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基雅维利相关政治思想的一点探讨许少民刊发时间:2007-10-11 15:20:29 光明观察、(I)马基雅维利的简介“尼科诺.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 1469-1527),1469年5月3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仑萨的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诗人,是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奠基者”。
【1】恩格斯说:“马基雅维利是政治家,历史家,诗人,同时又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
”【2】马基雅维利一生著作甚多,涉及到政治,军事,外交,历史,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
主要著作有:《君主论》(1513),《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卷》(1513),《用兵之道》(1521),《佛罗仑萨史》(1525)。
其中,《君主论》就是我这篇文章的重点讲解之一。
在这本书中,作者集中论述了其君主专制理论和君子统治术思想,这也是作者意欲献给美帝奇家族的首领小洛伦佐的一部关于君主统治术的小册子,其资料是在共和国时代的马基雅维利在政治,外交,军事实践中积累起来的。
只可惜的是,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接纳他书中的思想。
在《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卷》中抒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和希望统一意大利的热切希望。
这两部书籍集中体现了马基雅维利的政治主张。
这两部书完成的时间差不多,但在这两部书中似乎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政府的不同的政治倾向。
后世的一些思想家甚至认为这两本书其实体现出了作者在政治思想上的矛盾性,但其实如果回归到作者的写作背景,我们或许可以明白作者的政治主张其实是统一的,这点留待后面解释。
(II)马基雅维利的时代背景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毫无疑问,我们大家都承认马基雅维利是一个英雄,一个政治学思想上的巨人,他开启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史的崭新的一页。
但是,正如前面说的,我们要了解这个英雄,也必须了解这个英雄所处在的时代背景,或许通过其背景,我们可以间接的了解英雄本身。
马基雅维利所处的时代正好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巅峰时代。
在15、16世纪的欧洲,其正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
在这期间,文学与艺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也正是“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
但是,除了文学与艺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之外,这期间的政治思想领域也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革,它象征着中世纪神学政治的结束,近代以权力为核心的法学政治观的开始。
这些变化与其说是政治观念自身的变化,不如说是由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转变而导致的结果。
“马基雅维利正好处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遍萌芽,近代专制主义民族国家的产生,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精神的弘扬,这些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无一不对其思想产生重大的影响。
”【3】在16世纪,尽管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普遍萌芽,民族统一的民族国家在许多地区也得到了建立与巩固。
但是历史的进步并不是对每一个国家都整齐划一的。
当绝对君主制在法国,西班牙和英国已经大功告成的时候,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意大利却还是封建割据,城邦林立。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封建割据,城邦林立的意大利,却也成为了文艺复兴的重镇。
16世界的意大利,由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的转移,意大利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的影响。
经济发展缓慢了,政治上也是四分五裂,分崩离析,腐败不堪。
当时的意大利半岛上有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北部的米兰候国,东北部的威尼斯,中部的佛罗仑萨共和国和罗马共和国五个国家。
而这五个国家相互抗衡,不断发生纠纷。
这样的意大利根本没有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国内的经济联系也十分的脆弱,每个共和国都在国境上设立关税壁垒,甚至禁止一些货物的进入,这严重的阻碍了地区工业的自由发展。
落后的意大利也经常遭受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的侵扰,朝代更替频繁。
“意大利没有一种力量强大到足以统一整个半岛。
意大利人忍受了暴政的所有屈辱和压迫,而没有从中得到丝毫的补偿。
暴君之间的四分五裂,又使这块领土成为法国人,西班牙人和日尔曼人的牺牲品。
”【4】然而,正如布克哈特在《意大利复兴时期的文化》中说到的:“无论是共和制还是暴君制,在这些国家的性质上存在着意大利人的早期发展的原因,这虽不是唯一的,但却是主要的,正是因为如此,意大利人成了近代欧洲的儿子中的长子”【5】而这就是马基雅维利生活的意大利,他见证了这一历史的进程,而这些统一的要求与现实的尖锐矛盾集中体现在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当中。
而各个共和国之间的尔虞我诈,背信弃义也使得马基雅维利对此深恶痛绝,也使得他要致力于要将这一幕记录下来,向使人昭示。
III)马基雅维利的主要政治思想简介马基雅维利的主要政治思想主要在其著作——《君主论》和《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卷》体现出来。
对于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许多的学者都认可以下结论,即其政治思想主要是,第一:性恶论;第二:政治权力论;第三:权术论;第四:共和政体思想。
以下将简要的介绍一下马基雅维利这四种政治思想。
首先,马基雅维利从经验论的观点出发,认为人性虽然有善的一面,但更有恶的一面,但就其基本性质而言是恶的。
马基雅维利写道:“一般说来,人都是变化多端的,弄虚作假的,奸诈懦弱的,生性贪婪的。
只要你能成功,他们就完全是你的人。
当远离危险的时候,他们愿意为你流血,愿意为你献出他们的财富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孩子。
但是,当危险来临的时候,他们就反对你”【6】“人们心目中的贪欲如此的顽强,无论他的地位升到多么高也摆脱不了”;自然把人造成想到一切而又无法做到,这样,欲望总是大于获得的能力,于是他们对自己获得总觉得不够多,结果对自己不满,…….因为有些人想要更多的东西,而另一些人则害怕失去他们现有的东西,随之便是敌对和战争。
”【7】从古到今,所有人都无一例外的受到利欲的驱使,所有人都毫无道德可言。
人性都是恶的,这是马基雅维利对人性的总体评价。
事实上,在西方的政治思想史上,从柏拉图到中世纪,大多数的政治家都本着政治道德化,人性本善的观念,用道德掩盖政治,使政治从属于道德。
到了中世纪,神学政治论更使政治沦为神学的婢女。
而马基雅维利的性恶论,一反常态,标新立异,尽管他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性恶论的人,但是他却是将性恶论引入近代政治原则的始作俑者。
“马基雅维利的性恶论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由人性本恶所推动的观点,不仅从人性论的角度为他的政治观奠定了基础,而且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这种观点破天荒的对人类的精神领域和世俗事务做出了明确的区分,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他将政治的概念严格的限定在人类的世俗生活之中,使其成为与道德毫不相关的独立社会活动和研究对象”。
【8】事实上,在关于人性的问题上,我并不觉得人性是固定的。
那种所谓的人性恶或者说人性善也好,其实根本没有多大的意义。
这就正如一杯水,你说是半满的,还是半空的呢?两者都对,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标尺来衡量人性的善与恶,这不是简单的算术问题。
其实,在西方的历史上,奥古斯丁,阿奎那,加尔文等人认为人性并不是固定的。
当我们用人性恶的角度来观察问题时候,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恶;而当我们只管用人性善来观察问题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善;当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时候,接下来的推倒也就错得一塌糊涂。
其实,哲人在对“善”的理解问题上也并不是铁板一块的。
古希伯莱人认为善就是以“信仰为‘真’”;而中国人则认为善就是以“心为善”(即外表不凶恶,待人仁慈);而古希腊人则人为善则以“知识”为善,这种知识就是波普尔意义上的“知识”,也就是有效的知识,他不断的积累,不断的进步。
而在黎鸣【9】看来,古希腊哲人对善的认识才是最正确的。
而马基雅维利所认为的人性恶,其主要的前提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其构成了人类恶的本性之天然基础。
这种恶,直接体现在世俗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与冲突。
但是,这种人于人之间的冲突与斗争未必就是人性恶的体现,这是资源稀缺性的必然结果,在这个问题上,人和动物是一样的,都会出现冲突与争斗。
从这些表相来推倒出人性恶,这种做法未必是正确的。
正如用世俗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来否定理想中的平等一样,这种思路本身就是错误的。
马基雅维利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但不能用这种现实主义来否定古希腊以降的理想主义。
在我看来,现实主义的生命力往往不如理想主义具有生命力,放在我们今天的这个社会里,至少我们会发现这种残酷的冲突与斗争频率少多了。
当我们在评价马基雅维利时候,评价其性恶论时,我们也往往倾向于谈论过去历史哲人的人性善,但尽管两者是对立的,但正如我先前已经说的,对于善有很多种不同的见解,同样的,对于恶,或许有不同于马基雅维利的观点。
其次,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君主论》是一部具有奠基意义的作品,因而被后人视为近代政治学说的起点。
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基雅维利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种完全独立于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新的政治哲学——基于人性恶观念之上的“权力哲学”——近代政治思想也正是在这个逻辑起点上展开了一种新的理论体系。
权力是政治的核心问题,那么,权力是如何获得的呢?权力如何保持?所谓的权力就是实力,也就是《君主论》中经常提到的“能力”。
马基雅维利断言,任何一个拥有权力的人都想拥有更大的权力,国家一经建立就面临着对内部敌人的不停的镇压和与临近诸国的反复较量,只有统治者足够强大和实力最为雄厚的时候,才可以防止国内的无政府状态和国外的威胁,建立良好的秩序。
那么,国家的实力与君主的能力的基础是什么呢?马基雅维利认为是法律和军队是君主政权的基础。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必须把自己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否则就必然地招致灭亡。
而一切国家,无论是新的国家,旧的国家或者混合国,其主要的基础乃是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军队,因为没有良好的军队,那里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同时,那里有良好的军队,那里就有良好的法律。
”【10】而作为君主,应该懂得世界上有两种斗争的方法:“一种方法是运用法律,而另外一种就是运用武力。
第一种方法是属于人类所特有的,而第二种方法是属于野兽的。
但是,由于前者常常有所不足,故而必须诉诸后者。
因此,君主必须了解如何利用野兽的斗争方法和人类的斗争方法……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只狐狸以便于及时的发现陷阱,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吓跑豺狼。
”【11】事实上,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更多的是论述军队,武力的重要性及其对意大利统一的重大影响。
对于法律的作用,他论述不多,但是他坚定的认为好的法律会让整个国家强盛起来。
在论述意大利历次革命和战役失败原因时,马基雅维利说:“这并不是什么怪事,因为他的旧制度不好,而且从来没有人懂得制定新制度。
”“要使得一个新近当权的人能够获得巨大的荣誉,莫过于他创制新的法律和新的制度。
”由此可见,马基雅维利也是十分重视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总之,权力就是军队和法律,是君主统治权获得的基础,是国家秩序稳定的最可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