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与格式[来源:本站| 作者:原创| 日期:2015年2月2日| 浏览407次]【大中小】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与格式学习交流课件指挥中心学习交流提纲新旧公文条例及格式的变化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办发〔2012〕14号),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6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 9704-2012),代替国标1999版《格式》,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标1999版《格式》停止执行。

新旧公文条例及格式的变化新旧公文条例及格式的变化新旧公文条例及格式的变化(一)文种的变化,由原来的18个减少到15个,去掉了指示、条例和规定,同时将会议纪要改为纪要。

公告、意见、请示、批复、方案、函等其余6个文种在概念上保持了不变。

新旧公文条例及格式的变化新旧公文条例及格式的变化(二)格式的变化。

一是规定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二是规定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

三是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变化。

四是明确规定公文标题应当标注发文机关。

五是规定应当标注发文机关署名。

六是规定普发性公文可以不加盖印章。

七是取消了主题词。

八是页码被作为法定要素之一。

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相配套的2012版公文格式,更是侧重于技术指标和操作细则,结合多年来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实际,对格式名称、公文用纸、印刷装订、格式要素、式样等进一步作出了修订和规定,使公文格式更加规范统一、庄重得体、便于操作。

首次统一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要素的编排规则。

具体公文格式要素编排规则版面,就是公文每一页的整面。

版心,就是一个版面中除去四周留的空白,真正容纳文字与图片的区域。

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具体设置为上37mm、下35mm,左28mm、右26mm,一般每个版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

装订,要求钉针的外订眼距版面上下边缘各70mm,允许有4mm的误差。

骑马订钉距在折缝线上,平订订距与书脊间的距离为3-5mm具体公文格式要素编排规则具体公文格式要素编排规则具体公文格式要素编排规则具体公文格式要素编排规则份号。

用6位3号黑体红色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编号应该从1开始,连续编虚位,如“000001”“000002”等。

具体公文格式要素编排规则密级和保密期限。

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紧急程度。

用3号黑体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

具体公文格式要素编排规则发文机关标志。

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统一为35mm,颜色为红色,使用小标宋体字。

以前党的机关常用的,在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面加()填文种的形式已经取消。

如果联合行文机关过多,则要采取办法,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

具体公文格式要素编排规则具体公文格式要素编排规则原来规定:1、上行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至上页边为117mm (37mm+80mm)。

2、平行文、下行文的文件头,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 mm、至上页边为62mm(37 mm+25mm)。

具体公文格式要素编排规则具体公文格式要素编排规则新格式不再区分上行文和平行文、下行文公文机关标识的位置。

统一规定为: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mm ,再加上天头37mm,发文机关标识到上页边为72mm。

信函和纪要格式除外。

具体公文格式要素编排规则发文字号。

包括发文机关代字、年份、顺序号。

用3号仿宋体,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也就是第三行的位置。

如果是平行文、下行文,则居中排布。

如果是上行文,则居左排布,并且左空一个字,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同处一行。

年份用六角括号“〔〕”括入,实践中,使用方括号“[ ]”、方头括号“【】”,均属于不规范。

市局机关发文字号为:1.榆公党字。

2.榆公党发。

3.榆公党函。

4.榆公字。

5.榆公发。

6.榆公函。

7.榆公办字。

8.榆公办发。

9.榆公奖。

10.榆公衔。

11.榆公×(×为各单位发文代字)。

12.榆公密发、榆公传发。

13.纪要。

14.榆林市公安局办公室通报。

签发人。

”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发文字号的居右侧位置。

“签发人”这三个字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

版头中的分隔线。

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居中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分隔线。

标题。

一般用二号小标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

三个及以下机关联合发文时,要列出所有发文机关的名称,可以用规范化简称排列成一行,也可以用全称。

当出现两个及以上发文机关名称同处一列时,之间要空一个字。

四个及以上机关联合发文时,可以采用排列在前面的发文机关名称加“等”的方式。

省略重复词语和书名号《榆林市公安局关于转发陕西省公安厅〈关于×××的意见〉的通知》《榆林市公安局转发陕西省公安厅关于×××意见的通知》合并被转文件《关于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关于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关于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的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文号替代标题《××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广应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2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0〕12号文件的通知》删去中间层次《榆林市公安局转发中央政法委关于××××意见的通知》简化被转文件的发文机关名称《陕西省公安厅转发公安部等六部委关于×××的通知》主送机关。

一般按重要程度排序,编排于标题下空1行位置,居左顶格,回行时仍顶格,在各类别之间用逗号隔开,各类别之内用顿号隔开,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如果主送机关名称过多而使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将主送机关名称移到版记中。

正文。

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

文中结构层次一般不超过四层,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

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公文层次序数可以越级使用,结构只有两层时,第一层用“一、”,第二层可以选用“1.”。

附件说明。

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附件名称一般不用加书名号。

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实践中有的用“;”“。

”表示隔开或结束,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

公文必须有发文机关署名。

成文日期使用阿拉伯数字,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标虚位(即1不编为01)。

印章使用较为复杂,我们分开来讲。

加盖印章的公文(1)成文日期右空四字编排,印章用红色,不得出现空白印章。

(2)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附件说明)一行之内(3)联合行文时,一般将各发文机关署名按照发文机关顺序整齐排列在相应位置,并将印章一一对应、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最后一个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印章之间排列整齐、互不相交或相切,每排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首排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与加盖印章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只空1行;二是发文机关署名右空二字编排;三是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四是特殊情况下: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

在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主要是指命令)里,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加盖签发人签名章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二行右空四字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签名章左空二字标注签发人职务,以签名章为准上下居中排布。

在签发人签名章下空一行右空四字编排成文日期。

附注。

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不再空1行)。

附件。

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

“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顺序号之后不加冒号。

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

如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当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编排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注“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

版记中的分隔线。

版记中的分隔线与版心等宽,首条分隔线和末条分隔线用粗线,中间的分隔线用细线。

首条分隔线位于版记中第一个要素之上,末条分隔线与公文最后一面的版心下边缘重合。

抄送机关。

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编排。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后加“印发”二字。

不再标注:校对人和印发份数。

一般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编排在公文版心下边缘之下,数字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一字线上距版心下边缘7 mm。

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

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的,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

公文的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排。

信函首页不显示页码。

信函格式。

发文机关标志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居中排布,上边缘至上页边为30mm,使用红色小标宋体字。

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标志。

发文机关标志下4 mm处印一条红色双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 mm处印一条红色双线(上细下粗),线长均为170 mm,居中排布。

纪要格式。

纪要标志由“XXXXX纪要”组成,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 mm,使用红色小标宋体字。

标注出席人员名单,一般用3号黑体字,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出席”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仿宋体字标注出席人单位、姓名,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

标注请假和列席人员名单,除依次另起一行并将“出席”二字改为“请假”或“列席”外,编排方法同出席人员名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