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三、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
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六、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
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
八、教学过程
物质,该物质就是氧化钠。
易被氧化生成Na2O(氧化钠),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环节三:【安排实验2】
下面我们就来讲
述钠的化学性
质,请同学们完
成课本实验3-2。
【设问】钠在常
温能与氧气反
应,那么加热时
反应是否会更剧
烈?产物又是什
么呢?下面我们
【学生实验】1、
用镊子夹取钠
块并用滤纸擦
干表面后,用
小刀切取一小
块钠放入水
中。
2、点燃酒精灯
进行加热。
【记录现象】
1、钠受热首先
培养
学生的合
作意识和
团队精神。
通过
实验教学,
对学生进
九、板书设计
十、课后作业
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__,熔点________(高、低),密度________(大、小),硬度
________(大、小)。
2、把小块金属钠投入到饱和石灰水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
B、有金属钙被还原出来
C、反应过程中钠浮在液面熔成小球
D、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迅速游动
十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