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工作报告

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工作报告

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工作报告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工作自20**年底正式推进以来,街道按照市府办发(20**)110号文件精神,精心组织,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抓落实,在20**年底圆满完成了城市社区住户调查一体化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为市委市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制定民生改善政策提供了真实、可靠、有效的依据。

一、组织安排到位,工作保障有力自工作启动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就把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工作纳入日常工作重点来抓。

一是及时成立了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联系调查点社区的机关干部、财政所所长、统计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了工作组织领导协调到位;同时落实专门指导员1名,调查员3名,确保了具体实际工作有人做。

二是及时制定《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方案》,确保了工作开展有的放矢。

三是全力保证工作开展中办公经费、人员务工补助等日常费用开支。

二、服务到位,基础工作开展扎实辖区涉及3个调查点,分别是南街社区点、普贤路社区点、公园路社区点,每个点抽取10户调查户,共30户调查户。

一开始,被抽中的少部分居民户对这项工作都不理解配合,不愿意接受登记,甚至在工作人员上门的时候有相当大的抵触情绪,推这推那。

为此,办事处工作组领导带领工作人员深入到3个社区点逐一登门做宣传解释,现场办公解决被抽中的困难家庭户的实际困难,并落实1+1对口帮扶措施,从而赢得了调查户的理解与支持,维护了调查网点稳定。

一年来,帮扶调查户8户,解决就业岗位8个,临时救助1户3000元资金。

三、调查工作开展到位,各项任务落实有效严格按照《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方案》,组织开展一体化住户调查工作,按时完成了各阶段工作任务。

1、基础培训工作落实。

协调市农调队对调查员、调查户进行了基础培训,明确账页所需填写内容,强调摘要填写方法,确保了日常业务水平规范。

2、日常指导到位。

建立健全入户指导登记台账,包括调查户的家庭人口、基本情况、从业情况、收入情况等,并不断加以完善。

通过掌握调查户的总体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提高了入户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是及时检查账页上存在的问题,跟调查员沟通,提高其业务水平。

二是将记账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及时反馈给调查员,通过调查员反馈给调查户,由调查员指导调查户解决这些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记账户的记账水平,保证记账质量。

通过以上举措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如调查户收入出现明显波动时可以及时了解具体情况,确认是否符合实际,便于及时纠正错误,确保调查数据质量真实可靠。

3、坚持领导访问制度。

办事处领导小组成员做到每月必有访问。

直接与调查户打交道,一方面检查指导调查户如实反映情况,另一方面和调查户多交流,多沟通,建立感情,了解和掌握调查户的思想动态、生产、生活、收入情况,通过入户访问的方式,了解调查户的具体情况,同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促进了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4、关键时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调查数据质量。

今年的城乡一体化调查摸底工作正值高温季节,为使这次调查工作能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街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质量第一”的观念,加大经费投入,在入户摸底过程,调查员将其中每一项内容耐心向居民解释询问,把好调查数据质量关,确保了调查数据的源头质量。

城乡党员教育管理报告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是十七大对党员队伍建设提出的一项新的战略任务,是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的内在要求。

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应着力从四个方面逐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新机制,努力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打破信息分割,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信息互联机制。

当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日益紧密,城乡融合渗透日趋明显。

但城乡党员管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建立,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

作为组织部门,要善于整合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在党建网络平台与职能部门信息平台之间搭建一条信息交流的快捷通道,共建一套信息互通共享、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

重点构建三个“互联网”:一是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双报”系统“联网”。

组织部门要充分依托工商部门的业务平台,将“登记申报、年检年报”制度由非公企业领域拓展到个体工商户领域,对非公企业党员和私个经济组织中的城乡党员信息实现全面掌控和动态维护。

各级党建网与工商部门的“双报”制系统之间要建立紧密的信息链接机制,确保各级党组织随时掌控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的党员基本信息。

二是与公安部门的暂住人口、流出人口信息系统“联网”。

将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工作纳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公安部门在办理暂住人口登记和暂住证、采集流出人口信息时,一并对暂住人口、流出人口政治面貌情况进行认真采集登记,并录入暂住人口、流出人口信息系统,实现流动人口和流动党员信息数据互通共享。

三是与劳保部门的农村劳动力动态管理系统“联网”。

依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同步采集农村流动劳动力的政治面貌,并与基层党组织实行互通共享,实现农村党员劳动力在省内流动信息“一网清”。

在充分整合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查询和联系服务“一键通”。

二、打破组织分割,建立城乡紧密链接的组织机制。

要善于通过组织手段加强城乡党建链接,逐步打破行政区划、所有制和城乡界限,积极探索“单位建党”与“区域建党”相结合的新型党组织体系。

一要探索“横向整合式”党组织,实现“2-12”。

根据产业趋同、生产相近、地域相连的经济布局,重点在城乡结合部积极探索推行村居联建、村与社区联建等模式,建立党组织联谊会或联合党组织,以强带弱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要探索推行“村企联建”模式,倡导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农”字号龙头企业与村居广泛开展“联姻”活动,建立联合党组织或整合提升党组织设置,以企业先进发展理念带动村级经济发展,以企业管理理念培训农村党员,实现建强村级组织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双赢”效应。

二要探索“纵向联合式”党组织,实现“1+12”。

着眼于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成果,大力实施“‘机关+村居’支部联线”计划,以成立党组织联谊会等形式,建立结对共建的城乡互动机制。

通过“党群部门联软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加大从城区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或挂职锻炼的力度,指导村级经济发展,建强村级班子,搞好党员培训。

同时,定期组织村干部、党员骨干到城市社区、乡镇机关和农口部门跟班学习或挂职锻炼,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通过广泛的结对联建活动,促使机关、村居党建工作在拓展外延中增添活力,在开放联动中提升水平。

三要探索“产业链接式”党组织,实现“1+23”。

根据农业产业布局和党员从业结构,依托畜禽、水果、蔬菜、专业市场等产业载体,探索推行“支部+协会+农户”、“支部+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党组织负责人与协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产业党组织上联市场、企业,下联基地、农户,促进产、加、销各环节的衔接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切实发挥产业型党组织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宿豫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程呈现加速态势,已出现了一批城乡一体化的经营组织形式,先后组建了鞋帽、服装、珠绣、地毯等区级行业商会。

我们将重点探索在这些行业商会中组建党组织,让党组织领衔商会发展,促使商会组织化程度更为紧密、集约化经营更具规模、城乡党员在产业链上作用发挥更为明显。

三、打破资源分割,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培训机制。

按照城乡党建“一盘棋”的要求,充分挖掘城乡党组织的优势资源和潜力,开展城乡党员互动式教育和交流。

一要建好链接城乡的远教网络。

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略“村村通”优势,将上级的培训课件和菜单式教程资源及时输送到村级组织,让农村党员干部坐在家门口就能受到系统的高质量培训资源。

要进一步拓展、提升远程教育功能,将其由村居党组织延伸到党小组,创建一批远程教育党员中心户;覆盖到乡村经济组织中,在行业协会、示范基地创建一批远程教育示范点;延伸到机关、社区和非公企业,并通过远教网络平台,将农村、机关、企业之间的党建资源进行横向链接。

通过远程教育这一快捷通道,既承接了上级各类党建培训资源,又实现了城乡党建信息资源、培训资源的一体化对接。

二要建立以城带乡的教育培训基地。

确定一批革命纪念场馆作为党员教育基地,面向城乡党员开放,由党校教师、先进模范人物和领导干部等组成“教育讲师团”,定期为城乡党员讲授党史党建理论、作形势报告。

要优选一批辐射影响大、带富能力强、产业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和产业协会,作为城乡党员科技素质培训基地,由专家学者、科技人员、民营企业家、能人大户等组成“创业导师团”,为党员创业行动提供项目筛选、创业培训、企业孵化等全方位服务,努力营造出“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生动培训格局,让有创业能力的党员都能走上致富路。

三要创设城乡互动的“流动课堂”。

进一步创新城乡党员互动培训的有效载体,以县(区)委党校为培训主阵地,分批对城乡党员干部进行系统轮训。

以“流动党校”为载体,坚持把党员培训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生产一线。

通过定期“沉下去”,把基层党员必备的党性知识和必需的创业技能送到田头、车间和社区;通过定期“请上来”,组织农村“双带”型党员、“双强”型村官,企业党员创业能手,机关党员业务骨干等不同领域的优秀党员代表,做客“流动党校”,开展先进事迹巡回宣讲,让城乡党员在互学共促中共同进步。

四、打破体制分割,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责任机制。

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队伍管理新机制,关键要强化各级党组织的管党责任和管党意识。

一要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全面整合党建部门力量,探索建立城乡党建联席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讨新形势下城乡党员动态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要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建设,通过各领域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的示范辐射,有效促进城乡党建协调联动、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要健全责任考核机制。

激励是指挥棒,考核是导向标。

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机制,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

要把领导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绩效列为考核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业务工作考核一并进行。

要完善城乡党组织结对联建考核办法,把结对联建党组织的工作业绩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适当增加权重,增强各级党组织抓好城乡联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将流动党员管理责任纳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体系,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共同负责”的原则,签订党员一体化管理目标责任书,提升互动管理的内动力。

三要健全投入机制。

有投入才有产出。

实现城乡党员一体化动态管理,必须建立稳定可靠的投入机制。

要加大经费投入,重点加大对基层党群服务阵地、党员干部素质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