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设计说明一、相关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本次设计严格按照《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总体规划(2011-2020)》进行施工图设计。
同时,根据多次省、市领导对该项目的指示、意见和建议以及青海省交通部门专家的咨询意见,根据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区道路建设方案的会议纪要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文件的编制基本按照《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进行文本及设计图纸的编制。
同时,考虑到本项目为青海省交通厅代建项目,所以在设计中充分征求青海省交通部门意见、相关专家咨询意见以及公路交通部门规范要求,同时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对设计说明及图纸进行补充。
二、路线平面、纵断面设计说明(一)路线走向及平面布设1、本工程为新建道路,平面线形按照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并保持道路线形顺畅,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的要求。
拟建二号路位于平安县境内,二号路与规划的兰新客运铁路专线及南绕城高速公路并行,二号路路线全长。
二号路起点、终点均与现状109国道相接,道路全线线形基本与南绕城高速平行。
二号路路线走向大致呈东西向,道路全线按照城市道路Ⅱ级主干道进行设计,设计车速40km/h。
本次设计西起三号路,东至一号路,全长,道路全线共设交点17个,全线设平曲线15处,最小圆曲线半径300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50m,最大圆曲线半径,最小平曲线长度。
K0+000~K1+200段利用现状109国道(现状宽12m,沥青混凝土路面)向北侧进行拓宽改造,K1+200~K3+080段与南侧兰新客运专线平行,K3+080~K3+540段下穿客运专线,经政府部门与高铁相关部门协商,因高铁沿开发区中部全线穿越,孔跨跨径为30m,采用双向行车时,路幅布置在两桥墩之间,能充分保证路幅宽度及行车安全。
相关同意道路选线将桥墩置于12m中央分隔带内,并考虑安全净空要求,绿化带路缘石采用连续式钢筋混凝土护栏进行防护。
高铁桥墩及高压线塔K3+540~段平面线形基本与南侧南绕城高速平行,终点与1号路及109国道相接。
K5+230~K6+000段穿越330KV的高压走廊,此段考虑到建设用地要求,经政府部门与电厂相关部门协商,同意将铁塔置于道路中央分隔带内。
因中央分隔带设置宽度10m,能够保证铁塔安全净空要求,绿化带路缘石采用连续式钢筋混凝土护栏进行防护。
沿线前后跨沟五次,相应的布设桥梁。
2、路线采用坐标及高程路线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平安县城建坐标系,路线高程控制测量采用1985年国家基准下穿客运专线高压走廊南绕城高速高程系,按四等水准施测。
精度指标满足规范相应等级的要求。
施工前承包商应复测各导线点坐标及水准点的标高,满足规范相应等级的要求后方可使用。
(二)纵断面设计道路的纵断面设计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要求而进行的。
在进行纵断面设计时,不仅满足规范的要求,而且与洪沟防洪标高相协调,尽量减少填挖方数量,并与规划相交道路、跨河(沟)桥梁标高衔接,同时满足南侧场地道路排水要求为原则。
【桥梁设计详见桥涵工程图纸】。
道路最小设计纵坡为%,最大设计纵坡为%,最大竖曲线半径为22000米,最小竖曲线半径为1500米。
道路线形设计指标对照表(设计车速40 km/h)三、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1、施工条件施工条件:沿线村庄较多,群众修路积极性较高,应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期。
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期,确保工程尽早完工。
2、工期安排本项目计划工期2年,2011年8月开工,2013年7月底竣工。
安排如下:2011年7月之前,完成前期的设计、部分拆迁及征地工作。
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含冬季停工时间),完成全线路基、桥涵、地下管线的敷设,完成全线的拆迁征地工作。
2013年3月至6月完成路面、交通、路灯、绿化工程。
2013年7月完成全部的收尾工作,竣工通车。
3、导线、水准测量是在二号路范围内统一进行的,控制测量成果是经过总体平差和连续推算的,各工程段之内及之间的导线、水准点成果无断链。
4、设计文件中提供的导线点和水准点是施工测量的唯一基准,由于定测过程中埋设的路线主点桩、桥位桩等数量较多,应注意两者的区别。
为防止导线点和水准点移位或破坏,施工测量应经过复测确认后方可使用。
5、定测时路线放样均采用坐标法,即路线上任一点的实地位置均按其平面坐标从平面控制点放出。
建议施工放样时各桩号的实地位置(尤其是结构物的实地位置),亦应按其平面坐标,从平面控制点放出,以确保线位放样准确无误。
对于桥梁等构造物,为确保构造物范围内放样准确,最好始终采用同一对控制点进行施工测量。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一、相关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本次设计严格按照《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总体规划(2011-2020)》进行施工图设计。
同时,根据多次省、市领导对该项目的指示、意见和建议,同时根据青海省交通部门专家的咨询意见,根据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区道路建设方案的会议纪要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文本的编制基本按照《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进行文本及设计图纸的编制。
同时,考虑到本项目为青海省交通厅代建项目,所以在设计中充分征求青海省交通部门意见及相关专家咨询意见以及公路交通部门规范要求,同时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对设计说明及图纸进行补充。
二、施工图标段划分情况说明根据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要求,考虑到本项目道路、桥梁、雨水工程由交通部代建,其余市政管线由各专业部门建设。
因此,施工图文本整理中暂按照道路、桥梁、市政管线三部分整理划分。
三、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原则根据相关规范的规定、要求、沿线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路基填挖情况,参照已建公路路基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选择合理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率,并设计了完善的排水设施、防护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地基处理和病害防治措施,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路基的危害,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与参考资料如下:《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199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其他规程、规范及有关指导性意见。
2、道路横断面布置本项目为城市Ⅱ级主干道,设计车速40km/h。
路基横断面采用整体式断面。
(1)、路基横断面路线路基横断面为整体式断面。
路基标准路段总宽度为,其横断面组成为:30m不对称式三块板横断面布置:3m(人行道)+6m(非机动车道)+2m(机非分隔带)+16m(机动车道)+3m(人行道)=30m即在道路北侧单侧设置非机动车道。
K3+080~K3+540下穿客运专线段两块板横断面布置:( (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车行道)+( (人行道) =,其中北侧车行道宽12m,南侧车行道宽8mK5+230~K6+00穿越330KV的高压走廊段横断面布置:( (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车行道)+( (人行道)=,其中北侧车行道宽12m,南侧车行道宽8m。
(2)、路拱横坡路面横坡度车行道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横坡均坡向外侧,不同板块、宽度的断面衔接时,机非分离的非机动车道在50米范围内横坡度进行过渡与机动车道车道横坡度一致,人行道为2%,坡向车行道。
(3)、中央分隔带及机非分隔带K3+080~K3+540下穿客运专线段、K5+230~K6+00穿越330KV的高压走廊段中央分隔带采用凸起型,中央分隔带内、路面底基层以上换填种植土,其上种植常青乔木侧柏,以美化路容兼防眩作用。
其余标准路段设置的机非分隔带,分隔带断口间距300m 左右,断口宽度10m ,断口处路缘石半径为1m 。
3、一般路基设计路基以就地取材、方便施工、基层坚实、路基稳定、面层耐用原则进行设计。
设计确保路基满足临界高度和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保证路基处于干燥状态,防止冻害发生。
路堤边坡:依据本地区路基填料的物理及力学性质并借鉴类似地质条件下其他项目设计经验,采用1:一坡到底的直线边坡。
路堑边坡:根据堑体工程地质特性和边坡高度,经综合分析后确定路堑边坡型式及坡率。
边坡高度H ≤时,采用1:一坡到顶的直线边坡。
边坡高度<H ≤时,采用折线形边坡,其中0~8m 边坡坡率采用1:,8~20m 边坡坡率采用1:,两级边坡之间设宽2m 的边坡平台。
挖方边坡的坡面与地面的结合部采用变化的坡率并尽可能做成弧形。
路基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考虑地下管网的影响和安全,路基压实度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取值。
路面基层(5%水泥稳定砂砾)压实度≥97%要求;路面底基层(天然砂砾)压实度按≥95%要求。
路基填料采用砂砾土,其要求见下表:路堤填料及压实度要求零填及路堑路床的填料及压实度要求,见下表:路基填料及压实度要求2、特殊路基处理清表及湿陷性地基处理根据地勘报告,沿线场地上部多为耕表土、杂填土、素填土,不能做为路基持力层,其下部为含砂低液限粘土,部分地段为湿陷性黄土,并且局部地段为中湿类型。
综合考虑,采用如下的处理方式:挖方地段:清表量已计入挖方数量中,设计对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米原土挖出,进行冲击碾压后,并对含水量较大的地段进行晾晒,再对原土掺灰5%回填,处理宽度32、30米(路基外边缘两侧各加宽1米)。
填方地段:对经过农田段清表0.4米,进行冲击碾压后,再进行路基填筑,清表宽度32、30米(路基外边缘两侧各加宽1米)。
对路基顶面采用冲击碾压进行增强补压,其压实度满足路基设计中的压实度要求。
【详细的路基处理工程量见图纸】。
3、路基防护及排水结合道路沿线的土地开发建设,园区将同步实施道路北侧湟水河的整治及整个园区的场地平整,因此,本次设计中对二号路北侧不进行永久性防护,对填方路段仅做临时性植草防护措施。
道路南侧挖方路段为防止出现绿化用水漫灌引起分隔带边缘处路基塌陷的通病,以防滞留水下渗,影响路基稳定,在分隔带中增设了排水盲管和土工布保护层,将多余积水及时排除。
绿化带0.8米以下压实度同路基压实度要求,0.8米以上压实度不小于85%。
四、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1、土质调查沿线进行了大量土质调查勘探工作,内容包括:钻孔、静力触探等,有关试验成果见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