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马基雅维利有很多负面描述,比如残暴,背信弃义,狡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等,少有对他人格的赞美,较多的为对他提出的一些精辟的治国思想的赞同,效法。
的确,他的一些治国理论,君主将会非常受益。
读完这本书,我对他提出的几点治国理论印象很深刻,也非常赞同。
1、马基雅维利坚定的认为君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应该在人民中生活,掌握国家要以人民为重,不能为人民所憎恶,他认为那是件很危险的事。
以民为重,这是我们现代普遍知道的事实,可是在那样一个流行神说的年代,马基雅维利就能同样的深刻意识到人民的重要性,可见他思想的高度。
并且关于这一点,马基雅维利在很多章内容里都着重强调。
让人不得不对他赞叹不已。
2、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不能轻易引进外来军队,引入强者驱赶另一强者,其结果往往就是自己也被驱赶了,所以君主要组织自己的军队,依靠外来军队而获得的力量是有限的,并且要付出金钱等巨大代价,并且将受到屈辱。
并且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这一点在今天的治国之道中仍有一番道理,在书中,马基雅维利以佛罗伦萨为例,佛罗伦萨对皮萨开战,首先花了六万四千金币请来意大利雇佣军队长,其后,由
于该队长通敌而功亏一篑,转而向法国军队求助,给法王二万四千金币,然而该军队在攻打皮萨前却掠夺佛罗伦萨人民,可见,雇佣军是多么不可靠。
这样的求助事件一而再再而三,使马基雅维利深感雇佣军的不可靠,因此强烈希望意大利能建立自己的军队,并且事实也说明: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者只是运用外交上的纵横捭阖而没有自己民族的武力作为后盾,是无
法同强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抗衡的。
3、他认为,在和平年代,君主仍要有危机意识,利用和平时代的时间做好在命运逆转时反击的准备。
“居安思危”,在古代中国的治国之道中就被提及并重视,在时间的验证下,成了真理,也同时验证了马基雅维利的思想高度。
其实我个人非常喜爱马基雅维利的治国理论,也很喜欢他的很多治国名言,如:人民的力量比君主的力量更大;君主必须注意绝不能因为进攻他人而与比自己
强大的国家结盟;人的一个共同的短处就是不会在过好日子的时候做好抗击风暴的准备等等还有作为君主,应当同时具备最勇猛的狮子和最狡猾的狐狸的素质;世界上有两种斗争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法律,而另外一种是通过武力。
然而马基雅维利成也因为这几句话,招来骂名也因如此。
他主张君主要拥有自己的
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以及要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
因此《君主论》被称为邪恶的圣经。
因此,历史上对他的负面评价也是有因可寻的,而我个人有一点点不同的感受,政治学老师曾说过马基雅维利的一切主张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我认为也是这样的,每个伟人的思想成就都是以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为大的背景。
在十五世纪的意大利,经济上开始衰退,政治上四分五裂,各个诸侯国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罗马教会既无能力去统一意大利,又不让其他势力来完成统一大业,这使得意大利成为邻国任意宰割的羔羊。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必须要像狐狸一样狡猾,像狮子一样勇猛以及使用残暴和讹诈的手段取胜是情有可原,也是必经之路,否则,君主只有仁义无法在那个时代生存,何谈治理及强大国家,所以我觉得他在那个时代选择这样的治国方法何错之有,反而我觉得他是个勇敢的爱国者,为了所忠心的国家,奉献自己所有的智慧和毕生精力,勇敢地承受了所有批评,这样忠心的爱国者,我们还能再批评他,唾弃他的人格吗?
所以,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所认识到的马基雅维利在我心中是个高大的形象,他睿智,聪明,他忠心,爱
国,他或许残暴,背信弃义,不择手段,但那是他的政治手段,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中的方法。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是平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