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经济学的分化
• “据说,这一新学派的领导人李嘉图先生宣 称,能读懂他的书的人不会超过25个.或许 他的晦涩难懂是由于他的深奥,以至于能读 懂他的人已形成一个精通新语言的流派”。 • ——西斯蒙 第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基本思想:寻找最
佳途径,提高劳动生产力, 发展资本主义,增进资产阶 级的财富。
《原理》以抽象、难读著称
• 李嘉图说:“我在写文章这门艰难的学问 上没有得到进展,我认为我应当专心研习 这门学问。”“我切盼写出一些值得出版 的东西,但我诚恳地说,这一点恐非我力 所及”。“我发现最大的困难就是在最简 单的叙述中也不能避免混乱。”
日益尖锐
自发的经济斗争
空想社会 主义萌芽
二、李嘉图的生平和著作
• 李嘉图(1772~1823)出身于犹太族家庭。 • 斯密《国富论》的影响,对政治经济学发生 了兴趣,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当时英国突出 的经济问题是“黄金价格” 和“谷物法”。 李嘉图热心地参加了对这两个问题的辩论。 • 一生写过不少经济方面的论文与著作,其理 论观点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 于1823年因耳疾病逝,终年51岁。
李嘉图把劳动创造价值看作是分析整个 资本主义制度的出发点,揭示了工资和利 润、地租和利润之间的对立性,揭示了利 润率下降的趋势,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发 展的局限性问题。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思想为马克思所吸 收和改造,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1830年以后,古典经济学沿着萨伊 和李嘉图开辟的两个方向发展:辩护;调 和与折衷 辩护:法国的巴师夏(1801~1850) 和英国的西尼尔(1790~4864);否认劳 资矛盾,宣扬各阶级利益一致与和谐,或 以对交换领域现象的描绘来代替古典经济 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
谷 物 法 辩 论
•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修订的“谷物法”, 引起了对这一法令的辩论。“谷物法”是限制 外国粮食进口的保护贸易政策,它维持和提高 国内粮价,使地租增加,给土地所有者带来利 益。 • 粮价提高使货币工资上升,又限制了利润的增 长。因此,“谷物法”的存废成为资产阶级和 地主阶级斗争的一个突出问题。 • 李嘉图也积极参加了这一问题的辩论,对“谷 物法”提出尖锐的批评。1815年发表了《论谷 物的低价对资本利润的影响》;1817年发表了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22年发表了 《关于对农业的保护》,与代表土地贵族利益 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这场 辩论继续了许多年,直到1846年英国政府才废 除了“谷物法”。
•
调和、折衷:另一派是承认劳资之间 的矛盾,但采取折衷主义手法来加以调和, 表现在经济理论上就是综合的混合主义, 即把各种见解综合起来,其代表性人物为 约翰· 穆勒。
4、古典经济学研究中的新方向——西斯蒙第和马尔 萨斯 否定“萨伊定律”,认为资本的积累、生产 的扩大,会受到消费不足或者有效需求不足的限 制。因此,提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资本积累 才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否则,就会导致普遍的生 产过剩的危机。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机理论,提出 了刺激总需求以适应总供给的思想,为西方经济 学研究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范式,成为凯恩斯 经济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
同时萨伊继承了斯密的“收入构成价 值论”思想,利用斯密的三种收入构成价 值的理论,宣称工资、利润和地租有其各 自的来源,三者间和谐一致,不存在利益 上的对立。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耗费 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始终一贯地坚 持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并 运用这一原理来考察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
5、19世纪中期古典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一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出现:否定抽象演 绎法,对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和古典经 济学解释国家差异性的能力提出了疑问, 主张“历史的方法”,对古典经济学挑战 的结果,是历史学派在德国获得了暂时的 胜利。
•
二是来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挑战: 马克思经济学在批判继承古典经济学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强调一种全新的哲学分析 范式,用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全面 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历 史过渡性。表达了无产阶级要求改变现状 的愿望。
第一节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李嘉图
• 李嘉图是19世纪英国资 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杰出代表,近代国际 贸易理论的奠基人。
一、李嘉图时代的背景
1.英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就是从工场手工业 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过程。
2.社会阶级矛盾
地主阶级
改革议会
主导地位
矛盾
资产阶级
反封建斗争
废除谷物法
矛盾
无产阶级
1767~1832 1772~1823
萨伊使斯密的经济学说通俗化和系统化, 建立了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把政治 经济学划分为财富的生产、财富的分配和 财富的消费三部分。 提出“萨伊定律”,为斯密的经济自由 主义思想和资本积累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的 基本命题提供了理论根据。并对以后的经 济思想产生巨大影响。
亚当 · 斯密之后古典经济学发展、演 变的主要特点与线索 1、共同的理论渊源:斯密之后的英法古典
经济学家,都以《国富论》作为自己理论的出发 点。经济理论获得进一步发展,变得完备而系统。
√继续探讨国民财富增长问题
√继续完善政治经济学体系
√从斯密理论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经济思 想
2、古典经济学走向分化——1830年以前 (萨伊 和李嘉图 )分别对古典 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但由于立场不同,对于斯密遗产的评 价和利用,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途径 和前景的看法,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导致 古典经济学的分化。
黄 金 价 格 辩 论
背景:长达20年的英法战争,使英国国库亏空,英政府 大量发行银行券以弥补亏空,结果引起黄金价格上涨, 银行券贬值,物价上升。1797年英国政府实行了《银行 限制法》,停止银行券兑现黄金。
李嘉图撰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对这种状况进行了分析与 抨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奠定了其货币理论基础。 参加了议会的金价委员会的工作。 李嘉图认为,问题不在于黄金的高价,而在于英镑的低 价值,因而补救的措施是减少纸币的发行,恢复金本位 制。 1819年当选为下院议员后,其计划也被议会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