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上的水测试题.doc

地球上的水测试题.doc

《地球上的水》周练 2015-11-22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

1•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 长江B.副热带髙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2.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A. ①B.④C.⑤D.⑥3. 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 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 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③ 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 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①④读“我国东北某河流流量变化图”,A 、B 、C 分别表示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

据此回答4〜5题。

4. C 在汛期时的补给量与枯水期时的补给量比较正确的是()A. 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增多B. 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髙,补给河水量増多C. 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较高,地下水补给量减少D. 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时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髙,补给河水量减少5. 图中虚线表示该河上游修建大坝后的流量曲线,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受到水库调节,全年流量比较和缓B. 地下水位上升,与河流相互补给,流量和缓C. 河水水位下降,与地下水相互补给D. 受到水库调节,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消失下面甲图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图是EF 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丙图是河流上A 、B 两水文站測得的水位变化图。

据此完成6〜8题。

6. 甲图中AB 段河流()A. 由西北流向东南B.由东南流向西北C.A 处水流较B 处平稳D.不能确定 7•造成该河最髙水位出现的原因是()A. 气旋活动B. “梅雨”连绵C.冰雪融化D.春雨霏霏8. 关于乙图EF 河段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 的是()①E 岸河床较缓,F 岸河床较陡②E 岸河床较陡,F 岸河床较缓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转,F 岸遭受冲蚀力大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 岸遭受冲蚀力大A. 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2010•靑岛质检)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满足了 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

据此回答9〜11题。

9. 引黄济青工程每年冬季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A. 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B. 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幵春秋农业用水高峰C. 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流量(立方米/秒) 12 123456789 10 11(月)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10.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主要作用是()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C.为吸引鸟类光临而投放的饵料D.发展生态旅游,供给游客垂钓11•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A. 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B. 使济南恢复了 “泉城”的美誉C. 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D. 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増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 然灾害。

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主要是由旱情引起。

据此回答12〜13题。

12.珠江三角洲发生咸潮的可能性最大。

其原因正确的是 ()①冬季降水量少,江河水位下降②工业规模扩张,常住人口増加,用水又多浪费 ③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13. 降低咸潮所造成损失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①建设节水型社会②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③加强咸潮监测与研宄工作④ 制定骨干水库枯季调节管理办法⑤成立协调小组统一抗咸⑥在河口处修建拦河大坝(2008•北京离考)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图,回答14〜15题。

14.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拟,S 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 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 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 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D. 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15.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 线代表纬线,则()A. 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 洋流②为西风漂流C. 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 洋流④为赤道逆流读右图,回答16〜17题。

16. 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17•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A.增加了湿、热程度B.降低了干、热程度C.减轻了寒冷状况D.加剧了干燥状况18•有关图中①处附近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B.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C.从成因看与盛行西风有关 19.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流经②处洋流势力将 A.增强 B.减弱C.不变D.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A •①②B •②③C •①③ D.①②③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D.从成因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为主( )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图中①线)用了37天时间。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图中②线)仅用了20天。

郑和下西洋(图中③线)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早了整整半个世纪。

据此回答20〜21题。

20.从有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应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1.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的航期比第一次缩短了17天,原因是()A.第一次航行里程长B•第二次使用了蒸汽动力C.1492年哥伦布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D.1493年哥伦布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2010•北京海淀区模拟)右图中①〜④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

读图回答22〜23题22•关于图中①〜④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有关B.②洋流反映了该海域8月洋流的流向C.③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补偿流D.④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为热带雨林带23.当赤道以北海域洋流流向为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B.非洲热带草原一片枯黄C.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右图为某大洋洋流环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符合图中洋流运动规律的是()①北半球中髙纬环流②北半球低纬环流③南半球中低纬环流④北印度洋夏季环流A.①②B.①③C.②③25.图中M洋流流经地区的气候类型有①亚热带季风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A.①②B.①③C.②③二、非选择题(共50分)给水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分上、下游两段,航行条件较好的是______ 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6 分)(2)乙图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___________ ,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中河流______________ 。

(3分)(3)甲图所示地区水循环主要方式是 _____________ ,促使这种循环运动的能量是能和能。

乙图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使陆地60°ED•②④()④温带季风气候D•②④(1)甲图中两湖泊对河流的作用:①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 。

该河的主要补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图所示的水循环。

(5分)28.(2009•上海商考)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读图回答问题。

图1某海域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图2北印度洋夏季季风示意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_______ 。

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 ______ 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_______ 、 ______ 的作用。

(5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虚线所示的洋流朝(方向)流动。

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图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 ______ 海区。

(4分)(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

(7分)(4)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在图2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区?(6分)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部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计50分)1〜5 ___________________ 6~10 ____________________ 11~15 _____________________16 〜20 _______________ 21 〜25 ______________解析:(1)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是越向南温度越低,因此位于南半球。

虚线的等温线向高绰方向突出,因此水温较高。

(2)从流向上看,暖流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在南半球为向南流。

①〜④四个地点,只有①地位于南半球且洋流向南流动。

因此图1海域只能位于①海区。

(3)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在西南季风的作用下,海水大规模向东流动,形成顺时针洋流。

(4)图2中②地盛行以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即离岸风,表层海水偏离,下层海水上涌。

答案:⑴南高暖增温增湿(2)南①(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欧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南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风。

顺时针流动。

(4)有些沿岸海区劲吹从陆地向海洋的风,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走,海平面降低,此时附近的海区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补充,在沿岸形成涌升流;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邻近海区海面高度的差异,从而造成涌升流。

②处。

解析:据图可知,甲图中的河流注入海洋为外流河,湖泊①为河流源头,湖泊②位于河流中下游,对河流干流起调节作用,该河水源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