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货币需求与供给本讲内容概要第一节货币需求第二节货币供给第三节货币本质第四节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定义“货币需求”是指经济部门(个人、企业)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M d 表示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没有剔除物价水平变动影响的货币需求,即直接以名义货币来表示的货币需求。
实际货币需求则是指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后的货币需求,即用货币能够购买到的实际商品和劳务来衡量的货币需求。
二、货币需求理论(1)货币数量论M d V=PY其中: V 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 表示价格水平Y 表示一定时期产出(GDP)意义:在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与价格水平等比例变化。
(2)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有三种动机交易性动机:与收入成正比预防性动机:与收入成正比投机性动机:与利息成反比M d /P=L1(Y)+L2(r)(3)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认为,决定货币需求的是一个人的永久收入而非当期收入。
除此以外,债券和股票收益率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三、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1)收入(2)利率(3)其他资产的收益率四、货币流通规律马克思认为,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M)取决于三个因素:待销售的商品数量(Q);商品价格水平(P);货币流通速度(V),用公式表示为M=PQ/V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不仅表达了决定货币需要量的因素,同时也反映了货币需要量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1)当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即商品价格总额越大,所需的货币数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
(2)当商品价格总额不变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即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少;反之,就越多。
例:费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强调的是()。
A.恒常收入的影响B.资本的影响C.利率的主导作用D.汇率的主导作用答案:A例: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变量是()。
A.基础货币B.超额储备C.利率D.货币供应量答案:C例:凯思斯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受未来()的影响。
A.利率不确定性B.收入不稳定性C.证券行市不稳定D.国家政策答案:A第二节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的定义1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和创造货币的行为,是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定时点上由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等持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应的货币存量总额。
2 货币供给量有名义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供给量之分。
名义货币供给量是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而实际货币供给量则是一定时点上剔除了物价因素影响后的货币存量。
二、货币层次1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总量指标M0=流通中的现金M1(狭义)= 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广义)=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2 简化版记忆M0= 流通中的现金M1(狭义)= M0+活期存款M2(广义)= M1+定期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三、货币创造过程1“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2 客户A将100元存到了工商银行,假定存款准备金率10%,工商银行给客户B贷款90元,客户B要把这90元存入了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交足了存款准备金后,又将81元贷款给了客户C。
如此不断继续会创造多少新的存款?3 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指客户最初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
“派生存款”指银行由发放贷款而创造出的存款,是原始存款的派生和扩大。
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存款准备金率-原始存款四、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
“货币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上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五、货币市场均衡即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我们在现实经济中看到M1,M2数据都是货币市场均衡的结果。
在理论假设不满足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并不能任意控制货币数量。
例:国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
A.银行活期存款B.银行定期存款C.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D.银行储蓄存款答案:A例:根据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属于M2而不属于M1的有()A.银行活期存款B.银行定期存款C.流通中的现金D.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E.股票答案:BD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求的影响是()。
A.增加货币需求B.减少货币需求C.增加货币供给D.减少货币供给答案:D第三节货币的本质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1 简单的价值形式2 扩大的价值形式3 一般价值形式4 货币形式二、货币的本质从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商品,但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三、货币的职能1 价值尺度价值尺度就是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量的大小,这是货币首要的基本职能。
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商品的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这就像衡量长度的尺子本身也有长度一样。
2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买卖之间充当了交易的媒介。
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中,可以克服物物交换在买卖时间和空间上要求的一致性和双方互需对方产品的局限性,使交换的效率提高了。
3 储藏手段储藏手段是指货币暂时离开流通领域被人们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储存起来的职能。
货币之所以能被储存,是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它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可以在任何时候与任何商品和劳务相交换,储藏货币就是储藏价值。
当货币被人们储藏起来时,货币就起着储藏手段的作用。
4 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货币有清偿债务,支付税金、租金、工资等职能。
这个职能产生于商品赊购赊销的交易方式中,是补充商品交换的一个环节。
当商品交换不能在同一时间、地点、层次进行时,就很难解决债务问题。
以货币作为标准,就可以签定契约、记下账目、延期支付。
5 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由于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货币流通超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于是货币便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四、货币制度的演变1 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其主要内容是: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的名义价值和所含银的价值相等,属于足值货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具有无限法偿的效力;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2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具体有三种形式,即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形式。
以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金币的名义价值和所含黄金的价值相等,属于足值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具有无限法偿的效力;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辅币和银行券可以与金币自由兑换。
(2)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是指国内市场不铸造、不流通金币,只流通代表一定数量黄金的银行券,黄金集中由政府储存,银行券只能有限制地兑换金块。
(3)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是指国内市场没有金币的铸造与流通,流通的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用外汇在外汇基金保管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3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纸币制度)1929—1933年,发生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使金本位制破产,各国先后实行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是指以纸币为本位币,而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例: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属于()。
A.自发的浮动汇率制度B.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C.人为的浮动汇率制度D.人为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答案:B例: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规律可表示为()。
A. Md=L1(Y)+L2(i)B. PT/V= MdC. Md=f(Yp,W;rm,rb,re,1/p.dp/dt;u)PD. Md=kPY答案:B第四节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目标1、稳定物价2、经济增长3、充分就业4、平衡国际收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例: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
A.保持国家外汇储备的适度增长B.保持国内生产总值以较快的速度增长C.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D.保证充分就业答案:C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又称为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中间变量等,它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和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之间的变量指标,货币政策目标一经确定,中央银行可以按照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的三大原则选择相应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的变量指标包括:1.利率2. 货币供应量3. 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4、通货膨胀率从199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货币供应量定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例:我国中央银行现阶段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A.货币供应量B.控制通货膨胀C.信贷规模D.充分就业答案:A三、货币政策的工具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2.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1)消费者信用控制。
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包括规定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首付最低金额,还款最长期限,适用的耐用消费品种类等。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抑制过度投机。
例:某国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对居民提供汽车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是40%,最长还款期限是5年,这种规定属于()。
A.消费者信用控制B.证券市场信用控制C.间接信用指导D.直接信用控制答案:A3.直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其手段: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4.间接信用指导间接信用指导即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其中: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商业银行提出信贷增减建议。
窗口指导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影响力往往较大。
例:法定存款准备金应该等于()。
A.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B.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总额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原始存款总额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