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蒜扣关与主要产蒜国之对策与调适前言中国大蒜自1966年首度出口6,395公吨至2003年成长为1,142,237公吨,37年来成长幅度179倍,出口价平均为0.2-0.4美元,大蒜在中国为创汇蔬菜之首位。
大蒜为劳力密集之初级产业,产品之附加价值低,仅要简单的分级与处理动作即可出口世界各国,中国蒜由于物美价廉,在国际相当具有比较优势,已对世界主要产蒜国种植者,产生竞争压力,过去各国多利用高关税、进口许可及配额制来防止中国大蒜大量进入本国市场,但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些方法已慢慢失效,取而代之的新限制措施为反倾销调查与技术壁垒及检疫证书。
面对中国大蒜之竞争,世界大蒜主产国,无不想尽方法防堵中国大蒜,各国所采取之方法与产业调整经验或许可做为我国之参考。
韩国韩国为世界第三大产蒜国,由于属小农制国家,全国种蒜农户约54万户,过去韩国多以进口招标制度,间接限制中国大蒜之进口,其方法主要透过韩国农林水产物流通公社垄断经营,并代表政府以『低价者得标』的进口招标方式,压低中国大蒜的价格,使中国商家无利可图,从而打击中国大蒜出口之积极性,此外在国内蒜价低迷时,该流通公社则协助政府,办理收购并将收购之大蒜外销印度尼西亚等国或援助北韩。
大蒜进口韩国时,在植物检疫上除要求检疫证书及熏蒸证书外,且附加声明不得带有土壤和活虫及马铃薯黄金线虫等病害。
市场贩卖之进口蒜,要标示产地。
2000年5月韩国政府更应农民中央协会要求对中国大蒜提高关税,从原先的30%提升到315%,此举造成中国蒜农之损害,1999年韩国仅从中国进口9百万美元之大蒜。
2000年6月7日中国开始报复,宣布暂停进口原产于韩国的手机和聚乙烯,总计约5亿1千万美元。
7月31日双方经三次磋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政府关于大蒜进口协议』,该协议规定2000年韩国以30%到50%的关税进口中国大蒜3.2万吨,每年平均递增5.25%,该协议有效期为三年。
2001年韩国政府在大蒜爆跌时曾斥资233亿韩元,收购1.6万公吨大蒜。
2002年6月28日韩国农协再度提出要求延长中国大蒜之保护措施的申请,但被韩国贸易委员会否决,2003年起中国大蒜对韩国出口自由化。
面对这样之决定,韩国政府提出『大蒜产业综合对策』,决定投资18,000亿韩元对大蒜产业进行补助,保护蒜农利益,扶持其大蒜主产区及专业蒜农,建立栽培技术和农业机械支持体系,以降低蒜农生产成本及提高质量。
韩国政府计划以种植面积为单位,将蒜农分为低于300坪、300-600坪、900-1,500坪和1,500坪以上等4个等级。
其中低于300坪的蒜农约45.8万户,占整体的84.8%,年大蒜平均收入仅24万韩元,主要以自产自销方式,对这部份蒜农将建立最低价格保障制,当大蒜市价每公斤低于1,250韩元,政府按保障价格收购。
300-900坪等级的蒜农年大蒜所得收入,约158万韩元,对这部份蒜农将给予重点技术扶助,引导其从目前的蒜苔分离栽培转为珠芽直接栽培,建立更先进之栽培体系。
900-1,500坪等级的蒜农,计划提供体质更好之大蒜良种及部份中小型之农业机械进行重点扶持,韩国政府分析这部份将是中国大蒜自由进口后最大受害者。
对超过1,500坪的蒜农重点在农业机械方面提供支持。
并于全罗南道及庆尚南道建立大蒜主产区物流中心,以帮助蒜农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
并于2003年起五年,每年减少l,400公顷大蒜栽培面积,种植农户如改种人参、蘑菇及饲料玉米等作物,都可向当地政府申请,每公顷将获550万韩元之特别资金。
韩国南岛种(上图)与中国北蒜(下图) 空运来台之美国大蒜美国美国大蒜多产于加州硅谷地区,有世界蒜都之称的吉尔洛市(Gilory),这里大蒜产量占全美总量的80%,过去10年间,由于亚洲及墨西哥移民之增加,美国大蒜市场需求上涨三倍,但栽培面积却逐年减少,究其原因主要为中国大蒜的竞争、加州近年的坏天气及疯狂上涨之地价。
其中中国大蒜之竞争为首要,后两者则使中国大蒜在美国找到立足点。
中国大蒜与美国大蒜之争斗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中国及美国大蒜的收获期都是每年6-8月,且加上大蒜便于运输之特性,因此也注定了中美大蒜会有一场白热化之竞争。
1992年中国进入美国之大蒜为1,360公吨,1994年爆增为29,030公吨,在中国大蒜大量进入美国后,美国最大之大蒜农场克里斯多福农场(A&D Christopher Ranch),一直向美国商务部控告中国大蒜向美倾销。
1994年美国商务部宣布中国大蒜对美倾销,决定向中国征收376%的高关税,次年美国国会修改这一法案,规定如果中国出口商,能证明自己没有进行倾销,则可免除此关税,但中国出口商无人积极向美方提出上诉,1995年中国大蒜出口美国的量开始下降。
为规避反倾销税,经越南及泰国进口之大蒜随即增加,为解决转口贸易问题,美国海关根据每个国家特有之土壤成份,经化验很快就能查明一些进口有争议之大蒜,但面对所有声称来自中国以外之大蒜,美国海关仍力有未逮。
面对越来越多的中国蒜,加州蒜商拟以市场区隔的方武来区隔中国蒜,一些如附加价值大蒜(value-added)有机大蒜(organic)及营养级(nutriceutical grade)大蒜纷纷上市,但中国蒜商很快就跟上脚步,推出同构型之产品。
产量之提升相对提高价格竞争力,透过无病毒种蒜制度,提高产量也是加州大蒜产业改进之一环。
大蒜种植成本高,每英亩需种费为1千美元,相对于洋葱每英亩种子仅300美元,相差甚多,为降低此成本,如何将大蒜由营养繁殖变成种子繁殖之研究,也受到关切。
1997年之洪水及锈病,使1998年加州大蒜严重减产达33%,为满足美国国内市场之饮食及调味需求殷切,大量中国大蒜被引进美国,虽然中国大蒜被征收了将近4倍之关税仍享有价格优势,其价格约为美国大蒜之半,从此也站稳美国市场。
2001年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聘请律师认真研究无法突破美国反倾销税之主因,2001年5月支持山东济南一品实业有限公司,正式向美国商务部提出复审要求,经一年时间之抗辩,2002年6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复审初裁结果,税率被降为15.26%,12月4日美国商务部终裁结果为零,中国大蒜终于突破美国长达七年的限制,但仍要进行三年之采样复审。
中国大蒜之价格优势及产品同构型,正一步步吞噬美国之大蒜产业。
做为美国头号之生产商克里斯多福农场,产量正逐年缩减,从1999年的9万吨降至2002年之6万吨。
印度印度年栽大蒜12万公顷,为世界第二大产蒜国,大蒜产地为北纬18度以北地区,主产区为北方邦(Uttar Pradesh)面积约26,000公顷、中央邦(MadhyaPradesh)23,000公顷、拉贾斯坦邦(Rajasthan)21,000公顷、奥里萨邦(Orissa)11,000公顷及古吉拉特邦(Gujarat)。
8,000公顷,此五大邦总栽培面积占印度大蒜面积74%。
印度大蒜品种有两种Fawari及RaJakaGaddi,蒜头不小,但有20多个蒜瓣,蒜瓣细长而瘦小,单位面积产量每公顷为4.5公吨,产量相当低,难与中国蒜相互竞争。
大蒜目前在印度为限制进口商品,每年仅允许1.5到2万吨进口。
中国蒜蒜瓣肥大且汁多味足,相较于印度大蒜,中国蒜显然质量优于印度蒜,因此虽然中国蒜价格在印度每公斤达60卢比(约美金1.3美元),高于印度蒜之30卢比,但消费者仍乐于选购。
每年据估计大约有2万到2.5万吨中国蒜在6到11月间通过非正武管道进入印度,2002年9月印度海关开始从严审查非正武渠道进口之大蒜,并要求将这些大蒜返销回原产地国,这将抑制中国蒜进入印度。
印度蒜农亦普遍认为海关采取控制措施后,大蒜价格将上涨到45卢比,但如果中国蒜继续进入将使每公斤降低5卢比。
阿根廷阿根廷的大蒜生产在90年代,几乎成长一倍,从75,000吨增加140,000吨,其中60%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巴西,2003年出口量86,709公吨,是继中国后,第二大蒜出口国。
产区以门多萨(Mendoza)及圣胡安(San Juan)两省为主,其中门多萨省大蒜产量占全国75%、圣胡安省则为20%。
主要品种有红皮蒜及白皮蒜,每年11月到来年七月为阿根廷之大蒜之供货期。
1995年阿根廷检疫部门因植物检疫问题,停止中国大蒜进口,经10年之交涉,2005年3月阿根廷恢复中国进口新鲜大蒜,但要求中国大蒜不得携带马铃薯腐爆茎线虫(Ditylenchusdestructor),且不得带根。
阿根廷大蒜在国际市场所享有之优势主要在于其所产之大蒜不论品种及质量,都可与中国大蒜一较长短,加上其产期与中国错开,在国际市场上每年11月到来年7月阿根廷大蒜鲜度较中国为佳。
此外由于阿根廷为南方共同市场之会员国,货物得自由进出拉丁美洲各国,在此市场具相当优势,以巴西市场为例目前巴西仍对中国蒜课征每公斤0.48美元之反倾销税,此外欧盟给与之进口配额每年19,147公吨,再再都利于阿根廷大蒜之出口。
目前阿根廷大蒜并无周年供应国际市场之能力,未来将加强采后处理现代化,改善大蒜之质量,并结合市场营销,按照国家农牧业技术研究所之BPA及BPM标准在内之议书,以满足美国及欧盟之要求,除巩固现有国际市场外,并进入新的市场,扩大大蒜出口。
透过海运到台湾之阿根廷蒜西班牙大蒜欧盟西班牙与法国为欧盟最主要之产蒜国,西班牙年产约16万吨,法国约3万吨,面对中国1千万吨以上之年产量,显得相当微不足道。
在中国大蒜农民出售大蒜的价钱不足10分欧元,加上出口商利润、运费和在鹿特丹之转口之海关关税,中国大蒜在欧洲其批发价每公斤不到75分欧元,以法国为例,大蒜在当地之生产成本每公斤即要1.8欧元,中国大蒜具价格优势。
多年以来欧盟之大蒜种植者,一直受到保护性条款保护,每年进入欧盟的大蒜被限制在12,000公吨,但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欧盟便于2002年4月则以新的大蒜进口配额法规,允许每年免税从国外进口总计38,370公吨之大蒜,其中从阿根廷进口19,147公吨,中国进口13,200公吨,其它国家进口6,023公吨,超过配额以上,每公吨都将被征收1,200欧元的高关税。
一如以往,欧盟的关税阻吓性措施,也造成转口贸易,一些国家如南韩、缅甸及摩洛哥等国,几年内都跃升为重量级大蒜出口国。
2003年9月1日,西班牙全国大蒜委员会要求西班牙农业大臣进一步控制从中国等其它国家进口大蒜,以便保护西班牙大蒜的市场价格。
西班牙农业大臣已经答应将推动实施检验中国大蒜和欧洲大蒜之间的区别措施,以便将中国大蒜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