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氯水成分的探究》说课稿

《氯水成分的探究》说课稿

《氯水成分的探究》教案
化学科唐丽梅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第二课时。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是学生学习了Cl2与金属、Cl2与H2反应的基础,对Cl2性质的进一步探究。

对氯气性质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下一步学习卤素性质的需要,也是以后学习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

本节采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对以后研究其它非金属及其分合物具有指导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HCl 、NaCl 与AgNO3溶液的反应,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知识,因此有较好的知识基础。

在探究氯水的成分实验中,能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出氯水中含有的粒子。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通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训练,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用轻松愉快的实验观察和探究来描述本节内容,在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对高一学生来说认知水平的提高,是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思维能力的提高,高一是个转折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好奇心,进取心是高中学习的关键。

教学中应注意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给学生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感觉,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学习。

三、教学目标
在化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效融合和落实,我设计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设计实验探究氯水的成分并认识和掌握次氯酸的漂白性;
(2)能完成氯气与水的化学反应及分析新制氯水的成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氯水成分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观察化学现象和反应事实,学会善于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实验探究,感受化学探究的乐趣,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大胆猜想、主动思考、分析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善于发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氯气有毒,但氯气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正确使用化学物质和化学技术至关重要,体现了对立统一和辩证唯物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氯水成分的探究;新制氯水的性质;次氯酸的漂白性。

难点:氯水成分的探究;次氯酸的漂白性。

五、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重点发生了变化,由过去重视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策略转向强调信息的收集和加工处理能力、知识的建构和应用能力、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以研究氯气与水的反应为主线,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构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思考、大胆猜想,从实验中掌握化学知识。

变传统的“问—答”教学模式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七、板书设计:
氯水成分的探究
一、成分
1、氯气与水的反应
Cl2 + H2O HCl + HClO (可逆反应)
2、新制氯水的成分
分子:Cl2、H2O、HClO
离子:Cl-、H+、OH-、ClO-
3、次氯酸的性质
(1)强氧化性漂白性、消毒、杀菌
(2)不稳定性HClO H+ + ClO-
(3)弱酸性比碳酸弱
二、新制氯水的性质
Cl2 :氧化性
Cl- :沉淀反应
H+:酸性
HClO :强氧化性、不稳定性
八、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课标的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这与旧教材中对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备、检验、尾气吸收、用途等要求差别很大。

新课程理念就要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学习方式。

结合我校情况,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精神欠缺,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结合本节课特点,我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以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立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

再由所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