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武冈市邓元泰镇中学潘用江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对量筒的正确使用。
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2、实验重难点
重点知识:
(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
(2)会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
难点知识:
如何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实验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
②、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
有关的物理现象。
③、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使学生学会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法
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得出物理规律。
通过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猜想
学生体验:实验桌上放着两个完全相同的铝块和铅块,你能用什么方法鉴别它们?
(二)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方案
提出猜想后,归纳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找出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
天平的使用方法在“质量”一节中已经学习过,本节课重点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
先让学生观察量筒,通过自学、交流,初步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量筒测出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如果固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又该如何测量它的体积?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养成积极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去除实验中可能影响学生探究的干扰因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探究实验。
根据所给实验器材和相关实验操作要领,组织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经过展示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后,学生分组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在学案上的表格中。
(三)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学生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视,辅导实验。
实验一:测盐水的密度
实验二:测铝块的密度
(四)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
1、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
2、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从而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五)交流和评估
学生小组间交流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代表性的一起讨论。
(六)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从测盐水密度得到的启发,自行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来完成小石块密度测量的实验。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使学生对《测量物质的密度》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板书如下: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原理:据密度公式:V
m =ρ 3.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2个)石块,细线,水,盐水。
4.步骤:参书本
六、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如有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