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岁亲子游戏

0-1岁亲子游戏

—、学习动作和用品语言目的:在实际生活中配合动作学习语言,并能理解日用品语言。

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学习和训练懂得“给我”,“拿来”,“放下”,“开开”和“关上”的含义,并懂得什么是“苹果”,“饼干”,“香蕉”,“杯子”,“帽子”,“衣服” 等日常食品和用品的意思。

将“实物”、“动作”和语言结合起来。

二、认识大小将宝宝喜欢的大的和小的饼干各一块放在桌上,告诉孩子,这是大的,这是小的。

用口令让他拿的大的和小的,拿对了就让他吃,拿错了就不让他吃,孩子很快就能学会分辨大和小,再用玩具和日常用品让孩子复习,以巩固大和小的概念。

玩大小积木是更好的游戏,如玩大的在下,小的在上小的在前,大的在后等。

三、钻山洞把你的身体作为障碍物,让他从你的身上爬过去;你还可以给他一个滚动的小球,让他跟踪追击。

扩大了宝宝的视野范围,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和未来语言的发展。

此时,你可以为宝宝设计各种有趣的爬行游戏,如“钻山洞”--让他从你的肚皮底下爬过去;越“盆地”让他从大浴盆上爬进来,爬出去;“突破封锁线”四、蹒跚学步继续让小儿扶物或扶手站立,幷训练宝宝扶着椅子或推车迈步,可将若干椅子或凳子相距 1 尺让宝宝学走,也可让宝宝在父母之间学走,距离渐渐加大。

父母扶宝宝学走时,先用双手,然后单手领着走。

以后可用小棍子各握一头,待宝宝走得较稳时,父母轻轻放手,宝宝以为有人领着棍子,放心地走,渐渐过渡到独自走稳。

五、爬行够物继续练习爬行,让小儿从匍行转到爬行,腹部逐渐离开床面,幷用手臂转圈或后退。

可将玩具或食物放在不同位置上,让小儿爬着去够。

此间,从头自由转动逐渐到头能保持平衡。

用毛巾提起腹部,练习手膝的支撑力,为过渡到手足爬行作准备。

六、翻身两次喂奶中间,宝宝处于觉醒状态时,进行翻身练习。

将宝宝放置于硬板床上,取仰卧位,衣服不要太厚,把宝宝左腿放在右腿上,以你左手握宝宝左手,宝宝产生翻身动作。

以你右手指轻轻刺激小儿背部,使孩子主动向右翻身,翻至侧卧位,进一步至俯卧位;还可配合用玩具放在宝宝身体一侧,逗其翻身,并稍稍给予帮助。

每日数次,3个月末孩子就会自己翻身了。

七、扶物坐起方法:宝宝在摇篮车上最容易扶栏坐起,因为小车上的栏杆易于抓到而且高度适宜。

有时推着小车带宝宝到户外玩耍时,本来宝宝是躺在车里的,在大人未注意时宝宝已经坐了起来。

如果前方的挡板未扣好,宝宝为了够取吊起来的玩具就会从前方跌出车外。

因此要做好宝宝随时坐起的准备,只有坐起来才看得远,宝宝会努力撑物坐起的。

宝宝也会扶着椅子的扶手、沙发的扶手或用床上被垛支撑而自己想法坐起来。

古老的小竹车也有利于宝宝练习自己坐起,宝宝躺在小车上较容易抓住两侧的栏杆坐起来。

我们跟踪的婴儿杨思清在生后139天时拉着棉裤想坐起来,167天已能坐稳一会儿,215天时会在小车上自己坐起,240天时阿姨压着她的腿,她自己能在床上用左手从仰卧位支撑着坐起来。

目的:鼓励宝宝自己扶栏坐起,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体位,扩大视野。

通过扶栏坐起可以锻炼胳臂的力量,也可以锻炼腰和腹肌的力量。

同时使宝宝产生自信,学会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自身的状况。

八、见人就笑方法:抱宝宝到街心公园或者人们常散步及休息的地方,大人同邻居们打招呼,也让宝宝接触生人。

人们都喜欢孩子,会逗他笑,宝宝也会报以微笑。

以后再遇到这些邻居时,宝宝会主动见人就笑,很招人喜爱。

这是孩子社会化训练的第一步,学会用笑同人打招呼。

从来不见生人的孩子见人就躲开,或者不敢正面看人,没有招人喜欢的本领,逐渐养成害羞的性格。

目的:学会主动招呼人,养成大方开朗的良好性格。

九、肢体游戏方法:在给宝宝洗澡之前可以同宝宝做肢体游戏。

先做上肢,边喊口令边做动作。

大人握住宝宝的双手做“上、下、内、外、屈肘、伸肘”;再握住宝宝的双脚做“上、下、内、外展、合拢、屈膝、伸直”;然后用手掌在宝宝身体两侧上推下拿,再让宝宝俯卧,在背部再上推下拿。

做完这套游戏再给宝宝洗澡。

目的:使宝宝的肢体得到运动,皮肤受到抚摸,全身受到按摩。

运动可促进肢体的发育,也可满足婴儿皮肤希望受到充分接触摩擦的需求。

十、色水游戏目的:分辨三种颜色,并学会配对材料:透明杯子分别装上三种颜色的水(每种两杯),滴管 3 支要点:1、取出装有不同颜色水的3 只杯子,放在桌子上,引导孩子认识水色,并说出各杯水的颜色配对练习:把全部6 杯色水放在桌子上,引导孩子通过视觉把颜色相同的两杯色水配对摆放。

提示:在孩子认识水色的基础上,进行调色的活动。

蒙氏心语:声音、微笑和眼神成为彼此间沟通的特殊载体十一、找光目的:锻炼孩子视觉的灵活性材料:手电筒要点:1、晚上,把电灯关掉,家长用手电筒随机照射室内墙壁,让孩子寻找光点。

2、家长用手电照射室内的物体,让孩子说出看到物体的名称提示:1、户外阳光强弱事宜时,带孩子玩找影子的游戏2、手电光柱不能直射孩子的眼睛蒙氏心语:儿童首先发挥功能的器官是感觉器官十二、亲子共舞选择一些轻柔而节奏舒缓的音乐,如古典音乐,华尔兹自己哼哼或用录音机播放,把宝宝温柔地抱在怀里迈着舞步,合着音乐的节拍转身或旋转。

你和宝宝的运动将刺激宝宝耳朵的感官和小脑,发展他的听觉,、位置觉和平衡觉,这些感觉能力是他试图学会坐、站和开步走时所必需的,也是日后从事学习所必需的。

如果你随着音乐哼唱,宝宝还会受到来自你胸部震动的刺激,你温暖怀抱的爱抚,这样你就会和宝宝一起度过领人神往的几分钟。

十三、游戏幼儿的主导活动就是游戏,剥夺了游戏,就剥夺了童年的欢乐。

幼儿是在游戏中认识周围环境,适应生活、学习知识,发展体魄的。

他们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好奇心得到满足,想像得以实现。

因此,父母应尽可能的把各方面早期的教育内容和要求,贯穿到游戏中进行,要关怀和支持幼儿的游戏,要正确地组织和引导他们的游戏,有时候应当和他们一同游戏。

儿童的游戏是需要家长适当指导和引导的。

完全放任自流地让孩子自己去玩,游戏就很难连续进行下去,也很难充分发挥游戏做为教育手段的作用。

此外,家长还要了解,4〜6岁儿童游戏的内容、形式、时间和参加的成员是随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而发生变化的,应当根据婴幼儿不同时期的特点来组织和指导他们开展各种游戏。

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

必须有许多玩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

玩具是由于各种游戏的需要而被创造出来的,但是幼小的儿童常常是看到玩具才想起游戏。

日本学者把游戏和玩具的关系概括得很好,他们认为:0〜14个月的孩子被玩具引导着游戏;玩具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形状、颜色、声音,制作的材料也各不相同。

在使用玩具游戏时,促使婴幼儿看、听、触摸、抓握、摆弄,刺激他们的各种感官,发展他们的各种感知觉,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玩具是教育婴幼儿认识现实世界的极好工具,也是人生的第一部“教科书”。

十四、情绪和情感的发生和发展人对客观事物有不同态度,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比如,顺利完成一件事时会感到轻松愉快,失去亲人感到悲痛,面对敌人感到愤恨,面临危险感到惊慌等等。

情绪和情感属非智力因素,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新生儿时期,由于开始适应新的环境,儿童呈消极情绪状态较多。

2个月以后,积极情绪逐渐增加。

当吃饱而又温暖的时候,可以看到比较活泼和微笑的表情。

特别是对妈妈或亲近的人有一种特有的表情。

5〜6个月以后,对颜色鲜艳或发声的玩具特别感兴趣。

在正确培养下,1岁以后的孩子一般总是充满着肯定的情绪,孩子喜欢不停地活动,而活动的主要动机就是为了得到愉快。

如果没有活动的自由,没有适当的玩具,不跟大人交往,即使能满足生理需要(如吃饱、温暖等),也不会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比如呆滞、爱哭等等,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除了情绪之外,孩子也开始有了比较复杂的情感体验。

比如,喜欢跟亲近的人交往,并可从中产生愉快的体验。

也有了同情心,当母亲或其他亲人有痛苦时会表示同情。

对婴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必须正确引导,倘若引导不当,孩子也会产生和发展一些否定的、不良的情绪和情感,如嫉妒、见生人怕羞、怕黑暗、怕雷声、爱发脾气等等。

所以,从小培养良好而丰富的情绪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

十五、一起进步一起快乐宝宝从一出生就在指挥着家长,他的哭声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会让全家人坐卧不宁。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会更多地动用自己的情绪、执著与耐心来掌控周围的人,但宝宝决非天生霸道,他更愿意模仿大人跟你学习,当然宝宝有时也会表现得好为人师,家长模仿宝宝能给他带来成就感,所以我们提倡亲子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进步。

为此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把坏习惯藏起来,别让宝宝学到2.多观察孩子,学学他的探索世界的方式3.游戏时既要给宝宝自由,又要注意引导4.选择宝宝虚心求教时进行形象地示范5.在宝宝快要丧失兴趣时请他当老师6.千万别去模仿宝宝错误的行为跟宝宝一起玩,在游戏中互相学习,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宝宝发展并带给他更多快乐,家长自己也能感受到比干巴巴教学更多的乐趣,亲子之间都能在发现和交流中创造出更丰富更深刻的天伦之乐。

十六、教会小儿认识五官方法:大人指着布娃娃的眼睛说:“娃娃的眼睛在哪里?”用同样的方法指出鼻子、嘴巴、耳朵等反复认识以后,再以游戏方式让小儿指认。

大人唱“认识五官歌”,并做动作,指出五官部位,教小儿模仿指出。

歌词:鼻子,鼻子,鼻子,在哪里? 眼睛,眼睛,眼睛,在哪里? 耳朵,耳朵,耳朵,在哪里? 嘴巴,嘴巴,嘴巴,在哪里? 摇头,摇头,摇头,摇摇头。

十七、继续听音乐、念 儿歌、讲故事目的: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训练听觉,培养注意力和愉快情绪,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方法:根据实际条件,继续给孩子放一些儿童乐曲, 提供一个优美、温柔和宁静的音乐环境, 提高其对音乐歌曲语言的理解, 念一些儿歌,激发他的兴趣和对语言的额约理解能力。

在此 基础上,还可试着讲个别适合小儿生活的故事 (最好是结合孩子的环境, 自编一些短小动听 的故事。

音乐、儿歌和小故事的内容要随年龄的变化不断更换新的内容。

十八、宝宝学认红颜色 目的:通过开始认色,拓开婴儿。

抽象和理解的能力 方法:颜色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 要建立这种理解能力, 是需要经历一段从大自然众多的 观察中,逐步概括成理性认识的过程,这无疑是需要较长时间的。

对1 岁的孩子,可以先 给他一块方木看,并告之是“红色“的,可以反复多次。

下次,再给一个山楂看,也告诉 他是“红色“的。

经过一段练习,再出示一辆小汽车看, 又告诉他是“红色”的……。

如此 反复进行,他便会从所看到“红色”的东西中概括出“红”的概念。

经过3-4 个月的训练,只要看到红色的东西 ,他便知道是红色。

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十九、扩大手的动作 目的:训练手的灵活性,提高手的功能。

方法:在桌前给孩子摆上多种玩具,如小丸、积木、小瓶、盖子、小勺、小碗、水瓶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