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1都城谱系:先秦涿鹿黄帝建都之地。

今属河北省。

穷桑古少昊氏建都地。

在鲁北,今山东曲阜附近。

帝丘颛顼建都地。

该地在今河南濮阳市。

亳①帝喾建都地。

其建都之地在亳(今河南偃师县境)。

②商代都城之一至仲丁时迁都于隞(今河南郑州附近),后又有盘庚、武丁行都于亳。

原居亳地之人在周初已人居三处,而皆以“亳”名地,故有“三亳”之称(此据郑玄及孔颖达说;另有唐张守节等以为在今河面商丘的南亳、今山东曹县有北亳、河南偃师为西亳,皆为汤所迁,称“三亳”)。

周代此地称尸氏。

汉代于此置尸乡,属河郡偃师县。

其地遗有大沟,后世称尸乡沟。

平阳①帝尧建都地。

今河北唐县境。

②帝舜建都地。

③夏禹建都地。

④周代韩国都城。

⑤周代秦国之都。

唐①唐尧的国都。

②夏商时期唐国之都。

③周代唐国之都。

蒲坂一作蒲坂。

虞舜建都地。

《帝王世纪》载:“舜所都,或言蒲孤。

”陶虞舜之都。

阳翟①夏禹的国都。

②周代韩国都城。

阳城夏禹之都。

在今河南登封县告成镇附近,当因临近古阳城山(今告成东北之东岭山)而得名。

此外,禹都阳城之地望所在,尚有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市境)、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境)、泽州阳城(今山西晋城县境)、唐城(今山西翼城县境)等说,似均不如颖川阳城(登封)说证据充足。

安邑①夏禹之都。

即今山西夏县禹王镇附近,古称“故夏虚”。

②周代魏国都城。

地在今山西夏县禹王镇附近。

观或称灌、斟灌。

在今河南范县境。

斟灌或作斗灌。

夏代斟灌国之都。

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北。

斟鄩①亦作斟寻、鄩。

夏代禹之后裔斟寻氏之都。

在今河南巩县西南。

②或作斗寻。

夏代斟寻国之都。

在今山东潍坊市西南。

鉏夏代后羿之都。

穷石夏代后羿之都。

在今山西南部,当临近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境)。

原夏代都城之一。

①在今河南济源县境。

②周代原国之都。

在今河南济源县境。

老王夏代都城之一。

在今河南沁阳县境,与原(今河南济源县境)相近。

老丘夏代都城之一。

今河南开封市境有“老邱城”,或以为即夏都老丘之所在。

亦有人以为“老丘”当为“老王”之误,“老王”即“野王”。

在今河南沁阳县境。

西河夏代都城之。

地在今山西河津县境,临于西河。

顾①夏时顾国之都。

在今河南范县东南。

②战国时期中山国之都。

在今河北定州市境。

缗夏代有缗氏之都。

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

其君为少昊氏后裔。

扈夏代有扈氏之都。

在今陕西户县北。

豕韦亦称韦。

古豕韦国之都。

在今河南滑县东南。

豕韦为彭姓国,祝融的后裔,夏帝少康时始受封。

仍有仍氏(亦作有戎氏、有?氏)之都。

该地临近于夏都西河(今山西河泽县境)。

亦有学者以为仍地当在今山东济宁东南。

邾古邾国之都。

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

邾为曹姓国,颛顼的后裔,后改称邹。

费①古费国之都。

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南亦有费邑,居费伯,在该后世有费亭。

②周代滑国之都。

蕃商人国都之一。

在今陕西华县境。

砥石商人国都之一。

商商人国都之一。

在今陕西丹凤县境。

东都商人国都之一。

其东都之所在,或以为在今山东泰山之下,或以为在卫之东界,今河南濮阳以东之地。

商丘商人国都之一。

在今河南濮阳市境,称帝丘。

相商代都城之一。

商王河禀甲即位后自隞(今河南郑州附近)而迁于相,至祖乙而再迁于邢(今河南温县境),商建都于相仅历河禀甲一世。

在今河南内黄县境。

亦有学者以为相之所在当为汉沛郡相县,即今安徽宿县一带等。

邺商人国都之一。

郼惾商人国都之一。

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一带。

其地古称“殷虚”。

隞亦作嚣。

商代都城之一。

商王仲丁即位后自亳(今河南偃师县)而迁于隞,至河甲而迁于相(今河南内黄县境)。

此外,亦有学者以为隞当在陈留浚仪县,即今河南开封市境,或以为当今郑州市城区所存古城址等。

2 先秦殷商代都城。

在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一带。

殷墟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小屯村。

《西本竹书纪年》载:“盘庚旬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自年,更为迁都。

自商亡后,其地荒废,遂称殷墟。

沫商都。

亦称妹。

在今河南淇县境。

邢①商代都城之一。

一般认为即今河南温县境,其地古有邢丘(即商都邢城之墟)。

②周代邢国之都,在今河北邢台市境。

赞茅亦作欑茅。

商的国都之一。

在今河南修武县境。

奄①商代都城。

在今河南新乡市西南;或以为即古奄国之地,在今山东沂水或曲阜。

②商代奄国之都。

骊古骊戎国之都。

在今陕西临潼东。

彭戏或作彭衙、庞戏,省称彭、庞。

西彭戏氏之都。

在今陕西澄城西北。

蒲古蒲国之都。

在今山西隰县西北。

蒲为隗姓国,赤狄别支。

邽古邽戎之都。

在今甘肃天水西南。

封戎为西戎的一支。

冀①古冀国之都。

在今山西河津县东。

②古冀戎国之都。

在今甘肃甘谷县东南。

代古代国之都。

在今河北蔚县东北。

代为姜姓国。

北狄的一支。

皖古皖国之都。

在今安徽潜山县境。

诸古诸国之都。

在今山东省诸城西南。

诸为姒姓国,或说为彭姓国。

梅里商末周初吴国之都。

梅里所地,《吴越春秋》、《越绝书》及《皇览》等以为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北;《括地志》及《吴地记》等则为当在无锡县界梅里村,该地存在太伯冢等遗迹。

舒古舒国之都。

在今安徽舒城县境。

舒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

江古江国之都。

在今河南息县西南。

江为嬴姓国,伯益的后裔。

须句一作须朐。

西须句国之都。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

须句为风姓国,太皞的后裔,周时居此。

毛周代毛国之都。

在今河南洛阳市境。

毛为姬姓国,始封君叔郑为周文王之子。

毕周代毕国之都。

在今陕西咸阳市北。

毕为姬姓国,始封君毕公为周文王之子。

后国灭。

该地古有毕原,或称毕陌。

应周代应国之都。

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薛庄乡?阳镇一带(已没入白龟山水库)。

钟离一作终黎。

古钟离国之都。

在今安微凤阳县东。

钟离为嬴姓国。

谭古谭国之都。

在今山东济南东南龙山镇。

谭为嬴姓国,少昊氏后裔。

薛古薛国之都。

在今山东滕州市南。

薛为任姓国,黄帝的后裔。

南郑周穆王居地。

在今陕西南郑县境。

随古随国之都。

在今湖北随州市区。

宿古宿国之都。

在今山东东平县东南。

宿为风姓国,太皞的后裔。

杞商周时杞国之都。

在今河南杞县境。

杞为姒姓国,成汤代夏桀而称王。

共古共国之都。

在今河南辉县境。

共为商末侯国。

或说为共工氏的后裔。

逢古逢国之都。

在今山东青州市西。

逢为姜姓国,始封君为逢伯陵。

昆吾古昆吾国之都。

昆吾氏以善作陶、冶铜称世,夏代为侯伯。

其已姓,为祝融氏的后裔。

惾一作三?。

古三?国之都。

在今山东曹县东北。

三?为董姓国,祝融的后裔。

三?即“?”。

虞古有虞氏之都。

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

有虞为姚姓国,始封君商均为帝舜之子,夏禹封之。

后太康失国,少康奔有虞(其时夏都安邑,在今山西夏县境)。

封古封国之都。

在今河南封丘县境。

封为姜姓国,炎帝的后裔。

茅①古茅戎之都。

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南。

茅戎为戎的一支,商周时有存。

②周代茅国之都。

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

鄅古鄅国之都。

在今山东临沂北。

鄅为坛姓国,禹的后裔。

鄫或作缯。

又称缯衍。

古鄫国之都。

在今山东枣庄市东。

鄫为姒姓国,禹的后裔,始受封于夏代,继存于商周时期。

缯衍即“鄫”缯古缯国之都。

在今河南方城县境。

缯为姒姓国,周代有存,为申的盟国。

鬲古有鬲国之都。

在今山东德州东南。

鬲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

寒或作韩。

古寒国之都。

在今山东潍坊东北。

寒为?姓国。

3 先秦韩周代韩国之都。

在今山西河津、万荣二县之间。

周初封韩侯于此,为姬姓国。

莘①古已姓莘国之都。

在今山东曹县西北。

其为少昊氏后裔,夏鲧娶有莘氏之女而生禹。

②古姒姓莘国之都。

在今陕西郃阳县境。

其为夏禹的后裔,始封君为启的支子。

根牟古根牟国之都。

在今山东沂南县东南。

根牟为曹姓国,颛顼的后裔。

古桐国之都。

在今安徽桐城县北。

桐为子姓国,殷王支庶的后裔。

或说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

周时有存。

钟吾或作司吾。

古钟吾国之都。

在今江苏宿迁县北。

周时有存。

司吾即“钟吾”。

房一作防。

古房国之都。

在今河南遂平县境。

房为祁姓国,始封君为帝尧之子丹朱。

夏商时有存,周时相沿。

防即“房”。

黎古黎国之都。

商代有九黎的后裔居黎,在今山西长治西南。

杜或作屠。

古杜国之都。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杜为祁姓国、帝尧陶唐氏的后裔,周代为唐杜氏(或作荡杜、汤杜)。

屠即“杜”。

吕古吕国之都。

在今河南南阳市西。

吕为姜姓国,炎帝的后裔。

鄟古鄟国之都。

在今山东郯城县东北。

周时有存。

周简王元年(公元前585年),鲁灭?。

后地归于鲁。

今山东沂水县北。

郯古郯国之都。

在今山东郯城县境。

郯为已姓国,少昊氏的后裔。

历夏,商而存至周。

崇古崇国之都。

在今陕西户县境。

商末,周文王伐崇,而在其附近筑丰邑。

糜古糜国之都。

在今湖南岳阳市境。

糜为高阳氏后裔。

周时居此。

麇古麇国之都。

在今陕西白河县东南。

麇国为高阳氏后裔。

周时居此。

逼阳古逼阳国之都。

在今山东枣庄市南。

逼阳为妘姓国,祝融的后裔,始封君为祝融之孙求言。

夏商时期有存,周时相沿。

桧古桧国之都。

在今河南密县东北。

厉或作赖。

古厉国之都。

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

厉山氏或说即神农氏,起于厉山(或作烈山),而为炎帝。

其后裔相沿居此。

赖即“厉”。

蓼①古蓼国之都。

在今河南唐河县南。

蓼为已姓国,祝融的后裔。

周时居此。

春秋时期灭于楚,改称湖阳。

汉置湖阳县,属南阳郡。

郡该地后世有湖阳城。

②古蓼国之都。

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

蓼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

或说为姬姓国,高阳氏才子庭坚的后裔。

绞古绞国之都。

在今湖北郧县西。

绞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

周时居此。

春秋时期灭于楚。

巴古巴国之都。

在今四川重庆北。

原为黄帝支庶居地。

蜀古蜀国之都。

在今山东秦安市西。

商周时有存。

夷古夷国之都。

在今山东即墨县西。

夷为妘姓国(据《世本》)。

古时夷多用为泛称,此为特指。

义渠古义渠国之都。

在今甘肃庆阳西南。

义渠为古西戎之国,或称义渠之戎。

商时有存,周初义渠君曾入朝周王。

孤竹古孤竹国之都。

在今河北卢龙县境。

孤竹群姓墨胎氏,为炎帝的后裔。

祝一作铸。

古祝国之都。

在今山东肥城县南。

祝为祁姓国(或说为姬姓)、帝尧的后裔、周初褒封于此。

后国灭。

铸即“祝”。

纪古纪国之都。

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

纪为姜姓侯国,古器铭作已。

鄀古鄀国之都。

在今湖北钟祥县北丰乐镇。

鄀本为秦、楚界上小国,在今河南淅川县境,后迁于此(或说有二鄀国并存),为楚国所灭。

卢古卢国之都。

据《尚书•牧誓》传所释,卢在西北。

今四川雷波县境古有泸水,或以为即古卢国都的所在。

谷古谷国之都。

在今湖北谷城县西北。

郧古郧国之都。

在今湖北安陆县境。

郧为嬴姓国,祝融的后裔。

周时居此。

春秋时期灭于楚。

英古英国之都。

在今安徽金寨县东南。

英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夏禹时封。

徐古徐国之都。

在今江苏泗洪县南。

徐国,或称徐方、徐戎、徐夷,为赢姓国,伯益的后裔。

夏商时期有存,周时相沿。

微古微国之都。

据《据尚书•牧誓》传所释,微在巴蜀之地。

或以为微通眉。

当在今四种眉山县境。

4 先秦彭古彭国之都。

在今徐州市境内。

其建国者史称彭祖。

庸古庸国之都。

在今湖北竹山县境。

髳古髳国之都。

据《尚书•牧誓》传所释,髳在巴蜀之地。

今四川汉源、冕宁县之间古有旄牛城,或以为即髳都所在。

濮古濮国之都。

濮为西南部族,因族属众多,故称“百濮”。

今云南会泽县古有濮人邑、濮人家,或即为其中心居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