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皮肤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及深部二大类。
浅部真菌病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临床很常见。
深部真菌病主要是皮下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
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等。
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还有吗啉类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等。
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
剂型有乳膏、软膏、散剂、凝胶剂、溶液剂等( 关于制型的选择) 。
为了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维持1〜2周。
为了减轻炎症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并用的是中效至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
如伊曲康唑一日100mg,连续15日,或100〜200mg/次,一日2次,连续7天。
也可用特比萘芬250mg/ 日,1 〜2 周。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头癣(tinea capitis) 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
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以及脓癣。
头癣应采取综合治疗,即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剃发消毒联合应用。
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口服药物灰黄霉素为首选药,儿童一日15〜20mg/kg 口服,成人0.6〜0.8g/ 日,分3次口服,连续服药3〜4 周。
若对灰黄霉素过敏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口服。
伊曲康唑成人一日100〜200 mg,儿童一日3〜5 mg/kg ,,餐后立即服用,疗程4〜6周。
特比萘芬成人一日250mg,儿童体重小于20kg 者,一日62.5mg,体重20〜40kg,一日125mg, 疗程4〜6 周。
脓癣治疗除内服抗真菌药物外,急性期可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有细菌感染需加用抗菌药,注意切忌切开引流。
服药结束后进行真菌镜检,如病发真菌镜检仍阳性,需延长疗程。
以后每10〜14天复查1次,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认为治愈。
外用5%〜10%硫磺软膏或其他抗真菌外用制剂,搽遍整个头皮,一日2 次,连续2 个月。
甲真菌病及其药物治疗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 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其他霉菌侵犯甲板所致的病变。
其中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的病变又称为甲癣(tinea unguium) 。
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以及拔甲治疗等。
不同类型的甲真菌病治疗选择不同。
口服药物治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真菌病,无口服禁忌者,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
一线药物推荐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一日250mg,口服8〜12周,指甲用药8〜10周,趾甲用药12〜16周。
伊曲康唑有两种用药方式。
冲击疗法为每月第一周服药,一日服400mg分2次,后三周停药,指甲真菌病需口服2〜3个周期,趾甲真菌病需3〜4个周期。
还可以一日服药200mg,连续2〜4个月。
其他还可选用的药物包括:氟康唑、酮康唑和灰黄霉素。
但是,酮康唑和灰黄霉素肝毒性大,不推荐用于甲真菌病的治疗。
外用药物适用于远端甲下型甲真菌病,甲根部未受累的患者,或者口服禁忌患者。
包括5%阿莫洛芬甲涂剂或8%环吡酮甲涂剂等。
外用抗真菌软膏由于药物不易透入甲板,不推荐使用。
对于病甲较厚,外用药物不易透入者可以联合应用40%尿素霜封包或者外科拔甲等方法。
对于顽固性和复发性甲真菌病,推荐同时应用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联合治疗。
花斑糠疹及其药物治疗花斑糠疹(pityriasis versicolor) 俗称“汗斑” ,是由马拉色菌(Malassezia spp) 累及皮肤角质层所致的慢性浅部真菌病,皮损表现为色素沉着或减退斑、表面覆盖有细小糠秕状鳞屑。
治疗可用酮康唑洗剂、联苯苄唑洗剂、二硫化硒洗剂等治疗。
方法是洗浴时使药液在患处放置20〜30分钟;隔日一次,连续2 周。
外用咪唑类药物如联苯苄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酮康唑及丙烯胺类特比萘芬等也是可选择的药物。
若外用疗法失败或感染广泛,则需要系统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伊曲康唑,200 mg/日〜400mg/日,治疗应坚持到真菌培养阴性为止7天〜14天,以后可改为每月一次服200mg〜400mg 伊曲康唑,也可一次顿服氟康唑400mg 。
皮肤念珠菌病及其药物治疗皮肤念珠菌病(cutaneous candidiasis) 是由念珠菌属引起的。
好发于身体潮湿的部位,如趾间、皮肤间擦部位、口角、外阴部等。
可外用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酮康唑治疗;也可外用特比萘芬。
外用制霉菌素对念珠菌病同样有效。
反复感染的念珠菌病需要系统治疗,通常使用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皮肤病常用药物克霉唑Clotrimazole【适应证】体癣、股癣、手癣、足癣、花斑癣、头癣、以及念珠菌性甲沟炎和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注意事项】哺乳期、妊娠期妇女慎用。
避免接触眼睛。
【禁忌证】尚不明确。
【不良反应】偶见局部刺激、瘙痒、烧灼感、接触性皮炎,皮肤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等。
偶见过敏反应。
【用法和用量】外用:一日2〜3次。
体股癣疗程一般需2〜4周,手足癣需要4〜6周。
口服:阴道念珠菌病用克霉唑阴道片, 每晚一次,一次一片,10 天为一个疗程。
月经期停用。
【制剂与规格】克霉唑软膏:含克霉唑1%〜3%。
克霉唑溶液:1.5% 。
克霉唑阴道片:0.5 克。
益康唑Econazole【适应证】(1) 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所致的炎症性皮肤真菌玻(2) 伴有真菌感染或有真菌感染倾向的湿疹样皮炎。
(3) 甲沟炎。
(4) 念珠菌性口角炎。
(5) 尿布皮炎。
【注意事项】妊娠期妇女慎用,尤其是妊娠初始3 个月。
不推荐用于儿童。
治疗念珠菌病时避免局部紧密覆盖敷料。
【不良反应】偶见局部刺激、瘙痒、烧灼感、接触性皮炎,皮肤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等。
偶见过敏反应。
【禁忌证】与其它含有可的松类制剂一样,本品禁用于皮肤结核、梅毒、水痘或各种疱疹病毒感染。
【用法和用量】外用一日2 次。
制剂与规格】益康唑乳膏:1%。
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含1%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
咪康唑Miconazole【适应证】浅表真菌感染;皮肤念珠菌病;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注意事项】同克霉唑。
有心律失常者慎用。
【禁忌证】对本药过敏者;妊娠期妇女;1 岁以下儿童。
【不良反应】局部刺激症状如烧灼感、瘙痒等。
【用法和用量】外用一日2 次。
花斑糠疹可每天一次。
念珠菌性阴道炎用栓剂一次1 片,每天1〜2次,疗程7天。
【制剂与规格】咪康唑软膏:2%。
咪康唑阴道栓:100mg。
酮康唑Ketoconazole【适应证】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以及皮肤念珠菌病。
【注意事项】使用2〜4 周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停药并咨询医师或药师。
不得用于皮肤破溃处。
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
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儿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禁忌证】对酮康唑、咪唑类药物或亚硫酸盐过敏者禁用, 对本品任何组分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局部使用本品治疗一般耐受性良好,罕见的不良反应有:用药局部皮肤烧灼感、瘙痒、刺激、油腻或干燥,用药局部头发纹理异常,干燥或油腻。
有报道对头发受到化学损伤或灰发的患者,使用本品后可能出现褪色。
此外,偶见过敏反应。
用药部位可能出现由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用法和用量】乳膏:涂于患处,一日2〜3 次。
洗剂:(1) 花斑糠疹,一日1 次,连续5 日;(2) 脂溢性皮炎,一周2 次,每两次之间至少相隔3 日,连续4 周,然后间歇性给药以控制症状的发作。
【制剂与规格】酮康唑片:200mg。
酮康唑乳膏:2%。
酮康唑洗剂:(1)2% ;(2)1% 。
噻康唑Tioconazole【适应证】同克霉唑。
注意事项】同克霉唑【禁忌证】对本药过敏者。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局部刺激感、瘙痒等,极少数患者有过敏反应。
【用法和用量】噻康唑软膏:一日2~ 3次,涂于患处。
28%噻康唑溶液:治疗甲真菌病,一日2次,疗程6~ 12月。
【制剂与规格】噻康唑软膏:2%。
噻康唑乳膏:1%。
噻康唑溶液:28%。
联苯苄唑Bifonazole【适应证】用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及念珠性外阴阴道炎。
【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过敏体质者禁用。
【禁忌证】对本品或咪唑类药物过敏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皮肤局部过敏、红斑、瘙痒感,偶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用法和用量】涂于患处,一日1 次。
【制剂与规格】联苯苄唑乳膏:1%。
联苯苄唑溶液:1%。
联苯苄唑凝胶:1%。
舍他康唑Sertaconazole【适应证】由皮真菌、酵母菌、念珠菌、曲霉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如:体股癣、足癣。
【注意事项】同克霉唑。
【禁忌证】对硝酸舍他康唑或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局部刺激症状,如烧灼感、瘙痒、红肿等。
【用法和用量】涂于患处,一日2 次。
【制剂与规格】硝酸舍他康唑乳膏:2%。
萘替芬Naftiafine【适应证】真菌性皮肤病,如手足癣、体股癣、头癣、皮肤念珠菌病等。
【注意事项】本药不能局部用于口腔或阴道内。
本药仅供外用,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组织。
【禁忌证】对萘替芬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有局部刺激,如红斑、烧灼、干燥、瘙痒等,个别患者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用法和用量】涂抹患处,皮损表面及四周约2.5cm 宽的正常皮肤均应涂抹,一日1 次。
制剂与规格】萘替芬软膏: 1%。
萘替芬乳膏:1%。
萘替芬凝胶:1%。
萘替芬溶液:1%。
萘替芬散剂:1%。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10g) :盐酸萘替芬0.1 g ,酮康唑25 mg 。
特比萘芬:用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及皮肤念珠菌病等。
外用:涂于患处,一日1次,疗程体股癣2~4周,手足癣、花斑糠疹4~6周。
布替萘芬Butenafine【适应证】主要用于敏感真菌所致的手癣、足癣、体癣、股癣及花斑癣等。
【注意事项】同克霉唑;本药不能局部用于口腔或阴道内。
对其他丙烯胺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常见局部刺激、红斑、瘙痒、灼热感、刺痛、接触性皮炎等。
【用法和用量】涂抹患处,一日1 次。
【制剂与规格】布替萘芬乳膏:1%。
布替萘芬溶液:1%。
利拉萘酯Liranaftate【适应证】足癣、体癣、股癣。
【注意事项】不能局部用于口腔或阴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