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城市-道路停车技术方案(V.3)

智慧城市-道路停车技术方案(V.3)

“智慧城市”道路停车系统技术方案2019.05.05目录1项目背景 (5)1.1设计依据 (7)1.1.1文件和报告 (7)1.1.2标准和规范 (7)1.2建设目标 (8)1.3建设任务 (9)1.4总体原则 (11)2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运营管理服务软件整合项目 (11)2.1路内停车位智能化建设 (12)2.1.1在道路辅道(非机动车道)两侧划设,具体道路名称为 (12)2.1.2在机动车道单侧或双侧划设,具体道路为 (12)2.1.3在小区街坊路(停车位布置于行车道单侧) (12)2.2数据中心建设 (13)3系统建设内容 (13)3.1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功能 (13)3.1.1系统运作机理 (13)3.1.2具体功能 (14)3.2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功能 (16)3.2.1停车信息诱导 (16)3.2.2停车信息查询 (16)3.2.3快捷支付 (16)3.3数据中心功能 (16)3.3.1平台运行状态监控及管理 (16)3.3.2系统运行状态监控与管理 (16)3.3.3城市交通情况监控 (17)4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7)4.1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17)4.1.1社会问题 (17)4.1.2政务目标分析 (20)4.2项目业务关系 (20)4.2.1业务方面 (20)4.2.2数据方面 (20)4.3需求分析 (21)4.3.1系统使用对象 (21)4.3.2业务流程优化 (24)4.3.3手机支付 (29)4.3.4为公安局查询进出停车场车辆的信息提供支撑 (30)4.3.5停车起止时间段计算 (30)4.3.6技术手段分析 (32)4.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3)5总体设计方案 (34)5.1系统总体设计 (34)5.1.1总体要求 (34)5.1.2性能要求 (35)5.1.3安全性要求 (36)5.1.4通信链路技术 (37)5.2系统的总体架构 (38)5.3前端设备设计 (38)5.3.1车位检测器 (38)5.3.2传输器(基站) (41)5.3.3PDA设备 (43)5.3.4停车诱导屏 (45)5.3.5泊位设置的思路及原则 (47)5.3.6泊位标志标线设置标准 (49)5.4停车工作流程设计 (51)5.4.1车辆入场处理工作流程设计 (51)5.4.2车辆出场处理工作流程设计 (56)5.4.3车管员上班交接流程设计 (58)5.4.4车管员下班交接流程 (59)5.4.5地磁故障预案设计 (59)5.4.6手机支付流程设计 (60)5.5“智慧A市”综合管理与服务软件整合系统 (61)5.5.1基础软件系统 (61)5.5.2平台应用系统 (71)5.5.3手机APP系统 (94)5.5.4微信公众号系统 (112)5.6工程量清单 (114)5.7宝和智慧A市路边智能停车管理系统配置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方案1 项目背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城市道路资源供给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汽车上路及停车的动静态需求,市区道路机动车停车难、行车难问题日益凸显。

国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发文,解决停车难、行车难问题。

2015 年 3 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交通运输是重要的民生工作,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交通运输的价值追求。

交通运输部在 2015 年度第二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也明确提出需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建设交通运输新业态和新模式,为公众提供更便捷、更人性化的交通服务。

2015 年 8 月,发改委联合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公安部等七部委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支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市停车设施,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需开发与推广移动终端互联网停车应用系统,鼓励出行前进行停车查询、预订车位,实现自动计费支付等功能,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

2015 年 9 月,提出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保障民生服务的基础产业,特别需要推进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加强停车诱导系统建设。

其中,明确指出需构建公共停车信息管理与停车诱导系统,建立协调、有效的停车管理机制。

与此同时,A市市“停车难”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热点。

据统计,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A市市区汽车保有量 61.12 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 28.18 万辆。

私家车发展处于高增长、高集聚、高使用的“三高”发展模式,停车供需矛盾不断恶化。

目前,A市市停车管理与服务手段仍然停留在人工服务方式,智能化技术应用不足。

城管、交管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参与路边停车收费与执法管理。

特别是节假日、重大活动条件下,车辆停车尤为困难;由于缺乏户外停车信息服务,车主难以获取有效的停车指引,车辆巡游寻找车位耗费大量时间成本。

因此,为缓解A市市“停车难、行车难、出行难”等问题,提升A市市公共交通的管理与服务水平,A市市政府、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单位均出台指导性文件,引导A市市智能交通的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A市市《A市市区机动车停车场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推进市区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均指出,需大力加强市区机动车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扶持和加快停车产业发展,提出推广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管理公共停车场和道路临时停车泊位。

基于上述现实需要与政策指引,针对A市市区面临日益严重的停车难问题,建设智能停车管理与服务系统,实现停车系统的信息化、平台化、智能化运行与管理十分必要。

项目将为交警、城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提供关于停车场管理、执法的全套解决方案,为公众提供针对性的停车诱导信息,有效地缓解公众出行停车难问题。

同时,系统的推广应用减少交通能源需求与污染排放,促进了A市市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

综上,通过构建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与多级停车诱导系统,共享多种交通出行相关信息,挖掘多层次、多维度的应用功能,推进交通出行信息智能化、平台化、协同化,从而整体提升A市市停车场的运营管理服务水平,打造便捷停车综合交通出行服务平台,对推动A市智慧交通、A市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公众出行满意度,落实民生保障行动,实现“互联网+”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1 设计依据1.1.1 文件和报告[1]《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 号[2]《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 号[3]《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5〕1788 号[4]《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令〔2014〕11 号[5]其它相关政策及规划文件1.1.2 标准和规范[1]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2]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GB50348-2004)[3]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4] 《电子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计价依据》(HYD41-2005)[5] 《电子建设工程预算定额》(HYD41-2005)[6]《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833-[7]《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施工通用要求》GA652-[8]《机动车、驾驶员及违法管理等相关数据库规范》2004 版[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0]《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11]《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03 年版[12]《信息网络数字视频应用系统规范》BJ/Z0001-2003[13]《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17963[1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15]《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GA216.1-[16]《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17]其它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1.2 建设目标在A市市“智慧A市”的建设框架体系下,基于A市市私家车交通出行的管理与服务需求,结合A市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规划,并充分考虑A市市城市规划局、城乡建设局、公安交警部门、城管执法部门等单位的业务协同与衔接,构建A市市的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平台,从而提升A市市交通数据的互联互通能力、交通运营管理与交通运行监控能力、及交通出行服务水平。

主要体现如下:(1)提升A市的交通数据的互联互通能力建成A市市交通运输企业权威、全面、实时的综合交通数据中心,构建数据交换的标准体系,同步停车管理系统与多级停车诱导系统实时的、历史的综合数据,形成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交通信息资源体系。

为A市市政府(智慧A市)、A市市交通运输局(智慧交通)以及城市规划局、城乡建设局、公安交警部门、城管执法部门、A市市客运管理处等单位提供数据交互接口。

(2)提升A市交通运营管理与运行监控能力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手段,将多种交通经营权范围内车辆停泊信息进行关联,实现集约化、协作式管理,将单一系统管理转变为整体优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效益最优。

实时感知静态、动态交通运行状态,监测其发展态势,以图形化、可视化方式实现城市停车管理、停车诱导等交通资源的宏观掌控。

(3)提升A市交通大数据的分析挖掘能力实现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功能,以此向交通管理、城市规划提供海量数据中潜在的、有用的知识,为城市规划、交通建设、应急管理、政策拟定提供科学的定量依据。

(4)提升A市交通公众出行服务能力以手机 APP、网站等方式向公众提供高品质、多尺度、多模式的交通信息服务,并保证车辆停泊、公共交通的一致性、完整性、动态性与可靠性;统一应用软件,集城市停车管理、停车诱导等服务于一体,实现公众随时随地的信息查询、电子付费、泊位预订、咨询互动等体验式服务。

1.3 建设任务项目的建设任务包括智能停车场、智能停车诱导系统的新建以及智慧交通系统的整合、一个支撑平台、一个综合软件系统、网络与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内容。

构建A市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完成对全局公众出行和交通资源利用状态信息的采集及分析,形成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渠道,实现一个平台管理系统,一个 APP 查询出行信息,一个平台共享所有数据的愿景。

项目包括新建两个子系统智能停车场系统、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后期可拓展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等大数据大系统应用。

通过构建A市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与多级停车诱导系统,共享与整合多种交通出行相关信息,挖掘多层次、多维度的功能应用,推进交通出行信息智能化、平台化、协同化,从而整体提升A市市停车场的运营管理水平,打造智能引导、便捷停车综合交通出行服务。

一个支撑平台建设具备良好性能的支撑平台,供项目数据接入与储存、资源整合与共享,支撑各业务系统的实时监控、管理及公众服务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