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秋天的怀念》一二三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一二三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主备人:辅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积累瘫痪、侍弄、捶打等词语。

2.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结构,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2.学习运用插叙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激发学生的感怀,感恩情怀,学会感恩,学会爱。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学会感恩,学会爱。

课型:新授
教学手段:教学常规用具
课时:三课时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
一、激趣导入
(1)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啊,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理秋天,却有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一起走进秋天的故事。

(2)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词。

2.说说你了解的作者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代表作品《我与地坛》《合欢树》
三、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本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可以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四、精讲解疑
1.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母亲忍受病痛的折磨,安慰我
第二部分:(3-6)母亲打算带我看菊花因病去世
第三部分:(7)妹妹带我看菊花,明白了母亲的苦心
2.介绍写作背景
五、达标测评
(一)测评
瘫痪()暴怒() qiao cui()絮叨()
(二)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5.秋天的怀念
第一部分:(1-2)母亲忍受病痛的折磨,安慰我
第二部分:(3-6)母亲打算带我看菊花因病去世
第三部分:(7)妹妹带我看菊花,明白了母亲的苦心
作业布置:读读写写生字词抄写三遍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前三分钟:
一、激趣导入
(1)导入:
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回顾上节课知识点。

(2)课时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
3.感悟作者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脾气暴怒无常。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我的脾气会如此暴躁?
双腿瘫痪,喜怒无常,从一个生龙活虎的人变成一个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下半生,生活看不到希望。

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是怎样做的?把句子画出来。

你认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慈爱,宽容,善良,乐观,坚强
四、精讲解疑
分析文章中描写母亲的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动作和神态描写。

“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写出了母亲动作之轻,怕打扰我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突出了母亲的细心。

“偷偷”写出了母亲对我的不放心和关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

“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了母亲无私地关爱和呵护着儿子。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活……”
动作和语言描写。

“扑”“抓”“忍”三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和痛苦的心情,表现出母爱的坚定,执着和母子生死相依的感情。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态描写。

“憔悴”暗示母亲已经病入膏肓,“央求”表现母亲的执着。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语言描写。

表现母亲要我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充满美好的回忆,说明了“我”答应去看菊花,使母亲心中十分快乐,表现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五、达标测评
测评:分析句子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心理描写。

怕我想到自己瘫痪了。

写出了母亲的小心谨慎和细心。

小结:母亲这伟大的母爱,使我们动容。

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继续学习这篇文章,体会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抄写多音字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前三分钟:
一、激趣导入
(1)导入: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容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之时,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仁吧!
(2)学习目标:
1.抓住看花线索,进一步体会母爱
2.体会标题内涵,理解重要语句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色
二、自主学习
在文中画出看花的句子,母亲带我去看花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
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开了……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什么时候?好吧。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我俩在一块儿好好活
三,合作探究
1.母亲为何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儿子看到花能转移痛苦,更为了让她找到生活的勇气。

2.我对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要好好活(再生)
3.找出文中表现我懊悔的句子,体现了什么?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
(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
四、精讲解疑
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
(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
(2)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带给我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3)结尾看花我已振作起来,开始了新的生活,完成了母亲的遗愿。

(4)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5)菊花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2.母亲把好好活重复了两次,说明了什么?
(1)她想告诉儿子什么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你的路还长呢。

(2)要儿子坚强地活下去,不要被病痛压倒。

(3)她要在仅有的时间陪伴儿子好好活
3.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而不叫《怀念我的母亲》?
由秋天的故事引发了对母亲的怀念。

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

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母亲的怀念。

五、达标测评
测评:几十年后,史铁生回忆起母亲写下了这么一段话,读一读,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走向自己的幸福的路;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明确: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他非常的自责,内疚。

他完全的理解了母亲。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