纤维的递质为乙酰胆碱(ACh)B.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均为去甲肾上腺素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为AChD.躯体运动神经末梢的递质为AChE.肠壁内神经丛细胞的递质为嘌呤和肽能递质12.反射弧的效应器的主要功能是A.接受刺激B.整合分析信息C.产生反应D.传导信息E.接受刺激与产生反应13.关于有机磷中毒时出现的症状,治疗原则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会出现广泛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症状B.出现支气管痉挛,瞳孔缩小C.出汗明显减少D.发生的原因是胆碱酯酶失去活性E.可使用阿托品和解磷定以缓解症状和恢复胆碱酯酶的活性14.对神经中枢的正确叙述是A.调节某些生理功能的神经结构B.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C.反射弧的一个中间环节D.调节某一器官活动的神经核团E.调节某一系统功能的神经元群15.当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导致A.肌梭传人冲动增加B.梭内肌收缩增强C.梭外肌收缩增强D.梭外肌,梭内肌同时收缩E.-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减少16.乙酰胆碱在运动神经末稍何处合成,贮存在何处A.轴浆;细胞膜B.轴浆;轴浆C.轴浆;囊泡D.线粒体;细胞膜E.线粒体;囊泡17.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起始核团是A.接替核B.联络核C.中线核群D.接替核和联络核E.联络核和髓板内核18.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A.要有非条件刺激B.要有适当的无关刺激C.要有完整的大脑皮层D.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E.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同时出现19.传入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都属于:A.侧枝抑制B.交互抑制C.突触前抑制D.突触后抑制E.树突-树突型馈抑制20.对经典突触的错误叙述是:A.为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结构之一B.突触前、后膜较其它处的膜增厚C.突触小体内含有线粒体和囊泡等结构D.不同突触小体年的囊泡大小形状完全相同E.一个神经可与其它许多神经元形成突触21.下列关于N受体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属于胆硷能受体B.可以与乙酰胆硷相结合C.可以与毒蕈碱相结合D.箭毒是受体的阻断剂E.存在于植物神经节的突触后膜上22.关于有机磷中毒时出现的症状,治疗原则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会出现广泛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症状B.出现支气管痉挛,瞳孔缩小C.出汗明显减少D.发生的原因是胆碱酯酶失去活性E.可使用阿托品和解磷定以缓解症状和恢复胆碱酯酶的活性23.当一伸肌受到过度拉长时,其张力突然丧失,其原因是:A.伸肌肌梭过度兴奋B.屈肌肌梭过度兴奋C.屈肌肌梭完全失负荷D.伸肌的腱器官兴奋E.伸肌的腱器官完全失负荷24.关于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存在突触前膜与后膜的特化结构B.与轴突末梢结节状曲张体有关C.传递时间可大于1SD.该方式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E.树突部位也能进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v1.0 可编辑可修改25.对兴奋性突触传递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突触前神经末梢的动作电位引起B.动作电位导致细胞外Ca内流C.突触前膜产生Ca依赖性递质释放D.递质使后膜主要对Na通透性增高E.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使轴突始段产生内向电流26.交感神经系统节前神经元的所在部位是A.效应器B.胸腰段脊髓C.骶段脊髓D.中脑E.延脑27.基底神经节的功能主要与哪项生理活动密切相关A.特异感觉B.内脏活动的调节C.内分泌的调节D.躯体运动的调节E.睡眠的产生28.下列有关反射的论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完成反射所必需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C.同一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效应应当完全相同D.反射可有体液因素参加E.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9. 下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A.瞳孔扩大B.糖原分解增加C.逼尿肌收缩D.骨骼肌血管舒张E.消化道括约肌收缩30.关于丘脑功能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非条件反射的皮层下中枢B.为所有感觉传导的换元接替站C.具有两大投射纤维系统D.也接受大脑皮层下行纤维E.能进行感觉的粗糙分析与综合31.快速叩击膝腱时,引起与该肌腱相连的肌肉发生收缩反应是由于刺激了下述哪一种结构A.腱器官B.肌梭C.皮肤痛感受器D.触--压觉感受器E.肌梭内压力感受器32.关于儿茶酚胺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反应,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血管舒张B.子宫舒张C.小肠平滑肌舒张D.心脏活动减弱E.支气管舒张33.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A.为皮肤的不同感觉的上传途径B.体内所有特异感觉的上传途径C.起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D.引起特定感觉,激发大脑皮层产生传出冲动E.为视、听觉的上行通路34.终板膜上的受体是受体受体受体 D.α受体 E.β受体35.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错误的论述是:A.绒球小结叶受损可能造成共济失调B.小脑前叶与肌紧张调节有关C.刺激小脑前叶蚓部可抑制肌紧张D.刺激小脑前叶两侧部可加强肌紧张E.小脑后叶中间带与协调随意运动有关36.对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的错误叙述是A.经常性活动B.有顺逆两个方向C.有快、慢两种速度D.慢速轴浆流运输囊泡E.破伤风毒素等可能经逆向轴浆流侵入中枢37.关于脊髓休克的下列论述,错误的是A.脊髓突然被横断,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活动即暂时丧失B.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感觉和随意运动可逐渐恢复C.动物进化程度越高,其恢复速度越慢D.脊髓休克的产生,是由于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E.反射恢复后,第二次横切脊髓,不再导致休克38.对感受器的刺激强度和被兴奋的传入纤维数之间的关系是:A.呈反变B.呈正变C.呈反比D.呈正比E.无关系39.关于下丘脑主要功能的正确叙述是:A.皮层下重要的运动中枢B.交感神经的较高级中枢C.副交感神经的较高级中枢D.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E.内脏和躯体活动的整合中枢40.下列哪种物质最容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和O2 B.葡萄糖 C.蛋白质+-v1.0 可编辑可修改41.下列对锥体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由皮层发出经延脑锥体下行的纤维束B.主要为间接地抵达下运动神经元C.主要为交叉支配D.运动越精细的肌肉受锥体束单突触控制数越多E.主要调节肌张力和肌群间协调性运动42.M型受体的阻断剂是A.筒箭毒B.六烃季胺C.酚妥拉明D.十烃季胺E.阿托品43.单侧延髓锥体切断的表现是:A.同侧肌张力减退B.对侧肢体近端肌麻痹C.对侧腱反射加强D.同侧巴彬斯基氏征阳性E.对侧肢体永远失去敏捷灵巧活动能力44.乙酰胆碱在运动神经末稍何处合成,贮存在何处A.轴浆;细胞膜B.轴浆;轴浆C.轴浆;囊泡D.线粒体;细胞膜E.线粒体;囊泡45.关于骨骼肌牵张反射的叙述,哪项不正确A.感受器与梭外肌呈串联关系B.感受器与梭内肌呈串联关系C.运动神经元是传出神经D.运动神经是传出神经E.腱反射主要发生于快肌纤维46.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A.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B.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D.胆碱酯酶活性增强E.骨骼肌终板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47.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萎缩的原因是A.失去了神经冲动的影响B.因肌肉萎缩使供血减少C.肌肉受到病毒的侵害D.失去了运动神经的营养作用E.肌肉失去了运动功能而导致的萎缩48.下列反射中存在正反馈调节的是:A.腱反射B.肺牵张反射C.减压反射D.排尿反射E.屈肌反射49.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第二信使配伍选择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为每个题干选出1个最佳答案,,每项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或几次,或一次也不选用。

本大题共10分,共计5小题,每小题2分)1.(1)基本生命中枢位于(2)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下丘脑2.(1)震颤麻痹病人出现(2)舞蹈病患者常伴有A.肌张力不变B.肌张力增强C.肌张力降低D.肌张力先亢进后降低E.肌张力先降低后亢进任选题1.下列属于姿势反射的是:A.肌紧张性牵张反射B.对侧伸肌反射C.颈紧张反射D.屈肌反射E.翻正反射2.具有增强免疫反应的神经递质是: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羟色胺 D.多巴胺 E.脑啡肽3.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为:A.肌张力减退、松弛B.肌萎缩明显C.巴彬斯基征阳性D.腱反射减弱或消失E.常有范围广泛的麻痹4.神经冲动A.在轴突上可双向传导B.经过突触时只能单向传导C.传导速度与直径大小无关D.传导方式与纤维有无髓鞘无关E.为神经元修复的客观指标5.异相睡眠的特点是:A.脑电出现慢波B.常有做梦和梦中情绪激动C.血压、心率升高、呼吸加快且不规则D.肌张力和唤醒阈升高E.眼球出现快速运动6.易化肌紧张的中枢部位是A.小脑前叶蚓部B.小脑前叶两侧部C.大脑皮层运动区D.延脑前庭核E.脑干中央区域v1.0 可编辑可修改7.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产生的平滑肌效应都是抑制性的表现为A.支气管舒张B.小肠舒张C.子宫舒张D.血管舒张E.膀胱逼尿肌舒张8.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布的特征是A.中枢延搁B.单向传布C.相对不疲劳性D.后放E.总和9.神经纤维的正确分类是:A.依电生理特征分Ⅰ、Ⅱ、Ⅲ、Ⅳ类B.依电生理特征分Ⅰ、Ⅱ、Ⅲ类C.依电生理特征分A、B、C三类D.根据纤维直径大小和来源分A、B、C所类E.根据纤维直径大小和来源分Ⅰ、Ⅱ、Ⅲ、Ⅳ四类10.关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先天固有的B.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C.数量有限D.有固定的反射弧E.生理情况下可以消退11.属于胆碱能纤维的是A.少数交感和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B.躯体运动神经纤维C.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D.支配内脏的所有传出纤维E.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全部节前纤维12.下丘脑的功能包括:A.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B.对内分泌功能的整合作用C.对内脏活动的调节D.体温恒定的调节E.生物节律的控制13.皮肤痛觉的特征是A.具有快痛和慢痛的双重性B.不需要特殊的适宜刺激C.经脊丘侧束上行的冲动,可引起有定位特征的痛觉D.在脊髓内弥散上行的冲动,引起痛的情绪反应E.常伴有牵涉性痛14.轴浆运输的特征是A.有快慢两种速度B.有顺、逆两种方向C.为断段续续的过程D.快速轴浆流主要运输微管微丝E.不需耗能的被动过程15.下列哪项不属于反射的概念A.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B.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C.反射中枢均位于大脑皮层D.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E.反射弧必须完整才能进行反射16.对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正确叙述是:A.突触前后膜不存在特化结构B.一个曲张体可支配较多的效应细胞C.曲张体邻近细胞不一定会有相应受体D.效应细胞产生效应,需要第二信使参与E.传递化费时间可大于1秒17.参与体温调节的中枢递质包括A.肾上腺素B.精氨酸-羟色胺 D.去甲肾上腺素 E.乙酰胆碱18.关于P物质A.属于一种兴奋性递质B.在基底神经节中浓度较高C.为第二级感觉神经元的递质D.与触压觉传入有关E.与痛觉传入有关19.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时,下列能影响轴突末梢束泡释放的因素有A.细胞外液中的CaB.细胞外液中的MgC.轴突末梢动作电位幅度D.肌膜动作电位幅度E.接头后膜的电位变化20.可使学习记忆减退的物质包括:A.催产素B.加压素C.利血平D.脑啡肽E.纳洛酮21.可使学习记忆活动增强的物质包括:A.加压素B.催产素C.-氨基丁酸D.纳洛酮E.利血平22.关于胆碱能M受体亚型的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至少已分出M、MM三种亚型B.M主要分布于神经组织C.M主要分布于心脏D.M主要分布于外分泌腺¢E.MM在神经和平滑肌上有少量分布23.在四叠体中间横断脑干的猫A.体温保持基本不变B.肌紧张保持基本不变C.血压保持基本不变D.呼吸节律保持基本不变E.很多躯体和内脏反射活动可以完成24.关于化学性突触的结构和特征A.它由突触前膜、间隙和后膜组成B.其传递为单向性C.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的小泡存在形态学的区别D.接受递质作用的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E.突触部位是反射弧中最易疲劳的环节25.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是A.与氨基酸递质的失活有关B.在神经元与毛细血管之间,转运代谢物质C.调节细胞外K浓度D.修复神经元死亡后的缺损E.构成血脑屏障和神经纤维的髓鞘26.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A.是指胞体合成的物质经轴突向末梢输送的过程,因此,是单一方向的B.有快慢两种速度C.是一种耗能过程D.轴突末梢可以摄取某些物质,逆向运输到胞体E.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名词解释1.递质共存:指一个神经元内可以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这称为递质共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