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哲)PPT课件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哲)PPT课件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 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 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正确地做事情比做正确的事情更重要
哲学同时也是方法论
二、为什么学习哲学
问题:
我们是否需要哲学?
哲学:有用?无用?
学哲学:有用?无用?
一句对于一切学哲学的人来说都是 至高无上的格言:
“我所知道的唯一 事情——是我的无 知。”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
“密涅瓦的猫头鹰”
在黑格尔看来,哲学就像密涅瓦 的猫头鹰一样,它不是在旭日东升 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 降临的时候才悄然起飞。
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智慧,它是 “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 它需要深沉的思考和深刻的体验,因此 它如同“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总是 在薄暮降临时才悄然起飞。
日本近代学者西周首先将 “philosophy”译成汉语 “哲学”,其含义为“爱智慧” 或“启发智慧”等。
日 本 学 者 西 周
现代汉语中许多西方概 念词汇基本上是由西周翻 译成汉字的。这是由于日 本的明治维新早于中国的 洋务运动,加之,当时中 国留日学生较多。在西学 东渐的过程中,就直接借 用了西周的汉字译词。由 于文化差异,也有许多误 解和误译。 西 周 旧 居
“哲学并不使人狂 妄和装腔作势,而是 使人谦虚。”
雅克· 路易· 大卫的油画《苏格拉底之死》: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主张无神 论和言论自由而被诬陷引诱青年、亵渎神圣,最后被判处服毒自杀。当时亲友 和弟子们都劝他逃往国外避难,均遭他严正拒绝,当着弟子们的面从容服下毒药。
我们是否需要哲学?
从人的需求角度而言,我们需要哲学。 从哲学的功能角度而言,我们需要哲学。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而言,我们需要学习 哲学。
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 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 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 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 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 辰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 生,做出说明。他们探 索哲理的目的是为了想 脱出愚蠢。”
《列子· 天瑞》中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意思是说,杞国有一个人 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将无处安身,因而
“同一句格言”
“动物听音乐”
“庙里的神”
“一个有文化的民族”, 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 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 没有至圣的神那样”。
哲学如同普照大地的阳光,它照亮 了人类的生活世界;使得人类生活显 现出意义的“灵光”。
“厮杀的战场”
基于哲学史上的多样的哲学 和分歧的思想之间的“彼此互相 反对、互相矛盾、互相推翻”的 “这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黑格 尔把哲学史比喻为一个“厮杀的 战场”。
黑格尔关于“哲学” 概念的理解
黑格尔说,哲学 的意义就在于引导 人们“尊重他自己, 并自视能配得上最 高尚的东西”,因 此学习哲学也就是 使“心灵沉入于这 些内容,借它们而 得到教训,增进力 量”。
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比喻
“庙里的神” “厮杀的战场” “花蕾、花朵和果实” “密涅瓦的猫头鹰” “消化与生理学”
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 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不但彼此 不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 但是,它们的流动性使它们成为有 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 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同样都 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同样的必要 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
哲学思想之间的相互批判,并不是一 无所获的徒然的否定,而是如同“花蕾、 花朵和果实”的自我否定一样,在否定 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因而哲学的历史是 哲学发展的历史。
整天郁郁闷闷,茶饭不进,睡眠不安。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试想:如果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麻木不仁、 毫无兴趣,人们还会有什么深刻的哲学思考?! 疑讶并不等于哲学,疑讶只不过是哲学活动的引线 或动因。我们之所以对某物感到惊异,是我们不理 解此物的性质及其价值,感觉莫名奇妙。正是这种 疑讶推动我们去探讨、研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 可见的万事万物,使我们从无知过渡到有知。
哲学即“爱智慧”(philosophy)
哲学是对智慧的爱
只有那些用哲学
的方法去感受和思
考着人生和世界的
人,才能真正领略
哲学的魅力所在。
(二)对“哲学”的不同理解
正如我们平常所说:“有 多少个观众就有多少个哈姆莱 特”一样,有多少个哲学家就 有多少个对哲学的定义。
柏拉图关于“哲学”概念的理 解
“消化与生理学”
逻辑学是使人“自觉到思维的
本性”,也就是自觉到思维运动的 逻辑。人们凭借思维的本性去思维, 但人并不能自发地掌握思维运动的 逻辑。这正如人是凭借消化的本性 去消化,但人并不能自发地掌握消 化的运动规律一样。
哲学智慧并不是“教人思维”, 而是使人自觉到“思维的本性”, 掌握思想运动的逻辑,从而获得真 理性的认识。
(一)词源考察
“哲学” (philosophy)这个词是个西方术 语。
–Philosophy由两部分构成,philo和sophy ,分别是 “爱”与“智慧”之意,故philosophy基本含义是 “爱智慧” –其后,拉丁语→英语→日语→汉语
(汉语词汇大部由日语而来:源自西方,途经日本)
–《朗文英汉双解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The study of the nature and meaning of existence ,reality, knowledge,goodness,etc. (哲学是对于存在、真实、 知识、善等的本质和意义的研究。)
(一)哲学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是神造 的
人是全身无毛 两腿直立行走 的动物
人是政治的动 物
人不是其所是 而是其所不是
人
人是唯一能得 神经病的动物
人是语言的 动物
人是向世界无 限开放的x
人是符号性的 动物
现实人的双重存在及其需要
1、自然存在及物质需求
“人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的身上。” ——马克思 “人来源于动物的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 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的多些或少些。” ——恩格斯
哲学作为“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 代”,不同时代的哲学,以及同一时 代的对生活意义具有不同理解的哲学, 总是处于相互批判之中,哲学史便显 得像一个“厮杀的战场”一样。
“花蕾、花朵和果实”
“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消逝, 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 同样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
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
专题二: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绪论
课 程 结 构
哲学 :1、2、3
第一章:唯物论与辩证法 第二章:认识论 第三章: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4、5
第四章:资本主义部分 第五章:帝国主义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6、7
第六章:社会主义问题 第七章:共产主义问题
2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哲学 二、为什么学习哲学 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思维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世界的感受和直 观不同。它既不是对于各种现象的简单描述, 也不是人们各种零碎的思想、观点的机械拼凑, 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连贯起来的理论体系。哲 学不仅要提出一定的观点、原理和原则,而且 要对这些观点和原则做出理论的解释,即不仅 要问“是什么”,更要问“为什么”?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无用、枯燥 的学问
切勿在哲学上自寻苦恼; 如果你不幸成为哲学家, 那么你最好去寻一个更 令人尊敬的工作而成为 一名护士,牧师,水管 工或马戏团的小丑。
对于一位哲学 家来说,最恶毒 的问题做什么?
有一个笑话,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有
三个人,分别是搞经济,搞政治,搞哲学 的。搞经济的是做蛋糕的,搞政治的是负 责切蛋糕的,搞哲学的是负责反思蛋糕做 的好不好,蛋糕切得好不好。
哈尔滨师范大学资深哲学教授孙幕天
(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世界 的普遍本质、一般规律进行探讨的学问。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问题:
1、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世界观? 2、是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世界观
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课堂作业1
你如何理解黑格尔关于 哲学的七个比喻?
结合其中一二,谈谈 自己对哲学的理解。
要求:写在笔记本上,200字左右,谈出自己 的真实感受。
冯友兰说,哲学 是一门“使人作为 人能够成为人”的 学问,而哲学以外 的学科,则是“使 人成为某种人”。
冯友兰:“哲学就是思想
思想的思想。”
哲学之“无用”,是因为哲学不 像其他学科那样,使人掌握某种专 门知识或技能,从事某中专门职业, 扮演某种特定角色,即成为某种专 门人才。 吉林大学资深哲学教授孙正聿 哲学之“大用”,则是因为哲学 的使命是使人成为“人”,也就是
“同一句格言”
“老人讲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
小孩子也会讲,可是对于老人来说,
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全部生活的意 义。即使这小孩也懂宗教的内容,可 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
还存在着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
真正掌握哲学智慧,不仅需要慎思明 辨的理性,而且需要体会真切的情感,需 要丰富深刻的阅历,这就像“同一句格 言”,在老人和孩子那里的含义不同一样。
柏拉图曾在《泰阿 泰德篇》指出:惊奇 是哲学家的标志,是哲 学开端。 他满蕴深意 地说:“哲学是由惊 奇而发生,在其注目之 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 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 现出来。由此,它把 自己展现为一种真正 解放性的力量。”
亚里士多德关于“哲学”的界说
亚里士多德这样说道: “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 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
一、什么是哲学
问题:
– 大家能否简单谈谈对于中学阶段所 学哲学,现在有些什么样的印象? – 谈一下学习哲学的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