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练习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划线的字注音: 沁园春( ) 莽莽( ) 红装素裹( ) 折腰( ) 略输( ) 稍逊( ) 成吉思汗( ) 今朝( )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 zhuāng 素裹( ) 顿失 tāo tāo( ) 江山多 jiāo( ) 一代天 jiāo( ) 3.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惟余莽莽( )A.只有我 B.只剩 C.只有 (2) 惟余莽莽( ) A.景色迷茫 B.草木茂盛 C.无边无际 (3) 顿失滔滔( ) A.立刻 B.停顿 C.安顿 (4) 须晴日( ) A.必须 B.须要 C.等到 (5)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A.弯腰 B.折服 C.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 (6)稍逊风骚( ) A.文学才华 B.妇女举止轻佻 C.指“国风”《离骚》
4.填空: (1)《沁园春· 雪》的作者是________,字 ,我 国伟大的政治家 、 、 、和诗人。“沁 园春”是__________,“雪”是____________。 (2)在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揭示全词主旨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阕的过 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 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 5.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 滔。 ( )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 ( )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 C.山/舞/银蛇 D.欲/与天公试/比高
4.请你默写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 5.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诗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 人物,还看今朝。”你认为文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 谁?请你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6.选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 9.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句中 指________。 10.“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 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 11.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 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 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 物作了铺垫。 12.依次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沁园春· 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 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 代的局限。 8.下列关于《沁园春· 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 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 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 阕是“惜”。
8.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 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望”和“惜”领起的诗句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中 起什么作 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