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导学案【题目解说】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清高不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道德品质与节操。
【走进作者】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背景链接】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他所处的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的时代。
这种精神上的大解放、大自由,造就了魏晋时代特有的一种人格魅力,他们潇洒、浪漫、旷达、真率,这就是魏晋风度,也叫魏晋风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就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是让许多人仰视的高士。
【字词全解】⒈生难字词嗜(shì)吝(lìn)赋(fù)瓢(piáo)蔽(bì)屡(lǚ)晏(yàn)戚(qī)兹(zī)欤(yú)汲(jí)颇(pō)⒉虚词以:①因以为号焉【介词,把、用】②以此自终【凭借或连词,不翻译】.之:①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②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其:①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②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⒊古今异义:①每有会.意(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②好读书,不求甚解....(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③造.饮辄尽(古:到,往;今:制造 ) ④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⒋一词多义:言:①闲静少言【说,说话】②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如:①晏如也【......的样子】②亲旧知其如此【像】许: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约数,左右】志:①以乐其志【志趣,志向】②处处志之【做标记】⒌词类活用:①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②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③以乐.其志:为动用法,为……感到快乐.④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⒍特殊句式:⑴省略句: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省略主语,应为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②因以为号焉。
(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因以之为号焉)③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缺少主语,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⑵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是: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⒎成语: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
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句段解读】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剖析】不能仅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其真谛。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 【剖析】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
【重点探究】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剖析】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
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主旨归纳】这是一篇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
文中描绘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写作借鉴】⒈语言清新自然,个性鲜明。
本文语言朴素洗练,心声袒露,毫无雕琢之痕,没有半点做作之处,确是文如其人。
⒉选取事例典型,描绘惟妙惟肖。
文章虽不长,但所选事例都很典型,所以寥寥几笔,便把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形神兼备。
3.层次分明。
全文的两个段落中,第一段为“叙”——叙说传主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第二段为“议”——归结出五柳先生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不愁贫贱也不求富贵,二是怡然自乐,返朴归真。
此外,本文选材典型,行文简洁,风格平淡朴实,意味深长,百读不厌。
【结构图解】作业设计【积累·语文素养的基石】(21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4分)造饮辄.尽(zhé)箪.瓢屡空(dān)短褐.穿结(hè)衔觞.赋诗(shāng)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3分)(1)每有会意..(冷..(对书的旨意有独到的体会)(2)造饮辄.尽(就)(3)环堵萧然清的样子)(4)晏如..于贫贱(忧愁的样子)(6)..也(安然自若的样子)(5)不戚戚不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3.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3分)(1)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生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3)志趣: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4.填空。
(3分)本文是一篇传记,作者陶渊明,东晋(朝代)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期曾学过他的散文《桃花源记》。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他到了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③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④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6.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4分)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
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阅读·交流对话的平台】(26分)㈠阅读课文,完成第7~14题。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⑵亦不详.其姓字(清楚)⑶每有会意..(领会文章的主旨)⑷或.置酒而招之(有时)⑸造.饮辄尽(到,往)⑹期.在必醉(期望)⑺曾不吝情去.留(离开)⑻因.以为号焉(因此)8.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仍然安然自得。
②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③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每当对书中主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9.下面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A )。
(3分)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B、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C、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D、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0.用课文原句填空(3分)⑴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⑵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好读书,达到了欣然忘食的程度;二是嗜酒,达到了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的程度。
⑶“亲旧知其如此”中“此”指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3分)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12.结合原文,谈谈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不少于50字)(3分)答:他是一个不图名利,安贫乐道的人,尽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仍然安然自若,他写作仅仅是为了“自娱”“示己志”,他读书也是为了“会意”,他一生“忘怀得失”。
他还是一个洒脱的人,喝酒“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13.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3分)答:希望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14.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3分)答:(1)不认同。
经济地位越高的人不见得生存质量越好。
人有千万种活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2)认同。
时代进步离不开物质文明。
如果每个人都像陶渊明那样“不慕荣利”,社会不可能发展。
㈡阅读《韩愈传(节选)》,完成15~17题.(12分)韩愈传(节选)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①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②为巡官。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③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风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
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
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乃贬为潮州刺史。
【注】①从:堂房亲属。
②辟(bi):征召。
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
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寻.登进士第( 随即,不久 ) ②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向来 )③宫市③之弊.(弊端)④乃.贬为潮州刺史(于是,就)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从小刻苦学习儒家经典,而不不期待他人的夸耀奖励17.通读全文,你认为韩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答:学习刻苦,正直。
【综合·展示个性的绿地】(11分)1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斑斓猛虎朝武松扑了过来,A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
老虎一纵身,A又躲了过去。
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A打来,A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一霎间,举起哨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
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树枝上。
老虎兽性大发,又向A扑过来,A扔掉半截哨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
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
从此之后,A“打虎英雄”的威名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