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危害与健康防护知识培训

职业危害与健康防护知识培训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 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 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4、职业病的特点:
⑴病因明确: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 这些人为因素被控 制消除, 即可防止疾病发生;
⑵病因可测: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以检测, 过量接触才得病;
⑶群体性: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
佩戴要求
1、空压机、制氮机日 1.防止噪声对听觉的 1、进入高分贝机房
1
防噪声 耳塞
常点检与操作 2、电焊、切割作业
损伤
必须戴防噪声耳塞
2.防止噪声对身体产 2、进行电焊、切割
3、发电机操作
生职业的危害
作业必须戴手套
1.设备设施拆缷、安
2 防砸鞋 装作业
防止砸伤脚趾,
2.建筑水电安装作业
设备设施拆缷、安装 作业,电工作业必须 穿防砸鞋。
3
耐酸(碱) 胶手套
1.贮存、搬运、使用、
接触化学品作业
1.防止腐蚀性化学物
2.接触污水作业
质对皮肤沾染伤害
化学品贮存、使用人 员必须佩戴防护手套, 清洁过程防护用 号 品名称
应对岗位
4、焊烟、铅烟危害的防护措施
(1)、做好室内排风、通风措施。在焊接工位安装吸烟管网,将多 余的焊烟吸收排入到屋顶。
(2)、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各种劳动防护用品。带有活性碳成 分的口罩,推荐3M 8246口罩,有效吸附各种有机废气,如二氧化硫、 氯气、氟化氢、酸性挥发物、农药、二手烟等;减低有害气体对人体 呼吸系统的伤害。
⑷多无特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
5、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一 项的规定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第八条的规定,我们公司应制定各年度职业病防治计 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 规程。
公司应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护设施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的教育培训。
职业危害与健康防护知识培训
目录
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 二、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三、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 四、职业危害告知卡 五、膳食保健知识
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
1、何为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危害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 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2、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
员工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 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维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防护用品,发现 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二、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1、有害物质从哪里进入体内?
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有害物质 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
2、粉尘
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损害,包括上呼吸道炎症、肺炎 (如锰尘)、肺肉芽肿(如铍尘)、肺癌(如石棉尘、砷尘)、尘肺(如二氧化 硅等尘)以及其他职业性肺部疾病等。
3、噪声
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作业场 所不允许超过115分贝,超过80分贝要有噪声防护用品。
一般人在不同程度的噪音环境中,可能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 而不自觉。噪音不只是影响听力而己,噪音也会影响心脏血管的健康, 睡眠的品质,甚至胎儿的发育
2、噪声危害的防护措施
对噪声危害的控制应优先考虑从源头上消除或降低噪声,但是控 制噪声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
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采取吸声、消声、隔声、阻尼、隔振等 措施及加强个体防护,采用个人佩戴防噪音耳塞、耳罩或头盔来 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隔开,保护听力。如发现听力异常, 则到医院检查、确诊。
(3)、按规定做好职业健康体检(岗前、岗中、离岗)
5、有害气体危害的防护措施
(1)、做好室内排风、通风措施。 (2)、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各种劳动防护用品。 (3)、按规定做好职业健康体检(岗前、岗中、离岗)
6、各危害岗位防护用品佩戴要求
序 防护用 号 品名称
应对岗位
对人体伤害及职业危 害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 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 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3、什么叫职业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 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 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 疾病。
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可引起包括尘肺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
6、有害气体
油漆、酒精、洗板水、树脂胶、装修材料中散发的有害物质。有的可能 是易燃晚爆,有的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人体机能损坏。
三、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
1、粉尘危害的防护措施
(1)定期清洁、清扫,关键是防止工作场所粉尘飞扬。 (2)做好工作场所的通风除尘工作,具备条件的可采用湿式作业 或把发生粉尘的场所密闭起来。 (3)作业场所应保持五轻:轻搬、轻倒、轻筛、轻拌、轻扫。 (4)选择佩戴合适的防尘口罩、隔绝式防尘面罩或隔绝式防护服, (5)定期参加职业性健康检查。被怀疑患尘肺的人应每年复查一 次。注意加强身体锻炼、营养和个人卫生。
一般情况下,只要听觉系统得到保护, 噪声就不至于引起身体其他系统的疾病。
3、高温危害的防护措施
(1)、改进隔热、通风降温措施。 (2)、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各种劳动防护用品。 (3)、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注意间歇休息。
如发生此类伤害后,应尽快使当事者脱离热源,迅速转移至通风 阴凉处,垫高头部、解开衣口,对创面及人体散热,必要时可采用湿 毛巾和冰块冷敷额头、腋窝等处,同时拨打就近医疗机构电话“120” 求救。
4、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环境产生对流热和辐射热。有可能发生局部性伤害,如皮肤灼伤。 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同时,使人感到热、头晕、
心慌、烦躁、口渴、无力、疲倦等,还可能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病、热痉 挛、热衰竭。 应合理调节工作时间,并适当休息。
5、焊烟、铅烟
焊接烟尘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 由于焊接产生的固体微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