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测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自然环境中四大圈层间水分联系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丙、丁所表示的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2.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连续而不规则B.主要由岩石组成C.无固定空间位置D.主要由气体组成3.图中水循环①、②、③环节依次为( )A.降水、蒸发、径流B.径流、降水、蒸发C.降水、径流、蒸发D.径流、蒸发、降水1.B【解析】读图可知,丁圈层通过蒸腾作用指向甲圈层,说明丁圈层为生物圈,甲圈层是大气圈;乙圈层通过下渗作用指向丙圈层,说明乙圈层为水圈,丙圈层为岩石圈。
2.A【解析】乙圈层为水圈,它是一个连续但分布不规则的圈层,由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中的各种水体共同组成。
3.C【解析】大气圈通过降水与岩石圈联系起来,岩石圈与水圈通过径流联系起来,大气圈与水圈通过蒸发联系起来,故水循环环节①、②、③依次为降水、径流、蒸发。
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水循环与岩石循环有直接联系的环节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5.两种循环( ) A .能量来源相同B .共同使陆地水得到不断更新C .均实现了圈层间的物质迁移D .对地表形态改造的结果相同 4.D【解析】水循环的径流环节通过侵蚀、搬运、堆积等直接参与岩石循环中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5.C【解析】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岩石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故岩石循环以内力作用为主。
下图是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 .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B .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基流壤中流 下渗冠层截流蒸腾 蒸发降水坡面流 河流冠层截流②土壤调蓄地下调蓄④①③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7.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 )A.修建水库B.降水强度增大C.上游河道采砂D.植被覆盖率下降6.D【解析】对比“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及“某河流径流形成关系框图”可知,①应为蒸发、蒸腾,②为地表调蓄,③为河网调蓄,④为径流。
7.A【解析】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是修建水库,使河水流速变小,携带的泥沙减少;或流域内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地表径流系数是指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量(mm)与降水量(mm)的比值。
据此,回答8~9题。
8.在我国南方地区,云贵高原地表径流系数明显偏小,其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少B.地表水下渗严重C.蒸发量大D.工农业用水量大9.城市化可能使区域地表径流系数增大,原因是( )A.热岛效应,蒸发加强B.雨岛效应,降水增加C.硬地增加,下渗减弱D.绿地减少,蒸腾减弱8.B【解析】结合地表径流系数的含义和云贵高原地理特征分析,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导致径流量减小,地表径流系数明显偏小。
9.C【解析】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湿地等被大量占用,水泥、柏油等硬化道路大增,导致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强,区域地表径流系数增大。
海绵城市是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
下图为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模式对比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传统城市模式“快排”海绵城市模式用、排”>80%排放<40%排放②下渗减排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③集蓄利用蓄水池、雨水罐、湿地等10.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①涵养水源,修复城市水环境 ②提高管渠、泵站等排水设施的利用率 ③减轻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④减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11.下列城市中有必要建设海绵城市且②作用明显的有( ) A .英国伦敦 B .中国南京 C .埃及开罗 D .蒙古乌兰巴托 10.B【解析】读图可知,海绵城市模式具有“渗、滞、蓄、净、用、排”等作用,可以涵养水源,修复城市水环境;减轻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管渠、泵站等排水设施的利用率;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11.B【解析】有必要建设海绵城市且下渗减排作用明显的城市应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下图(a )为某区域水系图,图(b )为甲湖泊及与其相连的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湖泊水补给河水的月份是( )A .7月B .8月C .9月D .11月13.下列关于图中丙河河水流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4月——从西南流向东北 B .6月——从东北流向西南 C .7月——从西南流向东北湖泊水位河流水位 水位(m ) 月份 12 81 8 610 161418 201211 9 7 6 5 4 3 2 10 (b )(a )D .10月——从东北流向西南 12.D【解析】河水与湖泊水具有水源互补的功能,遵循“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原理,7、8、9三个月均是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水补给湖泊水;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湖泊水补给河水。
13.A【解析】6月和10月既有湖泊水补给河水时段,也有河水补给湖泊水时段;7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水补给湖泊水,丙河河水从东北流向西南;4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湖泊水补给河水,丙河河水从西南流向东北。
流域水平衡包括大气水平衡、地表水平衡两个方面,分别对应着两个抽象的水库,即“大气水库”和“地表水库”。
下图是某流域水平衡示意图。
据此,回答14~15题。
14.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 .跨流域调水、蒸发、降水、水汽净输入 B .水汽净输入、降水、蒸发、跨流域调水 C .跨流域调水、降水、蒸发、水汽净输入 D .水汽净输入、蒸发、降水、跨流域调水15.下列关于流域水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水库”的水主要源于植物蒸腾 B .“地表水库”只包括河流水和湖泊水 C .跨流域调水减少了“地表水库”水量 D .植被的变化对流域水平衡有明显影响 14.C【解析】依据水平衡原理,大气水平衡的水量收入应为③—蒸发和④—水汽净输入,水量支出应为②(降水)和耗散;地表水平衡的水量收入应为①跨流域调水和②(降水),水量支出应为③(蒸发)和径流入海。
15.D【解析】跨流域调水增加了“地表水库”的水量;“地表水库”包括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等;“大气水库”的水主要来源于水汽净输入;植被的变化影响②(降水)和③(蒸发),对流域水平衡有明显影响。
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6题。
径流入海“大气水库”“地表水库” 耗散② ③ ④ ①16.图中南赤道暖流越过赤道向西北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大陆轮廓B.地转偏向力C.东北信风D.赤道低压带16.A【解析】该洋流基本沿海岸线流动,故大陆轮廓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下图为非洲略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四地海陆间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A.①B.②C.③D.④18.与M处洋流相关性不相符的是( )A.渔场B.海雾C.暖流D.荒漠17.C【解析】③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地区,终年高温多雨,四地中降水量最丰富,海陆间水循环最活跃。
18.C【解析】依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M处洋流性质为寒流,受其影响,沿岸多海雾,形成荒漠景观;近岸上升流经过,形成大渔场。
下图是世界某地区简图。
读图,回答19~21题。
50º40º23°26′洋流19.图示洋流的性质和流向为( )A.暖流,自西南流向东北B.寒流,自东北流向西南C.暖流,自东北流向西南D.寒流,自西南流向东北20.图示洋流( )A.加快了附近船只航行的速度B.将极地冰山带向较低纬海区C.使流经海区等温线向较低纬凸出D.使沿岸气候带南界向较高纬伸展21.图中阴影地区水资源较丰富,是因为此处( )①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②降水丰富、水循环活跃③地处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④夏季风来自海洋,带来暖湿气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9.C【解析】依据经纬度定位,图示为南美大陆东南沿海地区,洋流名称为巴西暖流,自东北流向西南。
20.D【解析】图示洋流为巴西暖流,使流经海区等温线、使沿岸气候带南界向较高纬凸出;加快了附近南下船只航行的速度。
21.B【解析】阴影为巴西高原东南沿海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常年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且地处地形的迎风坡,加之巴西暖流对其增温增湿,因此终年高温多雨,水循环活跃,水资源较为丰富。
该地盛行的不是季风,而是常年的信风,易误选④。
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洋面温度距平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2~23题。
22.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洋流势力增强的是( )A.aB.bC.cD.d2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对各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秘鲁渔业丰收B.秘鲁沿海地区降水增加C.澳大利亚气象灾害增加D.东南亚森林火灾形势严峻22.C【解析】某些年份,当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b),秘鲁寒流(a)减弱,赤道逆流加强(c)时,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23.A【解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温暖的海水使秘鲁沿海地区降水增加,而澳大利亚、东南亚则出现干旱天气,易引发森林大火。
秘鲁沿海地区上升流减弱,加之冷水性鱼类因不适应暖水环境而大量死亡,造成渔业减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说,二十年内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将面临水资源短缺。
对于缺水日益严重的西亚地区,专家设想“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
据此,回答24~25题。
24.若冰山位于南极洲印度洋沿岸,从利用洋流的角度设计运送这座冰山,合理的线路是( )A.7月,西风漂流→沿非洲大陆东海岸北上B.1月,西风漂流→沿澳大利亚西海岸→马六甲海峡北上C.1月,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南赤道暖流→季风洋流D.7月,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南赤道暖流→季风洋流25.如果大量将南极的冰山运往热带地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将会对全球环境产生影响。
下列对此问题的讨论,正确的是( )A.运输中,改变途经海域洋流的寒暖性质B.运输中,冰山大量融化,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C.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可能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大气环流D.改变热带缺水地区环境状况,而南极地区很少发生改变24.D【解析】顺洋流航行,可加快速度,节省燃料。
结合具体路线,应选择顺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南赤道暖流,最后关键是利用北印度洋海区的夏季洋流才可保证顺流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