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煤矿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目录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2)第二章建设内容完成情况 (7)第三章管理机构及生产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11)第四章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劳动定员情况 (12)第五章项目招投标以及合同履约情况 (13)第六章工程质量情况 (13)第七章主要设备检测检验情况 (14)第八章专项验收情况 (15)第九章联合试运转情况 (16)第十章项目竣工决算情况 (26)第十一章项目效益与建设效果分析 (27)第十二章存在问题及处理建议 (30)附录: (31)1、项目核准文件 (32)2 、采矿许可证 (38)3 、土地使用证 (39)4、初步设计批复 (40)5、安全设施设计批复 (50)6、环保设施验收结论 (36)7、水保设施验收结论 (36)8 、联合试运报告 (36)一、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云南123 矿业有限公司富源县123 煤矿机械化改造2、建设规模10 扩30 万t/a3、建设单位云南123 矿业有限公司富源县123 煤矿4、设计单位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5、施工单位山东华新建工有限责任公司6、监理单位攀钢工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7、开工时间2018 年11 月8、竣工时间2019 年12 月二、项目建设依据1、准入、核准单位及文号2018 年6 月29 日123 煤矿取得了《曲靖市煤炭工业局关于云南123 矿业有限公司富源县123 煤矿机械化改造项目核准的批复》(曲煤复〔2018 〕262 号)。

2、初步设计设计单位、审批单位及文号设计单位: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初步设计审批单位:曲靖市煤炭工业局审批文号:曲煤复[2017]61 号批复时间:2017 年8 月14 日3、安全设施设计单位、审批单位及文号设计单位: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设计审批单位: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审批文号:云煤安技装[2018]32 号批复时间:2018 年7 月17 日4、开工备案回执2018 年8 月29 日123 煤矿取得曲靖市煤炭工业局《曲靖市煤矿矿井建设项目开工备案回执》2018 年11月20日,富源县煤炭工业局下发富煤复字[2018]30 号文《富源县煤炭工业局关于123 煤矿机械化改造项目开工的回复》。

三、井田概况1、地理位置及交通云南123 矿业有限公司富源县123 煤矿(以下简称“123 煤矿”)位于富源县165°方向,平距约16km 处,地处富源县营上镇境内。

矿区地理坐标(极值):104 °9'59 〃弓04 °0'57〃,北纬25 °707〃£5 °8 23 〃。

矿区东侧有富(源)-兴(义)主干公路经过,现矿山有简易公路与之相通,公路里程约4km ,北至富源县城约38km ,由富源县到曲靖市为73km ,交通较为方便。

2、地形地貌矿区属构造剥蚀、侵蚀低中山地貌。

山脉走向呈南东-北西向展布。

地势总体为北西高南东低。

最高处为矿区西南无名山包,海拔高程+1865.0m ,最低点为矿区东南块择河河床,海拔高程为+1628.45m ,最大相对高差221.55m,一般为100m左右。

地形坡度15 ° -45。

之间,植被覆盖率较低,约20% 左右。

3、开采技术条件(1)水文地质条件:可采煤层赋存于龙潭组裂隙弱含水层中,泉水流量0.001-0.089L/s ,总体含水性和富水性均较弱,为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据以往煤系地层混合抽水实验:单位涌水量0.0029-0.0128 l/s.m ,渗透系数( K) 0.0067-0.0284m/d ,富水性微弱。

断层带的导水性较差。

煤层上覆卡以头组为裂隙弱含水层组。

煤矿开采至今,无突水淹没史,资源量位于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为以裂隙含水层直接充水为主的中等类型。

根据2015年12月云南方圆中正工贸有限公司编制的《云南123矿业有限公司富源县123 煤矿主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矿区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

般,类比邻区工程地质资料,龙潭组为软弱至较坚硬岩组相间分布,地表风化裂隙发育,深部有所下降,其中砂岩、粉砂岩、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强,稳固性较好,属半坚硬岩组;泥质岩类风化后呈土状,力学强度低,稳固性差,属软弱岩组,在井巷施工中易发生冒顶、片帮、底鼓等现象。

局部顶板掉块较严重,巷道穿越节理裂隙及断层发育地段需要密集支护。

矿床开采至今,无树塌、冒顶史。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为以层状岩类为主的中等类型。

(3)环境地质条件:矿区区域较稳定,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 。

矿区范围内无滑坡体分布;地表局部有采空塌陷裂隙,现状地质灾害总体不甚发育。

煤中有害组分硫含量0.16-4.91% ,上煤层含硫低,下部含硫高,其他有害元素磷、砷等含量较低,矿井排水应进行净化处理,地下水水质目前尚好。

矿井为高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性危险,煤层属自燃煤,无热害及放射性危害。

矿井开采至今,未发生过瓦斯爆炸等事故。

矿区地质环境质量为中等类型。

(4)资源条件:地层:本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 龙潭组(P2I)、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

构造:矿区位于恩洪复向斜中段的西部边缘,区内小构造十分发育,断层走向以NEE〜SWW及NWW〜SEE为主。

地层大体呈NE〜SW向展布,为一倾向NW的单斜构造。

褶皱不明显,仅表现为幅度不大的波状起伏。

各煤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均有一定变化(主要表现为构造切错),可采煤层厚度多不稳定,属薄至中厚煤层。

煤层: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I),龙潭组厚257.71m , 含煤36层,总厚33.04m ,含煤系数12.82% ,可采煤层7、9b、13、16、19、21、23、24八层煤,煤厚11.97m,含煤系数5.0%,各可采煤层平均总厚为10.71m,可采含煤系数4.46%。

矿区内南部含煤系数高于北部。

煤质:区内各煤层煤的颜色为黑色、灰黑色、褐黑色,条痕深黑色;沥青、油脂光泽。

矿区各煤呈细条带状结构,块状、层状构造,断口为参差状、贝壳状及不规则状。

煤的宏观煤岩特征主要为半光亮型和半暗型煤层,少部分为光亮型及暗淡型煤层。

区内煤层为低至中高灰、中等挥发份、特低至高硫、中至低磷、中至特高热值煤。

7-16煤可用作炼焦用煤或配煤,16煤以下煤层经洗选后可作为电厂用煤。

根据2013年云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123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5300002008091120002744 ):矿区范围由9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为3.3099km 2,开采深度+1725m〜+ 1500m,有效期自2013年11月5日至2020 年7月5日,生产规模为15万t/a。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 (设计采用1980 西安坐标系)。

矿界拐点坐标表5、资源储量2010年10月,云南南方地勘工程总公司编制了《云南省富源县123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11年4月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出具了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云国土资储备字[2011]95号):截止2010年8月31 日,St.d <3%的保有资源储量122b+332+333 类436.23万吨,其中122b 类资源量85.46万吨,332类资源量197.0万吨,333类资源量153.77万吨;St.d >3%的资源储量332+333类1040.52万吨,其中332类资源量683.39万吨,333类资源量357.13万吨。

矿井自2011年以来经过近几年的交替生产建设,扣除掉开采的资源量、消耗的资源量及永久煤柱损失,矿井剩余保有资源/储量约为432.23万t;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405.48万t;经计算,矿井设计储量为300.24万吨,设计可采储量为229.71万吨。

第二章建设内容完成情况一、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为矿建工程、土建工程、设备安装工程三大类,含安全设施、水保设施、环保设施、消防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

二、完成情况1、项目主体工程矿井移交生产时的井巷工程量为6381m,利用的井巷工程量为3965m ;新掘井巷工程量为2416m。

总共完成技改工程项目22个单位工程;其中:矿建单位工程11个;土建单位工程5个;安装工程单位6个,并于2019年10月全面竣工。

完成项目工程结果及主要内容如下:(1 )矿建工程(2 )土建工程(3)设备安装工程2、投产移交生产的开拓、准备、回采煤量及服务年限开拓煤量:105万吨可采期:3.5年;回采煤量:17万吨可采期:6.8月3、项目单项工程设施单项工程设施按“三同时”的要求开展建设,水保设施于2019年11月竣工,环保设施于2019年11月竣工,安全设施、消防设施、职保设施于2019年11月与项目一并同时竣工。

第三章管理机构及生产管理制度建设情况一、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情况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实行矿长负责制,成立了以矿长为首安全生产管理领导机构,设矿长1人,总工程师1人,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各1人, 办公室主任1人,明确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具体责任,全面负责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

煤矿按职能划分管理,成立了技术科、通防科、地质测量科、机电运输科、安全科、调度室、矿山救护办公室、教育培训科、应急管理办公室、职业病防治科及相关经营科室等18个科室。

设有采煤、掘进、通防、机运、机修、洗煤等10个基层单位。

组织机构健全,能够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等工作需求。

二、煤矿生产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煤矿明确落实了法人代表,矿井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各工种各岗位责任制,并建立完善制定了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入井检身制度,出入井人员清点登记制度,事故统计及报告制度等安全管理主要制度,在生产技术、机电运输、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化、灾害防治等方面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根据生产具体特点,对不同作业条件、岗位分别制定了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

煤矿按照国家规定建立了管理人员带班下井制度,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做到轮流带班下井,在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带班下井要求,从而提高了井下职工强有力的生命保障。

第四章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劳动定员情况一、煤矿工作制度123 煤矿设计生产能力由10 万t/a 扩建为30 万t/a 。

按煤矿矿的生产技术条件,确定矿井年工作日按330d ,每天工作制“四六”制,采煤工作面每天三班作业,其中二班采煤,一班准备、检修,掘进工作面三班掘进,凌晨0 点至6 点不生产。

二、劳动定员情况结合煤矿可采煤层的赋存条件及设计的采煤方法、机械装备水平等,参照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按原煤生产工人、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其他人员四类安排矿井劳动定员,劳动定员情况为:原煤生产工人360 人;管理人员27 人;服务人员33 人;其他人员19 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