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各种题型答题模式》学案近年诗歌鉴赏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态度考查规律:1.考查面大但仍以唐诗宋词为首选 2.写景抒情类居多3.强化了对语言,表现手法的考查“四步做题法”: 1.通读诗篇,大体掌握该诗所讲的内容2.研究标题,区分诗歌类型3.细读诗句,划出关键词4.读题,按照诗歌类型回答一、分析意境型所谓“意境”在此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他包括景,情,境三方面。
答题时这三方面缺一不可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回答步骤:1.概括诗中图景画面(抓住主要景物),要尽量忠实于原诗,在联想再创造上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3.分析作者思想感情,切记要答出“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
eg: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3、这种手法有效的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陈与义《早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造型“早行”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3分)(2)此诗三、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3分)补:诗歌鉴赏中有哪些表现手法?1、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3)托物言志托物寓理(4)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5)用典抒情2 、描写手法(1)烘托、衬托(正衬反衬)(2)对比对照(3)白描细节、以小见大、以少总多(4)联想想象、虚实结合3、修辞手法(1)比兴(2)比喻(3)拟人(4)对偶(5)对比(6)用典(7)双关:谐音双关、语意双关(8)夸张三、分析语言特色(风格)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二十四节之一,在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
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民间互馈酒食,贺节,类似过春节。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四、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他好在哪里?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黄钟] 人月圆张可久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五、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步骤:1、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到的作用;2、分析该词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夜归 (作者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鳞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六、观点不同型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的好,有人认为某字用的不好,你认为呢?答题步骤:1.表明自己的观点2.找到原词句中关键的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方式来翻译.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遗牛砺解!牛砺解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伯时:宋茂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野次:郊野。
棰:鞭子。
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羊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人认为黄庭坚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如何理解?七、诗歌鉴赏之语句赏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鉴赏评价D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关键/重要词语的理解以及诗歌语言刻画形象、表达情绪、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等。
赏析语句是一种综合运用诗歌鉴赏知识的题型。
它几乎涵盖了诗歌鉴赏的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所有的知识点。
从高考的角度看,一般是以“句子”(含某联某阕)为赏析对象的。
常见题型:①诗歌ⅩⅩ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②诗歌ⅩⅩ联精妙传神,请简要分析。
③请赏析诗歌的ⅩⅩ联。
解题思路:①用词巧妙——关注语言本身,炼字的角度②手法巧妙——表达技巧的角度(修辞手法,写景句要考虑景物描写的角度安排)③构思巧妙——关注字词的布局安排,句子内部间的联系,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多从结构考虑教学示例:(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及时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 [明]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注]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注何郎:南朝诗人何逊,其《扬州法曹梅花开》被誉为咏梅佳作。
这首咏梅诗的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请你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2、(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课后巩固: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官舍竹①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①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诗歌颈联颇为生动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八、诗歌鉴赏比较阅读(一)走进高考2015年全国1卷)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二)模拟高考:【肇庆二模】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8~9题。
九日齐山①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②何必独沾衣。
【注】①齐山:在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作者此时被贬任池州。
②牛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晏子春秋》内篇记载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国都城,长叹流泪,为自己百年之后离开这世界而悲哀。
8、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什么不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广东省适应性考试】山坡羊•西湖杂咏薛昂夫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①面。
叩逋仙②,访坡仙③,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注释】①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
可用来作画,所以也指画卷。
②逋仙:指北宋诗人林逋,他曾隐居西湖,赏梅养鹤。
③坡仙:指北宋文学家苏轼,他任杭州刺史时在西湖筑堤。
9、同是表达游湖之感,元曲中的“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与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尾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三)设题角度小结: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2、此诗首联与杜甫《登高》颔联相比,所描述的秋景对全诗情感抒发有什么不同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3、同是表达游湖之感,元曲中的“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与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尾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这首诗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5、与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诗词描写的月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5分)☆设题角度主要有三个:1、抒发情感的异同;2、表现手法的异同。
3、意象(或意境)的异同。
(四)方法小结:1、审题(审清题目要求,按照题目要求答题,特别是注意比较对象和比较角度。
)2、按要求答题。
(1)比较手法:明确各自的手法,分析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2)比较情感:明确各自抒发的情感,简单分析如何抒发情感的。
(题目、作者、诗眼、注释、具体诗句)3、分点作答:(1)某诗……①……②……③……(2)本诗……①……②……③……(五)巩固练习: 1、夜雨黄景仁【注】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这首诗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2、破阵子•春景晏殊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②赢,笑从双脸生。
[注]①新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祭祀土地的日子。
②斗草:古代妇女用草进行比赛的游戏。
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3、余干旅舍①(作者: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本诗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均属羁旅之作,抒发的感情同中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