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5轮》—《力学篇》—《专题一力与运动》—《第三节牛顿运动定律》29页、例1.12大家再思考一下这道题,当成填空题做,有多个答案,也就是多个正确的速度—时间图像这道题,选自《高考物理1.5轮》——《力学篇》——《专题一力与运动》——《第三节牛顿运动定律》29页、例1.12 (考点:传送带+连接体,因为没有给出任何数量关系,所以分类讨论情况较多,若改为填空题,约有5个答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高考物理1.5轮》29页的这道多选题题目中,没有给出两个速度的大小关系,3种情况都有可能:你大、我大、一般大!也没有给出滑块P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或最大静摩擦力)与Q的重力之间的关系,也是3种可能:你大、我大、一般大!(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你可以说没有给出两个物块的质量关系,但不该说没有告诉2个物块质量谁大谁小,比较的不是2个物块的质量或重力,而是比较P滑块的滑动摩擦力和Q的重力)同样也没有指出传动带的长度是比较短?还是比较长?也就是说物块P离开传送带的情景,从离开的位置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从左边缘离开,另一种就是从右边缘离开既然是当做填空题做,想找出全部的情况,你可以参考选项中的正确选项,你也可以不考虑选项(也就是不看选项),直接从最特殊、最简单、临界情况、中间情况来考虑!最特殊的就是:两个速度大小相等,但P所受的绳子拉力一定是水平向左的,所以速度相等的时候,P相对于传动带的运动趋势(或方向)就是向左的,所以摩擦力水平向右,继续假设最特殊的,也就是此时摩擦力大小和绳子拉力相等!则传送带上的物块P,在运动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擦(这个动力)和水平向左的绳子拉力这个阻力,动力=阻力,合力为0,平衡,物块匀速,直到从传送带的右侧离开!(连接体模型,P匀速,Q也匀速,则绳子拉力也等于Q的重力)一条水平横线,没有比这更简单的图像了(速度不随时间改变),没有比这更简单的运动了(匀速直线运动),没有比这更特殊的条件和关系了!(物块初速度和传动带速度相等,物块P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Q的重力),这就是最特殊的,也就是临界中的临界,几个临界都撞到了一起,也必然是最简单的,也是解题时候,首先考虑到的!由特殊到一般,也就是由易到难,这才符合高效探索事物的规律!接下来,逐渐变为一般的不能再一般的情况!(1)假设物块的初速度比传动带的速度大,那么物块所受摩擦力将水平向左,和绳子拉力的方向一样,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都是阻力,在这里没有动力,物块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还是先考虑特殊的、简单的,假设传动带长度比较短,或物块初速度比较大,也就是物块一直到从传动带右端掉下去,都没有减到传送带那么小的速度!则全程就是一段匀减速直线,加速度始终不变!图像如下所示:1、刚才的第一个图像,标号是(1),漏写了,为了更加清楚,每个图像给标记一个序号。
2、为了清晰地表示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速度的变化,在同一个速度—时间坐标图中,还补画了传送带的速度—时间图像,做以对比。
(3)思考一下:这里的加速度大小是怎样来的?为何是这个力,除以这个质量?寒假广州集训的时候,讲到了:系统的合力除以系统的总质量!合力就是总动力减去总阻力!该着第(3)个图像了,在第(2)个的基础上,进行变动!物块的初速度还是比传动带的初速度大,也就是一开始,还是要匀减速直线的!但是半路某个位置或某个时刻,速度减到和传动带的速度相等了!老师多次提醒,共速时刻,摩擦力要突变,要格外注意!那么接下来,物块不可能加速,再超过传送带速度的!(除非是倾斜传动带,而这里是水平传送带),那么物块的速度要么和传送带一样、要么比传送带的速度小(也就是继续减速)!显然,共速之后,与传送带速度一直一样,一直共速到最后从右端离开,要简单一些,这就需要二者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或等于物块Q的重力,图像如下所示:继续第(4)个图像,还是按照没有选项,不参考选项,不看选项,完全当做填空题或大题,从最特殊到最普通,一步一步来思考!物块初速度大于传送带速度,物块先匀减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物块速度减到和传动带速度一样大了,接下来物块的速度又小于传动带速度了!(也就是说最大静摩擦力小于Q的重力,导致没有达到一直共速的愿望),则物块继续减速,但这时候要注意:物块继续减速的加速度和之前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不一样了,图像如下图所示:刚画的是第(4)种情况,1、我这里的2个加速度都表示大小 2、思考一下:第二个加速度,为何是这个分式? 3、我画的是物块的速度没减到0,就从传送带右侧掉下去了,也许是刚好减到0,就从传动带右侧掉下去了,也就是速度时间图像的第二段和时间横轴刚好相交、连在了一起,在这里,我就合二为一,视为一种情况了!我们先考虑最特殊的,是为了简单,有个最好的切入点!(也就是第1个图),接下来,我们的(2)(3)(4)图,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画的,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想到一个,跳过去画一个,没有挨着来,这样很容易重复了或者漏掉情况,或者为了避免漏掉,检查了好几遍,浪费了很多时间!(1)图:匀速(2)图:一直匀减速直线(3)图:先匀减速直线、后匀速(4)图:先匀减速直线、再继续匀减速直线(2个加速度不一样)(1)(2)(3)图,是肯定在右端离开传送带!(4)图,先匀减直,再换一个加速度匀减直,最后减到0之前(或刚好减到0),如果滑到了最右端,就从右端掉下去了,也就是(4)图。
但是,反过来,如果速度减到0的时候,还没滑到最右端,还在半路某个位置呢?那接下来,该怎么运动呢?肯定有学生会回答:这时候摩擦力就是动力了,也许靠着摩擦动力的拉动,继续向右匀加速直线,速度从0开始向右加速,然后还是从右端离开,然后在草稿纸上画了一个下面这样的速度时间图像:但,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或情景!为啥呢?如果物块P能够在摩擦动力的拉动下,速度从0开始,还能继续向右加速,则说明:滑动摩擦力(或最大静摩擦力)是大于Q物块的重力的!那么P在减速的时候,减到和传送带速度一样,就可以匀速了,不必继续减速了!当初没有保持共速,就是因为Q的重力比较大,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或滑动摩擦力比较小,所以物块继续减速,那么减到0的时候,就要反向加速(也就是向左加速),最终必然是从左端离开,速度—时间坐标图如下图(5)所示:那么:物块的初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我们检查一下,这一大类情况所包含的各种情况,以上4个图(2—5)是否都已囊括了?(类的范畴比种大)一、一直匀减速(始终比传送带速度大)二、匀减速到传送带速度之后:1、与传送带共速(最大静摩擦力大于Q重力)2、没法共速、继续减速(最大静摩擦<Q重力)(1)能够滑到最右端,从最右端离开(2)滑不到最右端,就减速为0,然后反向加速!物块初速度>传送带速度,分析全面了:(2)、(3)、(4)、(5)!物块初速度=传送带速度,且最大静摩擦力>Q重力,物块一直匀速,最后从右端离开!(就是第1个图),那么物块初速度=传送带速度,最大静摩擦力<Q重力呢??物块怎样运动??物块想和传送带共速,想保持相对静止,想一起匀速,但必须满足的条件是:静摩擦力=绳子拉力=Q重力!如果满足不了,则物块开始匀减速直线运动,也许速度没减到0,就从右端离开了,也许减到0的时候,还没滑到最右端,则开始反向加速,最终从最左端离开!速度—时间坐标图,如下所示!从图像形状(也就是运动性质)来看,左图和(2)图是一样的,都是全程匀减速直线,只不过2个加速度不一样大,初速度也不一样大。
我们不妨把刚才的分别标记为(6)和(7),当然,原题的选项,是没有斜率具体值的,如果画一个和(2)(6)一样的图像,也没标注初速度是大于传送带还是小于,你是无法区分是(2)还是(6)那么,如果物块初速度<传送带速度呢?物块接下来:匀速?加速?减速?当然是由受力来决定的!既然初速度比传送带小,那么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第一阶段):摩擦力肯定水平向左!且已经有相对速度了,就是滑动摩擦力,如果滑动摩擦力大于Q重力,加速!等于:匀速!小于:减速!匀速最简单,就一直匀速下去,直到从另一端(也就是右端离开)!如果加速或减速,要略微麻烦一些,也就是需要进一步分类讨论!现在已经是晚上11点了,最后没讲完的,就当做课下作业了!同学们画完之后,可以发到群里!总之,这道题的图像,当做填空题,把斜率和初始速度都标注上,情况有10种左右,大概还没见过分类讨论,有10种的题目呢!所以这道四川高考题,也算是匠心独运了,当然也是一个老的模型了,所以被收录在《高考物理1.5轮》这本书中了,没讲完的部分,明天继续,小伙们晚安!任何问题,随时群里留言或私聊!QQ、微信都可以!同时想一下,这道:连接体+传送带,是如何与倾斜传送带等效的?从排列组合的角度来看,物块初速度和传送带速度有3种关系,最大静摩擦力和Q重力有2种情况,传送带长度有足够长和比较短2种情况,最后就是12种情况!当然,从性质上来说,这12种有一类的,有需要合并的,但传送带的长度有时候又需要分3种情况进行讨论,最后画出来之后,不考虑斜率(加速度大小)的具体值,大约也是10种左右的图像,小伙伴们可以画一画!这个题,完全等效于在倾斜的传送带底端,给物块一个斜向上的初速度,传送带的速度与物块初速度方向相同,2个速度大小关系,没说!摩擦系数和倾斜角正切值的大小关系,也没说!传送带是不是足够长,也没说!条件足够开放,尽情地分类讨论,情况足够多!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如果学生或老师注重总结归纳,这个经典的老模型(传送带,实在太老了),肯定做过!如果老师想真正锻炼学生,就应该给的已知条件越少越好,让学生进行各种假设和讨论!如果想锻炼学生的很好的过程分析能力,应该让学生再画出所有情况的速度时间图像,而不仅仅是去计算出其中的一两道题,如果学生的思维灵活,注重等效思维,喜欢抓住问题的本质,就能看穿连接体放在传送带上,看上去很新鲜,实际就是倾斜传送带的变形而已!所以这道题,高考之前,必然有很少一部分学生,确实做过!每当遇到一个经典的问题的时候,有心的学生,就想把它变一变,有的学生说:这道题如何往简单了改编呢?还有学生说:这道题如何往复杂了改编呢?先说复杂:有的学生说,既然等效为倾斜传送带,那么小物块一开始放的位置由最底端改为中间某个位置呢?也有学生说,干脆在倾斜的传送带上来个连接体吧,滑块可以安在下端或上端,另一个物块也是竖直方向运动,也就是绳子给传送带上的物块拉力方向,或者一直沿着斜面向上,或者一直沿着斜面向下!1、首先,物块的初始位置,改为倾斜传送带的中间某个位置,是没啥意义的,所以这种变式是几乎无效的,我们需要舍去、不必讨论!2、如果给倾斜传送带上的物块连接一个平行于传送带的轻绳,轻绳跨过定滑轮,另一端也连接一个物块,那么这个物块通过绳子给传送带上的物块的拉力沿传送带斜向下,倒不如斜向上更值得命题!这时候,也可以让传送带最底端释放的物块的初速度变为0,开始讨论其运动情况,明天把题目画给同学们!3、如果往简单了改编,或者说想掌握好传送带这一大类题目,就可以通过穷举法(或排列组合方式)把所有情景罗列出来,且给的已知条件越少越好,这样分类讨论的情况就越多,画出每种情况,物块的速度时间图像!传送带可倾斜、可水平!物块可以有初速度、无初速度,物块初速度方向与传送带可以同向或反向,若同向,可比传送带速度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