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随堂练习(参考答案是正确)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
A、实现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B、培养其熟练的技巧C、认识大师D、享受大学教育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 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都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能力,因为()。
A、他们有名牌效应B、他们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思维方式C、他们有较好的教育条件D、他们有天才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B、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C、马克思创立的理论体系D、一种具有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 大师是指()。
A、有知识的人B、有高级职称的人C、有教养的人D、有新思想的人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5.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6. 智慧是()。
A、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统一B、一门生产知识C、很玄的知识D、不变的知识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7.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D、世界大观的简称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8.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B、一种方法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9. 反思是()。
A、反过来思考B、人们通过对自身实践和认识的结果进行反复思考,形成更深刻思想的过程。
C、反向思维D、反复无常,思潮起伏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0.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11.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1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13. 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14. “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物质”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观点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5.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16.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17. 《国语郑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近代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观唯心主义观点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8. 哲学上的本体论是指()。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一种观点C、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即认识论问题D、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理论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19.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D、矛盾有无同一性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0. 当今世界上四大思想家的共同点是:()。
A、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B、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C、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了D、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1. 包含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著作是()。
A、《资本论》B、《矛盾论》C、《实践论》D、《共产党宣言》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22. “虽然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表示这种态度的是()。
A、吉登斯B、哈贝马斯C、詹姆逊D、德里达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3. 英美中学联盟列出了20本必读书,其中一本就是()。
A、《共产党宣言》B、《论联合政府》C、《国家与革命》D、《德意志意识形态》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24. 二十世纪初以来流行美国的、以杜威、詹姆士为代表的一个哲学流派是()。
A、人本主义B、实用主义C、科学主义D、历史主义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表述为:()。
A、学习??学习??再学习B、传播??运用??发展C、学习??运用??传播D、实践??认识??实践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是:()。
A、物质B、认知C、科学D、实践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27.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唯物史观B、辩证统一C、对立统一D、人类中心论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28.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
A、阶级矛盾和阶层矛盾B、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C、生产矛盾和生活矛盾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9.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是:()。
A、自力更生,奋发图强B、发展生产,改善生活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30. 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或思想基础是:()。
A、自力更生B、发展生产C、唯物史观D、实事求是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31. 社会主义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B、GDP的增长速度C、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D、吸引外资的多少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32. 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最高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标准是:()。
A、GDPB、实践C、生产力D、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33.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B、实践C、增长D、人本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3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科学发展B、以人为本C、协调发展D、统筹兼顾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5. 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36. 把物质等同于原子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37. 对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38. 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C、一切自然现象D、客观实在性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3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或本质是()。
A、原子B、物质C、精神D、运动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40.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答题: A. B. C. D. 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1.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B、静止C、规律性D、可知性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4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质和量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3.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诡辩论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44.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45. 承认相对静止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46. 静止是指()。
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绝对的不运动D、静止是无条件的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47.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含义是()。
A、运动是变化的,静止是稳定的B、运动是客观的,静止是主观的C、运动是重要的,静止是次要的D、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8.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在于()。
A、无论何时何地运动无条件存在B、物质运动的存在是有条件的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D、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4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50. 形而上学认为静止()。
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存在运动之中C、不包含运动于其中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51. 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相对主义B、唯心主义C、诡辩论D、形而上学答题: A. B. C. D.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52.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