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植物学(叶木)2

景观植物学(叶木)2

第三章彩叶树木木Ⅰ.亮绿叶类:此类观叶树种通常枝叶繁茂,叶厚密,通常叶厚革质,叶色浓绿而富有光泽,大多为常绿树种,是目前长江流域地区新品种引种的热点树种类型。

传统上有女贞(Ligustrum lucidum)、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石楠(Photinia serrulata)、珊瑚树(Viburnum awabuki)、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等,现在较为流行的有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深山含笑、乐昌含笑和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等树种。

Ⅱ.异形叶类:叶形奇特,与常见的单叶形态有显著的差别。

按叶形的不同又可分:①羽状深裂叶:如苏铁(Cycas revoluta);羽状复叶:如无患子(Sapindus mukurossi)、红豆树(Ormosia henryi)和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等。

②掌状复叶:如七叶树等。

③掌状叶:如八角金盘、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等。

④剑形叶:如丝兰(Yucca filamentosa)、凤尾兰(Yucca gloriosa)等。

另外,有些单叶的叶缘开裂或收缩方式不同形成特殊观叶效果,如叶缘浅裂形如“马褂”的鹅掌楸。

Ⅲ.彩色叶类:叶色不同于通常的颜色,色彩丰富,种类极多。

此类又可概括为如下类型:(1)终年彩色树种:多数为常绿树或落叶树种的生长期间,叶片从幼叶到衰老,彩色始终存在,年丰富园林景色。

根据叶片的彩色着生部位和形状,进一步可区分为如下类型:①复色:叶有2种或2种以上的颜色。

a、嵌色:在绿色叶上镶嵌着黄色或银色的斑块。

如,金心大叶黄杨、金心胡颓子、银斑大叶黄杨、花叶长春蔓、花叶冬青、银斑常春藤等品种。

b、洒金:在绿色上散落黄色或银色斑点。

如洒金东瀛珊瑚,洒金千头柏等c、镶边:在叶片边缘呈黄色或白色。

如,金边黄杨、银边黄杨,玉边胡颓子等品种。

d、异色:叶的背腹两面颜色有明显差别。

如,银白杨、木半夏等,还有温室植物变叶木,红背桂。

②单色:叶终年仅有1种色彩。

A.全年红:叶在整个生长期内为红色。

主要有红羽毛枫,红继木、红鸡爪槭、红乌桕等。

B.全年紫:叶在整个生长期内为紫色。

主要有紫叶李,紫叶桃,紫叶小檗等。

C.全年黄:叶在整个生长期内为黄色。

如金叶女贞,金叶小檗等。

(2)季节性变色树种,绝大多数为落叶树,转色期在落叶前3~5周。

①秋红型:在秋季落霜后叶色出现大红、洋红、橙红、紫色等色彩。

主要有鸡爪槭、枫香、黄栌、盐肤木、黄连木、紫薇、檫木、乌桕、卫矛、山麻杆、榉树、南天竹等。

②秋黄型:在秋季落霜后叶色出现鲜黄、淡黄、橙黄等色彩。

主要有银杏、复叶槭、刺楸、无患子、槲栎、七叶树、金钱松、山胡椒等。

③春红型:春季抽出的幼嫩枝叶为红色。

常见有石楠、桂花。

第一节亮叶树木(常绿阔叶树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樟科樟属[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20~30米,最高可达50米,胸径4~5米,树冠卵球形,树皮灰褐色,纵裂,单叶互生,叶卵状椭圆形,长5~8厘米,薄革质;离基三出脉,脉腋有腺体,叶背灰绿色,无毛。

圆锥花序腋生于新枝,花被淡黄绿色,6裂;花各部3基数,花被片2轮,雄蕊3~4轮,第四轮通常退化,花药瓣裂,核果球形,径约0.6厘米,熟时紫褐色,果托盘状,花期5月;果期9~11月。

[分布] 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尤以台湾、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栽培较多,日本、朝鲜及越南也有分布,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500~600米以下,台湾中部可达海拔1000米,最高海拔1800米高山。

[生态习性] 香樟为亚热带树种。

喜温暖润润气候及肥沃、深厚的酸性或中性砂壤土,不耐干旱瘠薄,适于年平均气温16~17℃,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7℃的条件。

对氯气、二氧化硫、臭氧及氟等气体具有抗性,能耐短期水淹,主树发达,萌芽力强。

[观赏特性] 香樟树冠广展,枝叶茂密,绿荫蔽日,气势雄伟,是优良的行道树及庭荫树。

也可用于营造风景林,防风林、隔音林带。

配植池边,湖畔以及山坡、平地均甚相宜,孤植于草坪旷地,树冠能充分舒展,浓荫覆地,更觉宜人。

丛植或片植作为背景树,酷似绿墙,亦颇得体,若在树丛之中作常绿基调树种,搭配以落叶小乔木和灌木,层次分明,季相多变,更臻和谐,厂矿、居民区美化环境,亦多用之。

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杜英科,杜英属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10—20 m,胸径可达80 cm;树皮褐色,平滑不裂;小枝红褐色,幼时疏生短柔毛。

叶薄革质,倒卵状长椭圆形,长4—12 cm,基部楔形,缘有浅钝齿,脉腋有时具腺体,上面网脉隆起,叶柄长0.5—1.2 cm。

腋生总状花序,长2—6 cm,花下垂,花瓣白色,细裂如丝;雄蕊多数;子房有毛。

核果椭球形,长1—1.5 cm,熟时紫色。

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生态习性:分布于中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省有分布;多生于海拔1000 m以下山地林中;目前上海、江苏南部园林上有引种。

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耐寒性略差于樟树;适生于肥沃湿润通气良好的酸性土,不耐水淹,平原引种应选排水良好的坡地;速生树种,对二氧化硫有抗性。

园林应用:生长快,树冠圆整,枝叶茂盛,秋后叶变红,观赏性颇高。

适宜于草坪、坡地、林缘等处丛植,也有用作行道树或作背景的风景林。

冬青Ilex chinensis Sims (I. purpurea) 冬青科冬青属[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13米,枝叶密生,树皮灰青色,平滑,叶革质,长椭圆形,长5~11厘米,缘疏生浅齿,表面深绿而有光泽;叶柄淡紫红色,雌雄异株,聚伞花序着生于当年生嫩枝叶腋内。

核果红色,椭球形,长0.8~1.2厘米,花期5月,果期10~11月。

[分布] 冬青产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贵州、广西、福建等省。

日本也有分布。

[生态习性] 冬青为亚热带树种,性喜光照,也稍耐荫,喜温暖之气候及肥沃之酸性土,耐潮湿。

萌芽力强,耐修剪,较抗风,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一定抗性。

[观赏特性] 冬青红果经冬不落,且绿叶常青,入冬呈紫红色,宜作园景树。

孤植、列植、群植均宜。

,宜于前庭、中庭及大门旁栽培,正所谓“比屋冬青树,人皆隐奇罗。

春风十年后,惟恐绿荫多”。

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达10米,枝无毛。

单叶,对生,全缘,叶革质,卵形、宽卵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无毛,长6~12厘米,先端尖或惭尖.基部常为宽楔形,叶具短柄。

花两性,白色。

顶生圆锥花序长12~20厘米,无毛;花冠筒与花冠裂片近等长;雄蕊与花冠裂片等长。

核果矩圆形,蓝紫色。

花期5~7月。

果期10~12月。

[分布] 女贞主产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及陕西,甘萧南部。

全国各地栽培之,垂直分布东部地区在海拔500米以下,西南可达2000米。

[生态习性] 暖地阳性树种,喜温暖气候,喜光稍耐荫,适应性强,在湿润、肥沃、微酸土壤上生长最佳。

也能适应中性。

微碱性土壤。

根系发达,萌蘖、萌芽力强。

耐修剪整形徊可形成灌木状。

[观赏特性] 女贞终年常绿,苍翠可爱,是园林中常见观赏树种。

宜在草坪边缘。

建筑物周围,街坊绿地,校园角隅弧植或于园路两旁列植,或作隐蔽树栽植。

因其生长快速,耐修剪故可作高层绿篱配植。

女贞对二氧化硫不仅抗性特强,而且能吸收之,对氯化氢亦有一定抗性和抗烟能力。

是工厂区优良的抗污染绿化树种。

海桐Pittosporum tobira(Thunb.)Ait. 海桐科海桐属[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2~6米,树冠圆球形,单叶互生,稀轮生;叶革质,倒卵状椭圆形,长5—12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楔形,边缘反曲,全缘,无毛,叶表面深绿而有光泽。

顶生伞房花序,花白色或黄白色,径约1厘米,芳香,蒴果卵形。

长1~1.5厘米,有棱角,熟时3瓣裂。

露出鲜红色种子,种子表面有稠粘质物,花期5月,果期10月。

[分布] 海桐原产我国江苏、浙江、福建等省,朝鲜及日本均有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庭院习见栽培观赏。

[生态习性] 亚热带树种,性喜光,略耐萌;喜温暖湿润气候及肥沃湿润土壤,耐寒性不强。

华北地区不能露地越冬。

分枝力强,耐修剪造型。

[观赏特性] 海桐树冠球形,枝叶茂密,绿叶光亮,下枝伏地,花白含香,种子鲜红而秋露,为常见观叶树种。

多作规则式配植于庭前,甬道两旁。

或自然式丛植于草坪、林缘,或片植于树丛中作下层常绿基调树种,能起到隐蔽遮挡及隔离空间的作用。

通过修剪造型,作基础栽植或绿篱材料,均甚相宜。

第二节异形叶类无患子Sapindus mukurossi Gaertn无患子科无患子属[形态特征] 落叶或半常绿乔木,高可达20~25米。

枝开展,树冠广卵形或扁园形,小枝无毛。

偶数羽状复叶,小叶8~14枚,互生或近对生。

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7~15厘米,先端尖,基部不对称,全缘,薄革质,无毛。

圆锥花序顶生,萼片5,花瓣5,黄白色或淡紫色。

核果近球形,径1.5~2厘米,熟时黄色或橙黄色,中果皮肉质,内果皮革质,种子球形,熟时黑色,坚硬,无假种皮。

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分布] 产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越南、老挝、印度、日本也有分布。

垂直分布西南可达2000米左右。

[生态习性] 无患子为亚热带阳性树种。

喜光,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之土壤,在酸性土、钙质土上均能适应,耐酸性不强,深根性,抗风力强,萌蘖力强,不耐修剪,寿命较长,寺院常见大树。

[观赏特性] 无患子树姿挺秀,枝叶宽展,秋叶金黄,绚丽悦目,是良好的观叶树和庭荫树。

在草坪、路隅、建筑物附近丛植,配以银杏,鸡爪槭、枫香等观叶树种,四季色彩丰富,醉人心目,若与常绿树混交,黄绿相同,别具风趣。

列植园路两旁,荫浓叶美,尤以可观,无患子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用于街坊绿地或工厂矿区绿化美化,均甚相宜。

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unge七叶树科七叶树属[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灰褐色,片状剥落,小枝粗壮,粟褐色,光滑无毛;冬芽具树脂,掌状复叶,小叶常为7枚,倒卵状长椭圃形,长8~2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缘具细锯齿,侧脉13~17对,仅背面脉上蔬生柔毛,小叶柄长0.4~1.7厘米。

花小,白色,或微带红晕,组成直立密集圆锥花序,近无毛。

蒴果球形或侧卵形,径3~4厘米,黄褐包,无刺,亦无尖头,内含种于1~2粒;种子形如板栗,种脐大,占种子一半以上。

花期5月;果期9~10月。

[分布] 产我国黄河流域及东部,包括陕西,甘肃、河南、北京、山西、江苏、浙江等省;自然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山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