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地球上的水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地球上的水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地球上的水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内的天然储水空间来储存水资源的一种地下水开发工程。

下图为某地下水库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图能直接体现出该地下水库的作用是A.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B.恢复湿地水量C.有效阻止海水入侵D.缓解地面沉降2.在水循环各环节中,受地下水库修建影响最大的是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下径流【答案】1.C 2.D【解析】1.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水库建在沿海地区,建库后大坝有效阻止了海水入侵,这是该图能直接体现出来的作用。

地下水库的建成可以增加淡水资源,对缓解水资源紧张和地面沉降以及恢复湿地水量有一定的作用。

2. 地下水库的修建与地下水坝的建成会阻挡地下径流汇入海洋,故对水循环各环节中影响最大的是地下径流。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植生滞留槽也可滞留大量雨水。

目前,植生滞留槽建设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

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3~4题。

3. 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A. 水汽蒸发减少B. 地表水下渗增加C. 地表径流增加D. 大气降水减少4. 城市建设植生滞留槽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A. 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B. 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C. 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除城市内涝D. 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答案】3. B 4. D【解析】3. 根据材料可知,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可以滞留大量雨水,增加城市地表水的下渗能力,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使得地表水汽蒸发量增加,对大气降水影响不大,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 由材料“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可知,采用“植生滞留槽”可增加地表水下渗,改善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情况,但不会根治,A错误;减轻地表土壤干燥度,降低城市气温日较差,B错误;发挥生物滞水功能,可减轻城市内涝,但不会根治,C错误;可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正确。

故选D。

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东南部,在古里耶夫注入里海,属内陆河。

下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水文观测站。

读图完成5~6题。

5. 下列关于乌拉尔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B.4~5月径流量大是因为此时降水多C.补给水源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D.是俄罗斯航运价值最大的河流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河流下游因接纳大量上游来水,水量远大于上中游B.②水文站径流量大是因为该河段降水量最多C.该河流下游地区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造成水灾D.③水文站径流量较②水文站小是因为下游支流汇人少,下渗量又大【答案】5. C 6. D【解析】5. 根据材料,读图分析,乌拉尔河是内流河,主要参与陆地内部循环,A错。

4-5月径流量大是因为此时气温回升,冬季积雪融化多,B错。

补给水源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C对。

结冰期长,航运价值小,俄罗斯航运价值最大的河流是伏尔加河,D错。

6. 根据图中水系判断,该河流下游因流经沙漠区,很少支流注入,根据测站的径流量判断,下游水量小于上中游,A错。

②水文站径流量大是因为该河段汇入支流多,不是降水量最多,B错。

该河流下游地区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区,不会出现凌汛现象,C错。

③水文站径流量较②水文站小是因为下游支流汇人少,下渗量又大,D对。

考点:水循环类型,区域河流的特征及成因。

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洋流,是由表层流场产生水平辐散所造成。

因表层流场的水平辐散,使表层以下的海水垂直上升的流动。

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

下图为海南岛周边海域某月海水等温线图。

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上升流最显著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8.该时期,上升流的形成所受风向为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9.关于图示区域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形成荒漠B.②处沿岸形成渔场C.③地有利于晒盐D.④地海域多寒潮【答案】7.A 8.B 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的运动。

通过材料形式给出上升流的定义和成因,用具体的海域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来进行考查,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

7.“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洋流”,因为海水深度越大,水温越低,可知上升流海域水温会比附近区域海水温度低,通过图中可以看出,①地水温比其他海域都低,说明该地有上升流。

所以正确答案为A,BCD错误。

8.海南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既受东亚季风影响,又受南亚季风影响。

根据水温,可以判断此时为夏季。

东亚季风夏季吹东南风,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所以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是可以排除的,故CD错误。

“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

”由材料可知,这种风为离岸风。

东南季风相对海南岛的①地来说,为向岸风,所以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西南季风相对①地来说,为离岸风,“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从而形成上升流,所以正确答案为B西南季风。

9.①地位于季风气候区,且靠近夏季风源地,降水较多,不易形成荒漠,故A错误。

②处既不是寒暖流交汇处,也没有上升流,海水不易发生搅动,饵料少,不易形成渔场,故B错误。

③地纬度较低,蒸发旺盛;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平坦,利于晒盐,故C正确。

④地位于低纬度海区,离冬季风源地远,不会有寒潮。

故D错误。

大泉河,敦煌莫高窟保护区内唯一的河流,因由河西走廊南盆地泉水汇流形成而得名。

泉水汇流成河后纵穿河西走廊中部,经莫高窟前流入敦煌盆地。

下图示意大泉河莫高窟断面径流量日变化, 断面以上流域为无人居住区,完成10~11题。

10. 造成大泉河径流量日变化特点的主要因素是A.下渗作用B.人为引水C.蒸发作用D.冰雪融化11. 推测大泉河的枯水期最可能为A.春汛、夏洪、秋平、冬枯B.春汛、夏枯、秋丰、冬平C.春平、夏汛、秋枯、冬洪D.春枯、夏平、秋枯、冬平【答案】10.A 11. B【解析】10.从图中可看出大泉河径流量日变化特点是早上8点左右流量最大,晚上8点左右流量最小,可推测造成径流量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蒸发,白天气候不断升高,蒸发量不断增加,流量减少,A正确;由材料“断面以上流域为无人居住区”可排除人为引水;下渗作用没有明显的日变化;冰雪融化受气温的影响,白天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径流量大,与图不相符。

11.由材料“因由河西走廊南盆地泉水汇流形成而得名”可知,大泉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地下水,补给量相对稳定,结合“大泉河莫高窟断面径流量日变化图”可知,径流量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夏季气温高,蒸发量最大,流量最小,为枯水期,B正确。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有深厚的砂砾堆积层,下图为该区域某地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段剖面图,其中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虚线表示地下水埋藏深度。

据此回答12~13题。

12. 最可能出现海水入侵,地下水变成咸水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13. 据图推测A. 地下水从丙流向乙B. 丙处地下水质最差C. 乙为城市区域D. 甲为湿地【答案】12. D 13. D【解析】地表海拔低,容易出现海水入侵。

地下水水位低,容易形成海水补给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变咸。

地表海拔高度减去地下水埋藏深度=地下水的潜水位海拔。

埋藏深度是距地表的距离,潜水位是海拔高度。

12. 地表海拔低,容易出现海水入侵。

地下水水位低,容易形成海水补给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变咸。

根据图中曲线,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虚线表示地下水埋藏深度。

最可能出现海水入侵,地下水变成咸水的是丁,D 对。

甲、丙地下水埋藏浅,水位高,不易变咸,A、C错。

乙地表海拔高,地下潜水位高,不易海水入侵,B 错。

13. 据图推测,地表海拔高度减去地下水埋藏深度,等于地下水的潜水位海拔。

乙处潜水水位高,地下水从乙流向丙,A错。

丁处地下水水位最低,地下水质最差,B错。

乙地下潜水位较高,城市区域用水量大,潜水位一般较低,C错。

甲地潜水埋藏深度为0,为湿地,D对。

昆仑山雪山矿泉水的水源地常年冰雪覆盖,地下水经过50年的过滤和矿化,形成珍贵的雪山矿泉水。

目前,当地政府在水源地建立了保护区,实行全天候水源保护。

读图回答14~15题。

14.矿泉水形成过程中A. 依次经过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B. 增加矿物质含量,实现物质迁移C. 地下径流的流向仅受到地势的影响D. 水源的出露得益于独特的向斜构造15.对水源地的保护说明A. 各种水体构成的水圈空间分布不连续B. 水资源是不可循环和再生的自然资源C. 水体污染会破坏水资源补给的循环性D. 地球淡水资源的主体冰川需加强保护【答案】14.B 15.D【解析】14.矿泉水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岩石圈,实现了物质迁移,同时增加了矿物质含量,A错B对;地下径流的流向还受到岩层走向的影响,C错;水源的出露得益于断层构造,D错。

故选B。

15.水圈具有连续性,即各种水体构成的水圈空间分布是连续的,A错;水资源是可循环和再生的自然资源,B错;水体污染破坏水体质量,但不会破坏水资源补给的循环性,C错;地球淡水资源的主体是冰川,我们应加强保护,D对。

故选D。

【考点定位】水循环、水资源的保护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16~18题。

16. 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A. 空间分布不均B. 季节分配不均C. 蒸发微弱D. 气候干旱17. 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A. 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B. 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C. 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D. 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18. 该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若采取大水漫灌,会导致A. 出现地下水漏斗B. 土地盐碱化C. 土壤板结D. 绿洲面积扩大【答案】16. B 17. B 18. B【解析】16. 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水资源不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B对。

不能体现空间分布不均,A错。

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C错。

气候干旱属于气候特征,不是水资源特征,D错。

17. 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节约水资源,B对。

产业都会耗水,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A错。

该地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建造大型人工湖,C错。

大量开采地下水容易导致地下水漏斗,D错。

18. 该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若采取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地盐碱化,B对。

出现地下水漏斗是大量抽取地下水的结果,A错。

土壤板结是过量施用化肥造成,C错。

地下水位下降,绿洲面积可能缩小,D错。

二、综合题。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尔河是西非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几内亚中南部边境的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

尼日尔河每年带到河口的泥沙量达4 000万~6 700万吨,使河口不断向外海延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