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调研与思考仪征市发改委张榕赵正斌辛俊杰张文君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破口”。
仪征是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不仅处在宁镇扬三大城市城市之间,具有较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也拥有良好的产业形态,构建出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具备一定的优势和基础。
近期,我们就仪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循环经济内涵及现状1、循环经济含义、范畴、主体循环经济含义是指: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的循环再生利用来发展经济。
其目标是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范畴包括:狭义循环经济是指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广义的循环经济是指覆盖所有社会生产活动。
(关于循环经济还存在着两种概念,一是“静脉产业”,是指废弃物资源化形成的产业;二是“动脉产业”,是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的产业。
)循环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工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
2、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从国际看,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许多国家特别是德国、日本、美国以及欧盟等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出台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并将循环经济运用到各个领域。
目前,废弃物处理成为德国经济支柱产业,家庭废弃物利用率由1996年的35%提升至80%,其中玻璃、塑料、纸箱等包装回收利用率超过90%;废旧汽车经回收、解体,循环利用率达80%;垃圾再利用行业每年创造500亿欧元的价值和20多万个就业机会。
日本的资源循环利用率也相当高,如空调循环利用率为78%、电视为73%、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
另外,美国、瑞士等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也令人侧目,美国的废弃物利用率达40%,几乎所有的汽车全部被再循环使用,家用电器再循环率达80%,建筑工业再循环使用的钢条和钢板达到95%。
英国、俄罗斯等生产钢使用的废钢铁在40%。
从国内看,经过短短1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经济效益上,据有关研究,“十五”期间,我国回收的再生资源总量约4亿吨,年均回收量约8000万吨,年均增长12%以上。
2006年,我国废金属、废塑料等主要再生资源的回收总量达1.03亿吨,总值2421亿元,占当年全国GDP(20.94万亿)总量的1.15%。
在环境效益上,废铜铁、废铝、废塑料等,生产时消耗能源资源,属于载能产品;用来生产新的产品可以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回收利用1吨废钢铁,可产新钢0.9吨,节约铁矿石2—3吨,节能0.4吨标准煤,少产生1.2吨废渣;利用1吨废纸,可生产纸浆8000吨,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节能1.2万吨标准煤,节水100万立方米,少排放废水90万立方米。
在社会效益上,再生资源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即使在发达国家,旧物拆卸和分类的部分工作也有手工完成,因此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再生资源产业,不仅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还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据研究表明,目前全国已有各类再生资源回收企业5000~6000家,从业人员1500~1800万人。
在循环试点上,为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先后于2005年10月、2007年12月分两批开展了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共有27个省(市)、6个中等城市成为了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
目前,天津经济开发区、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开发区。
二、外地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做法就国内而言,各地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各不相同,有的依托自然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有的更是“无中生有”,一些没有原生资源的地方,通过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或进口废物的拆解加工,发展形成了相关的原料生产基地。
我们筛选了一些具有价值的案例进行了研析,这些成功做法和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1、浙江台州。
该地区目前有20多家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从事第七类金属废料定点加工利用企业,有4万多人从事废电机拆解回收,年拆解量达到200万吨,每年获得废铜16~20万吨、废铝12万吨、废钢140万吨,成为世界上进口、回收、拆解电机数量最多的地区。
2、安徽铜陵。
该市围绕做大做强铜产业,构建了“废杂铜—黄铜棒—铜五金”、“废杂铜—铜工艺品”两条铜拆解产业链,同时拉出了“电解铜—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电解铜—无氧铜杆—铜线—特种漆包线”、“电解铜—铜合金型材—铜合金构件”等多条铜加工产业链,据预测到2015年铜陵的铜产业营业收入将达1000亿元,铜加工企业100家以上、电解铜产量达100万吨、铜材年加工量达100万吨。
3、湖南永兴。
该县在无一座生产金银矿山的情况下,全部依靠回收全国各地的废渣、废料、废液再生冶炼贵金属,每年从全国各地20万吨废料中提炼贵金属产品,打造成永兴县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县拥有冶炼工业园4个,规模以上企业100家,产值80亿元,利税过亿元。
4、江西九江。
成立了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主要从事境外进口可利用第七类废旧金属资源和国内废弃金属拆解回收利用,预计2010年园内从事再生资源经营企业达50家以上,年回收加工废旧金属资源200万吨,年产值6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5000万元。
5、天津静海。
TCL奥博(天津)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在天津静海市将建成中国最大的废旧家电拆解基地,公司选用日本、欧洲先进的工艺技术及设备,从事进口废旧机电拆解业务和废旧塑料处理业务,年处理电子电器10万吨。
6、江苏黄埔。
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专业拆除公司,主要承担大型厂房、桥梁、烟囱等爆破、大型高技术含量机械设备拆除、大型建筑、桥梁拆除等复杂施工,对拆除下来的废旧混凝土现场破碎加工成商品混凝土骨料、建筑砌块集料、道路填铺料等不同用途的建筑材料,可使加工后的建筑垃圾成为商品,不仅可以提高废旧固体垃圾回收利用率,也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仪征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分析1、有利条件从宏观环境看。
产业导向清晰,在2005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报告中就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国家“十一五”规划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指导原则;2009年《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更是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江苏省在2002年全面拉开循环经济建设的序幕,编制了《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明确把循环经济作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抓手。
扬州编制了《扬州生态市建设规划》和《扬州市循环经济建设规划》,通过规划引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产业资源基础雄厚,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废旧资源积累量日益增多,汽车、家电、电脑、手机每年的淘汰量逐年增加,同时电力、电缆、机电设备、建筑等行业产生的再生资源也与日俱增,这些均为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提供了资源基础。
从发展机遇看。
产业转移机遇,国际资本和基础制造业加速向国内转移。
由于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和转型发展需要,国内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也开始向长江下游地区进行产业转移集聚。
市场空间机遇,据研究分析,20世纪末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已达到2500亿美元,本世纪初增加到6000亿元美元,预计到2010年可达到1.8万亿美元,循环经济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市场。
错位竞争机遇,近期国家、部分省市纷纷提出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思路。
国家提出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7个新兴战略性产业,江苏省提出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新传感网等6个新兴产业,扬州提出了新能源、新光源、智能电网新兴产业,周边的江都提出智能电网、生命科学、软件创意新兴产业。
仪征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可实现与省市及周边县市新兴产业的错位发展,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从区位优势看。
仪征地处省会南京和扬州、镇江之间,对外路网便捷,集高速公路、黄金水路、铁路、输气输油管路四路于一体。
宁通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沪陕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沿江高等级公路直达长江四桥、润扬大桥、江阴大桥。
27.6公里长江黄金岸线,现已建成6座万吨级和13座千吨级油运、货运码头。
宁启铁路与京沪线、陇海线、沪宁线连接,西气东输在境内设中转站。
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条件和产业承载能力,使仪征具有集聚生产要素的空间优势,使仪征循环经济建设能在更大范围内接受辐射,为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支撑条件。
从产业基础看。
在产业培育上,经过多年努力,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多条循环经济链。
以振通铜业为龙头,形成了“废铜(铝)回收—熔炼—铜(铝)杆”循环经济链;以绿能新型建材、宏图新型建材为代表,形成了“煤—电—粉煤灰—新型墙体材料”循环经济链;以扬州鼎盛炭业为依托,形成了“秸秆回收—生物质固体燃料”循环经济链。
在产业支撑上,通过内引外联,成功招引落户志成再生资源、振通铜业等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培育了绿能新型建材、宏图新型墙体材料、鼎盛炭业等重点循环经济企业。
在产业承载上,市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专业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具备了承载循环产业发展的条件。
2、制约因素产业集聚约束。
循环产业集聚效应尚未形成,企业间关联性不够,产业链条有待拉长增粗。
企业设备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方式粗放,使资源能耗量高、污染物排放量较高,环境污染的监控治理成本高。
同时,缺乏龙头型旗舰型循环重点项目支撑。
环境资源约束。
大规模的经济技术转移、工业企业进驻,对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能源、环境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必然对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资源能耗等造成不利影响,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增加,将会对环境保护构成压力。
政策机制约束。
对涉及废弃物回收利用的价格体系、统计体系、信息平台等尚未建立,与循环经济建设相关的多元化市场运作机制尚未形成。
缺乏与循环经济建设相配套的地方行政管理,包括财税优惠政策、措施等。
总体而言,仪征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备接轨国际产业的一流平台,发展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我们必须抓住宏观政策、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争取和接受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区域的辐射,高起点、大规模招引民资外资,同时统筹处理好产业与资源、环境、机制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把循环经济打造成仪征新经济增长极是完全有可能的。
四、仪征发展循环经济思路、目标和重点1、发展思路:积极发挥仪征区位优势,主动接受国内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循环产业转移,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进、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围绕废弃物回收拆解产业,重点发展废旧金属、废旧电器拆解加工利用,废旧塑料消解加工利用,鼓励发展废旧汽车、废旧船舶、废旧建筑桥梁等拆解加工产业链,努力将把仪征建设成为全国再生利用资源加工、研发、仓储物流和市场交易为一体的重要原材料基地。
2、发展目标:力争通过3到5年努力,形成300亿元产值规模,构建企业层面、工业园区和企业层面、城市和区域层面的三级循环体系,做大做强废弃资源再生利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