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分析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分析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分析国贸1002 陈园园指导老师:谭燕摘要:出口商品结构是一个国家出口贸易的构成情况,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贸易政策等情况,同时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本文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概况,通过比较优势指数得出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并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升级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工业制成品,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Abstract: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commodities is the composition of a nation’s export trade, reflecting a country’s natural resources,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de policy, etc. and it also reflects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an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then select three representative factors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China's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Key words:Structure of export commodities, Manufactured goods, Capital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goods目录一、出口商品结构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1)(一)出口商品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1)(二)文献综述 (1)1.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理论 (2)2.关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现状 (3)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现状 (3)(一)货物出口总额规模不断扩大 (3)(二)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 (4)(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 (4)三、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5)(一)货物贸易出口竞争优势的分析 (5)1. 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逐渐降低,已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6)2.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上升,但国际竞争力不强 (7)(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较低 (9)四、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因素 (9)(一)产业结构 (9)(二)国际直接投资 (10)(三)汇率 (11)五、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途径 (12)(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12)(二)合理引进及运用国际直接投资 (12)(三)完善稳定人民币汇率机制 (13)(四)改进服务贸易发展结构,发展新型服务 (13)参考文献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地位不断提高,从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小国,逐渐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

改革开放初始的1978年,中国货物出口总额为97.5亿美元,而2013年中国货物出口总额达到了22096亿美元。

同时,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占世界份额0.7%,2013年则达到了12%,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但是,我国作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却不能被称为贸易强国,主要就是因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够优化,产品竞争力不够强,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我国出口规模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就从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开始,但是不再赘述相关贸易理论内容,而是在相关贸易理论基础上,得出相应的出口商品结构内容,进而根据现有国内学者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结果,分析不同的研究方法。

着重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问题,并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途径。

同时本文主要以SITC标准作为主线,没有考虑出口商品的区域结构等方面,希望能够有助于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探讨。

一、出口商品结构的概念和相关理论(一)出口商品结构的概念和分类出口商品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各类商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构成情况,一般以各类出口商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按照商品形式,可以分为货物贸易出口结构和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出口商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的资源禀赋情况、产业结构状况、对外贸易政策等情况,更是反映出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①。

如表1所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关于出口商品的分类是联合国制定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即SITC标准,它将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类,0-4类是初级产品,5-9类是工业制成品,同时,初级产品,即0-4类又被归类为资源密集型产品,而工业制成品中的第6、第8和第9类,被归类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5和第7类,即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被归类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②。

初级产品作为低附加值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所以以其为主要出口商品的外贸模式被称为粗放式的出口方式;工业制成品的产品附加值较高,体现了一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强,所以以其为主要出口商品的外贸模式被称为集约式的出口方式。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一国出口商品结构中的占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占比越高,体现了该国出口商品的资本技术含量越高,经济技术水平越发达。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通常是阶段性的,一般是指一国出品商品从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逐渐向以中间产品为主过渡,进而以最终产品为主的发展过程。

同时,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也指从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发展为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最终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过程。

①杨肖锋:《利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研究》,2007年,第5页②韩超然:《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3,第13页表1 出口商品结构分类图资料来源:《国际贸易标准分类》,2006年3月第四次修订版(二)文献综述1.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理论(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最早研究出口商品结构的应该说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根据该理论,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应该以该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为主,也就是该国最能高效生产的产品。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观点上进行了延伸,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根据该理论,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应该以该国绝对劣势比较小的产品为主,也就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瑞典经济学家伊莱·赫克歇尔和其学生贝蒂尔·俄林提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即H-O 理论。

根据H-O理论,资源相对丰富性上的差异决定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和贸易模式,所以一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应该以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为主。

然而,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利用美国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之后,得出了与H-O理论不一样的结果: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反而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结果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在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过程中,西方经济学家冲破了H-O理论的二要素理论,探寻了影响国际贸易结构的更多要素,也就形成了新要素理论:技术要素说,人力资本要素说,研究与开发(R&D)要素说,信息要素说,管理要素说等,新要素理论认为这些都会影响一国的比较优势,进而影响该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3)新贸易理论保罗·克鲁格曼引进不完全竞争模型,系统阐述了产业内贸易理论,提出了一国存在同时进行同类产品的进口和出口的情况,它的分工依据是相似的要素禀赋,规模经济和历史性偶然因素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

在技术差距论的基础上,雷蒙德·弗农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对外贸易分为三个阶段,产品创新阶段,该阶段产品的要素特征是技术密集型,产品成熟阶段,该阶段产品的要素特征是资金密集型,产品标准化阶段,要素特征转为劳动密集型。

近些年,世界市场产品的分工出现多层次的发展,不再是不同要素密集型产品间的分工,也有产品内分工,即某种产品的不同生产工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完成。

根据产品内分工理论,发达国家主要负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序和区段,发展中国家负责劳动密集型的工序和区段。

2.关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现状我国有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选用不同的方法,对出口商品结构问题做了研究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

第一类是选取某一种因素,研究其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金松柏、李健等人(2011)研究了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关系,认为出口商品结构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同时,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动方向又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朱敏、许家云(2013)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FDI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认为FDI的扩大,我国出口贸易的利润空间上升,出口商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刘君(2007)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测验,认为汇率对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第二类是综合各类影响出口商品结构的因素,研究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途径。

冯骥(2009)对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因素作出实证分析,认为GDP、技术、FDI 对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起正向作用,而汇率对其起到反向作用。

张前方、霍忻(2012)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问题作出了评价,认为需要综合利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技术引进的同时进行技术研发,从而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

胡颖(2011)综合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问题,认为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调整服务贸易结构③。

所以本文综合这两类研究方法,结合最新数据,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分析,首先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最后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影响出口商品结构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途径。

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发展现状(一)货物出口总额规模不断扩大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我国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地位不断提高,从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小国,逐渐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