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答疑汇编--问题举例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答疑汇编--问题举例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答疑汇编-- 问题举例1、在条文说明中的第3.3.1 中的第3 款:“应首先考虑与桥涵相连的公路路段的路基宽度,保持桥面净宽与路肩同宽。

”主要疑惑是:路肩指的是硬路肩还是土路肩?2、规范第3.3.2 条中规定:“在不通航和无流筏的水库中区域内,梁底面或拱顶底面离开水面的不应小于计算浪高的0.75 倍加上0.25m。

”问题如下:(1)以上条款中的0.25m 指的是在浪高的0.75 倍上加的一个安全值,还是指高于支承垫石顶面高度0.25m?(2)在水库区域内的通航桥的不通航孔,以上条款是否适用?(3)此处的水面是指计算水位还是最高洪水位?(4)最终梁底净空是否需要满足第 3.3.2 条中的所有条款?即是否需满足该条最后一段所要求的并同时满足表3.3.2 的要求?3、(1)规范第3.3.6 条规定天然气管道不是顺桥过。

是所有的天然气管道不得过,还是对直径和压力有限制?在城市桥梁及城市郊区公路桥梁的设计中,此条经常不能满足。

(2)煤气管道是否等同于天然气条文取用?管道与桥梁的交叉如何考虑?高压线的定义是多少电压?4、(1)规范第3.5.8 条中纵坡大于1%的桥梁非常普通,对于空心板等大规模工厂化制作的上部结构,梁底水平如何操作(每根梁的纵坡可能都不同)?(2)规范第3.5.8 条中“某一规定坡度”具体数值是多少?对于纵、横坡较大的空心板桥,如果不能使用球冠支座,梁底只能做垫块,空心板预制比较困难,景观较差,如何处理?5、规范第3.6.4 条规定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面层(不含整平层和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

条文中,关于“不含整平层和垫层”的含义,如采用沥青混凝土桥面,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沥青混凝土下的混凝土铺装,只算是“整平层和垫层” ,可不按第3.6.4 条的厚度及强度要求;二是沥青混凝土下的混凝土铺装,不是整平层和垫层,是桥面铺装(根据条文解释,似这样理解也是符合精神的),应符合第3.6.4 条的厚度及强度要求。

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第3.7.2条“跨越河流或海湾的特大、大、中桥宜设置水尺或标志,较高墩台宜设围栏、扶梯等” 。

请问:(1)本条中“较高墩台”中的“较高”二字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幅度或范围,即“多高”才算“较高”?(2)本条中“较高墩台宜设围栏、扶梯等”中,设置围栏、扶梯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方便桥墩台的养护还是其他目的?7、规范第4.1.4 条:“作用的设计值规定为作用的标准值乘以相应的作用分项系数”。

相应的分项系数在规范中没有明确。

规范中只给出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

8、规范第4.1.7 条,短期组合中包括收缩徐变吗?9、规范第4.1.7 条规定:公路桥涵结构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ψ1j——第j 个可变作用效应的频遇值系数⋯⋯。

在该条款中,依然没有特挂——300t 等挂车荷载的频遇值系数,请问挂车作用效应的频遇值系数一般情况下该如何取值?10、规范第4.1.3 条与4.1.7 条中作用与其效应的频遇值系数是同一个值吗?11、规范第4.1.8 条的“弹性阶段截面应力计算”是什么意思?12、规范第4.3.1 条,对不同跨径组合,P K 如何取值?13、关于规范第4.3.1 条,不等跨连续梁P K 如何取值?14、规范第4.3.1 条,剪力效应是否包括以下内容:(1)条文说明所指下部结构计算:墩台、基础内力(轴向力、弯矩及剪力)。

(2)制动力引起的支座剪力(如:计算板式橡胶支座的剪切变形时计及的制动力,在有些算例中并未计及,我认为应计及。

)15、在作箱梁桥的空间有限元分析时,对于车道荷载(包括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进行空间布置时,一个车道荷载横桥向的分布宽度取多少,怎样布置?16、按照原规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021—85),汽车荷载是以汽车车队表示(汽车—超20 级等),我们在给使用单位提供用于标识桥梁承载力的限载标志时,可以以明确的重车吨位来标识。

但是现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的汽车荷载是由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组成,并且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被用于不同情况的桥梁结构设计。

那么,在此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向使用单位提供用于标识桥梁承载力的限载标志呢?可否用相应汽车荷载等级的车辆荷载来确定?17、根据第4.3.2 条,一个基频,对应一个冲击系数,计算冲击系数,只提到结构基频(一个结构只有一个基频),而且条文说明中强调“只要桥梁的基频相同,在同样的汽车荷载下,就能得到基本相同的冲击系数。

”但后面的条文说明中,对于连续梁的正负弯矩区给出两个冲击系数,没有解释原因,公式中也没有解释对于不等跨连续梁ι值如何取值(比如不等跨等刚度连续梁)。

通过一些文献,我们发现连续梁正负弯矩应该采用不同的频率,但不知道哪些文献应该是规范认可权威的。

如果规范认为计算正负弯矩区应该采用不同的频率(不单是基频,规范中只提到基频),那么规范应解释啊,或麻烦提供一些规范认为可以参考的文献。

18、(1)规范第4.3.5 条未涉及非机动车荷载的选取原则,如何与人群荷载结合作用?(2)对跨径不等的连续结构,以最大计算跨径为准。

按照此原则,若桥梁跨径为(50+150+50 )m ,人群荷载取值仅为 2.5kN/m 2,是否偏小 ? 19、规范第 4.3.1 条第 4款 1)中规定,车道荷载中集中荷载 P K 在计算剪力效应时要乘 1.2;第 4.3.6条汽车荷载 制动力计算时集中荷载 P K 要不要乘 1.2(因为汽车荷载制动力对桥梁支座、墩台等是剪力效应)?20、规范第 4.3.7 条中阵风系数和现行《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JTG/T D60-01 —2004)不一致处该如何取值? 风纵、横向是否叠加,还是考虑以某个角度吹?21、规范第 4.3.8 条未详细说明作用在桥墩上波浪力的作用标准值。

22、按规范第 4.3.10 条,采用混凝土桥面桥梁梯度温度效应计算值较大,北方地区桥梁采用混凝土桥面(无沥清 混凝土层)是否合适?部分低等级公路无沥青混凝土桥面桥梁是否需要处理?23、规范中第 4.3.10 条提到的“桥面板表面”可否理解为不参与结构受力的铺装层表面,这样,梁体顶面的温度 可根据铺装层厚度进行直线内插计算。

24、规范第 4.3.10 条中关于正温差变化的基数 25℃是否为桥面铺装层上顶面即行车道表面的温度,然后再按梯 度往下变化至上部结构上部、下部?25、规范关于温度梯度的问题:对于桥面铺装为 10cm 厚混凝土或桥面铺装为 10cm 厚混凝土加 10cm 厚沥青混凝土的桥梁, T 1 计算点是从混凝 土铺装表面还是从主梁表面起算?26、现我们就一连续刚构桥进行施工图设计,经过计算发现,上部结构箱梁的最大压应力均超过规范规定。

通过 分析, 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相对于旧规范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较大; 二是新规范中对于使用阶段的正应 力的规定,限制值为 0.5f ck ,小于旧规范的限制值。

27、桥面上设置的护栏是否需要考虑汽车的撞击作用?如果需要,那么是否可以套用规范第4.4.3 条的汽车撞击力? 28、在使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 — 2004 )和《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JTG D60-01 — 2004)进 行抗风设计时,发现两本规范的附表 A 全国基本风速值表中,关于四川甘孜地区的基本风速取值规定不同,且 差别较大,请问在设计时按照哪个值取?29、(1)规范第 1 章总则第 1.0.6 条第 2 款,短暂状况涉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而规范第状况的应力验算内容, 规范中没有关于短暂状况下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计算内容详细说明,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作了很详细的说明。

关于这点,存在疑问。

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应力验算, 我把他理解为三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条,持久状况、短暂状况的设计验算内容“该状况桥涵应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作用极限状态设计”如改为该状况桥涵应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及相关的应力验算” 30、《公路钢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 —2004》中抗渗等级 W6 与《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 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05》中抗渗等级 S6及试验室所出示的报告 P6 这7 章只规定了短暂 而持久状况下的承 第 1 章总则第 1.0.6 ,是否妥一点?三个参数所代表的含义是否相同?何处有参考可查出相关数据?3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 —2004)第3.2.3 条,关于钢筋种类,我们目前使用较多的为R235 和HRB335 钢筋,用于桥梁结构。

因为我们较少应用HRB400 钢筋,所以想咨询一下,目前HRB400 钢筋用于桥梁结构(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应用情况如何?除强度以外,焊接、冷弯等各项抗震构造措施指标用于桥梁结构是否稳定,可靠?32、新规范是否与旧规范一样对板根部的a值按不超过l/3 控制?33、规范公式(4.1.3-4)、公式(4.1.3-5 )中的t 是相同的,均取跨中板厚。

不考虑承托。

板支承处附近几乎不存在弹性分析,不考虑车轮分布重叠。

仅在跨中考虑车轮分布重叠,板支承处及板支承处附近(即过渡段)不考虑车轮分布重叠,这样理解对吗?34、规范第4.1.4 条规定:装配式铰接斜板桥的预制板块,可按宽为两板边垂直距离,计算跨径为斜跨径的正交板计算,而在《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梁桥(上册)》第182 页,装配式斜交简支板桥的简化计算中,在计算斜交板桥的跨中弯矩时,还应乘以斜交的折减系数kφ。

请问:按新规范规定,进行斜交板桥计算时,是否无需再进行折减系数的计算?按新规范规定的斜交板桥计算,是否与正交板桥计算无异?35、关于桥梁有效宽度,规范第4.2.2 条对连续梁翼缘有效宽度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又规定“对超静定结构进行作用效应分析时,可取实际全宽” ,如何理解?36、规范第4.2.3 条,关于有效宽度“对超静定结构进行作用(或荷载)效应分析时,取全宽”,有下面几点疑问:(1)“作用”和“荷载”二者的关系,应是包含不是并列,这样理解对吗?(2)“作用效应分析”的定义,本规范中包括应力、裂缝计算,《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中没有明确。

(3)适用于多箱吗?37、关于截面有效宽度,规范第4.2.2 条中“对超静定结构进行作用(或荷载)效应分析时,T 形(箱形)截面梁的翼缘有效宽度可取实际全宽” ,其中“作用(或荷载)效应”如何理解?例如:在进行多跨预应力连续梁各截面内力计算时采用全截面计算?其他荷载(不包括预加力荷载)产生应力,是否也可按全截面几何特性计算由组合内力产生的应力?38、规范第4.2.3 条“对超静定结构进行作用(或荷载)效应分析时,箱形截面梁的翼缘宽度可取实际全宽”,这句话如何理解?不是不说超静定结构就不需要考虑有效宽度,难道超静定结构就没有剪力滞效应吗?39、(1)钢筋混凝土梁计算裂缝时是否考虑有效分布宽度?如果全宽是1m,布10 根钢筋,有效宽度是0.8m,可布8 根钢筋,在计算裂缝时应该计算10根还是8 根钢筋?(2)在计算钢筋混凝土的承载能力的时候,是否要考虑有效宽度?就上面的情况说,即应该计算1m 宽度+10 根钢筋,还是0.8m宽度+8 根钢筋?(3)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力是否要考虑有效宽度?40、规范第4.3.1 条规定“计算车道荷载引起的拱的正弯矩时,拱顶、拱跨1/4 应乘以折减系数0.7”,经对比计算,公路—I 级汽车荷载计算的拱顶正弯矩乘以0.7 后小于汽车—超20 级荷载的正弯矩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