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汽车工业

我国汽车工业

中国汽车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发展历经封建社会,北洋军阀时期,中华民国和新中国,最终从无到有,从引进技术到自主设计制造,无疑是一部曲折史,但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可以看出中国人民是不屈不挠的,不断上进,最终要求挤进高手如云的世界市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上进精神。

首先是无汽车工业时期。

中国第一辆进口汽车要追溯到1901年慈禧皇太后的66岁寿辰,直隶总督袁世凯买了一辆洋汽车,献给慈禧太后作为寿礼。

这一“老爷车”虽与今日飞驰在公路上的现代化汽车的长相相差很远,但其工作原理,发动机,悬架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已于今日汽车很近。

1901年,上海的商人进口了两辆汽车,这是中国使用汽车的开始。

1908年,福特公司大量生产T型汽车,揭开了工业化生产汽车的帷幕,此后外国汽车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19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300辆,汽车维修业应运而生。

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是1929年8月在沈阳问世的。

1928年东北“易帜”后,辽宁迫击炮长厂长李宜春等人提出利用兵工厂设备制造汽车的建议。

经张学良将军批准后,决定在辽宁迫击炮长附近民生工厂,专门研制其琛,并以重金聘请美籍技师,集中300名汽车修理工人,拨款75万作为研制经费。

从美国购进“瑞雷”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设计制造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

李一春对“瑞雷”号整车进行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路装置和轮胎等由国外进口外,对其他零件进行重新设计,制造,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

1929年8月,我国第一辆自制的载重汽车在人们的殷切盼望中诞生了。

此车定名为民生牌”,并在全国道路协会主办的上海市展览会展出。

由于“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民生工厂被日本占领,扼杀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萌芽。

1933年,山西省利用太原兵工厂的装备和技术,试制成两辆载货汽车。

1936年,湖南省机械厂仿制美国道奇牌汽车发动机成功,并试制了两辆货车。

后来都由于战乱等原因而夭折。

1936年,以中国银行为主,筹集资金160万元,成立官商合办的中国汽车制造公司,与德国奔驰公司签订合同,先以CKD方式组装柴油机货车,计划5年内达到全部国产化的目标。

总厂设在湖南株洲,1937年开始建厂时,当年发生了“七七”事变。

后来该厂辗转迁至桂林,重庆,5年中只组装了一些飞鹏牌柴油货车和一些柴油机,后因无法维持而倒闭。

1939年——1940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资源委员会计划在昆明建立汽车制造厂,购买了美国一家汽车厂的图样和部分工装设备,所有的进口设备在运输途中被日军从越南劫走,汽车生产遂成泡影。

1937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64635辆。

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港口被封锁,国外汽车配件难以进口,内地汽车配件制造业得以发展。

在抗日战争时期,汽车配件工厂达到400余家,其中最大的是重庆中央汽车配件厂,能生产汽车配件100多种。

到抗战胜利后,由于美国汽车和配件的倾销,迫使许多汽车配件厂停产,到1949年,我国汽车配件厂只有9家还在生产。

由上可知,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没有真正的汽车工业,只有一些小型的汽车配件制造厂,汽车维修厂和客车改装厂。

虽有一些仁人志士曾数次筹划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府的腐败无能,都未能成为事实。

1948年,中国汽车保有量69154辆,由于石油供应不足,许多汽车都带上一个煤气发生炉或一个大气包,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才改变了这种落后状态。

1953年——1984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工业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1950年初,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莫斯科与斯大林会谈时,建设汽车制造厂被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前苏联援助中国的重要项目之一。

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确定在吉林省长春市建立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1年批准初步设计方案,1952年开始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

1953年6月,中央指示力争3年建成第一汽车厂,同年7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并由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奠基纪念。

1956年7月14日,第一批解放牌CA10型载货汽车出厂,当年生产了1600多辆。

此后,经过改进设计,陆续开始生产解放CA10B型等载货汽车。

如同第一汽制造厂的厂名和“解放”品牌一样,中国汽车在诞生伊始便被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

而这种非企业,非经济本身的带有政治色彩的社会责任一直贯穿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风雨历程。

起步初期的中国汽车步履还是很平稳的。

1957年,一汽稳步发展,生产了近8000辆汽车。

此后,全国一些较大的汽车修理厂在解放思想的号召下,投入制造汽车的热潮,全国试制成各种汽车达200余种。

这种一哄而起的汽车热,对汽车生产的特点,规模,经济效益,质量要求和技术指标等均考虑甚少。

多数企业及其产品缺乏生命力,能够坚持下来的只有5家,这些厂不考国家集中投资,从中小型汽车修配厂通过开发汽车产品和专业化合作,建成了大中型汽车制造厂。

这有别于依靠国家集中投资建成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创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另一种模式。

1960年,全国汽车总产量从1955年的61辆提高到22574辆,尽管其中有“大跃进”的因素。

当时,与日本,韩国等邻国相比,按照前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中国汽车的起点并不算低。

1965年出于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等发面的考虑,开始在湖北十堰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4年后,二汽破土动工,并从一汽抽调技术人员筹建二汽。

全国500多家机床厂,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二汽设计,制造了各种设备一万多台,以一汽为主的国内30多家工厂,企业包建二汽的各个分厂,从产品设计,工艺工装,人员培训直至调试生产完全是自力更生。

1976年6月建成东风牌越野车生产基地。

二汽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具备自己设计制造汽车和建设大型货车制造厂的能力。

二汽所产车型是一汽刚刚研发的新型卡车,而一汽则继续生产“老解放”。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一汽都因车型不如二汽而在市场上苦苦挣扎。

直到1986年,解放牌卡车实现垂直换型,CA141问世才扭转了被动局面。

除此之外,四川汽车制造厂于1974年正式生产红岩牌CQ260型军用6t越野车,1968年开始建设的陕西汽车制造厂与1975年生产延安派SX250型5t军用越野车。

在“文革”动乱的年代能够取得这样的发展史难能可贵的。

在中国汽车的起步阶段里,汽车也曾经短暂地繁荣过。

1958年,一汽相继生产了“东风”和“红旗”两款汽车,并在“乘东风,展红旗,造出高级汽车去见毛主席”口号中,把小汽车送进了中南海。

客观地说,1953——1984年,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是卡车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

1984——1994年是中国汽车工业与国外汽车制造商合资合作阶段。

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公司诞生了。

当时的北京吉普是国内越野车企业绝对的“老大”。

此后的19年,这块中国汽车改革的试验田经历了兴衰,荣辱。

有了问路石的中国汽车很快进入了第一轮合资浪潮。

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

同年,南京汽车制造厂引进了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汽车公司与法国标致的合资项目获批准,被桎梏了30余年的汽车工业开始大步向前发展。

在1986年的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被写进了“七五”计划。

当年,全国汽车总量就突破万辆。

此后连年大幅上升,到1994年,汽车产量就已经超过25万辆,上海大众这样单一的汽车生产企业也逐渐超越了一汽,二汽,等大集团,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头羊。

良好的形势是国务院开始审慎研究汽车的发展。

1987年的北戴河会议上,确定了“三大三小”的总体格局,尽管现在来看计划的味道过浓,但其毕竟确定了轿车产业向规模化发展的大方向。

1990年,轿车产业的三大基地进一步调整。

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同年,投资上百亿,规划15万辆的一汽大众,神龙项目签约。

但因种种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捷达,富康才在市场上初露锋芒。

从1994年至今,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1994年是中国汽车是史,特别是轿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

在这一年,左右中国汽车近10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了。

虽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产业政策还有许多局限之处,但它还是解决了汽车发展中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将汽车与家庭联系到了一起。

家庭汽车概念所引发的热情迅速扩散至全国,但是有20多个省,市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

而全国的主要工科大学也都开设了汽车专业,一批有一批带着汽车设计师梦想的年轻人走进了汽车知识的殿堂。

1994年之后,汽车消费不再受宏观政策的限制,但事实上,在要不要发展汽车工业,特别是是否鼓励汽车进入家庭的问题上还是有很大争议的,由于当时并没有明确鼓励汽车消费,各种税费,地方保护仍十分严重。

同时,汽车工业本身散乱规模小的劣势也愈发明显。

到了1998年,中国汽车的总产量达到了162.8万辆,从而成为世界上第十大汽车制造国。

就在这一年,中国轿车的第二轮合资热潮开始了,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破土动工,而后别克,雅阁在中国的生产,使国产汽车的词典里又多了个“中高档汽车”的名词。

在此期间,一汽大众,神龙公司也站稳了脚跟,开始向连续多年位居国内汽车企业榜首的上海大众发出挑站。

近年来,又成立了北京现代,华晨宝马,东风日产等合资汽车公司,使我国汽车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2001年的“十五”计划中,汽车进入家庭已经被明确提出。

赛欧,夏利2000等一批旨在重新定义家庭轿车的新车型涌入了市场。

一时间10万元成为了界定家庭轿车的分水岭。

同时,国家计委也将汽车价格放开,汽车终于从高高在上的生产资料,还原成立走进平民百姓家庭的商品。

在企业层面,新的合资项目越来越多,而像吉利,奇瑞这样的民企也得以进军轿车生产领域。

经过今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品的质量得以提高,品种增加,产品全面更新换代。

基本车型品种发展到6大类,103种,改装产品发展到了6大类800多种。

经过今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品构成趋向合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缩短了。

在重点引进的重型,轻型和微型车技术中,大大提高了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纵观我刚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尽管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但经过了多年建设,特别是金十几年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加快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汽车工业体系,取得了不少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从事汽车研究,设计生产,管理的人才,这些都为我国汽车工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至少有三大问题制约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一是中国汽车企业仍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这也是中国汽车业最大的软肋。

汽车特别是轿车的新产品开发和推出的重要环节基本上被外商所控制,我国汽车企业有沦为跨国公司附庸的危险。

还在业内为我国汽车工业应采用韩国模式还是巴西模式的时候,我国汽车工业事实上已经不自觉的转向了巴西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