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的盈利模式及发展方向1.社交网络形成的原因1.1用户需求的出现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
WEB1.0时代的到来又给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世界的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数据量也越来越大。
然而,现有的交流通信方式(电话、电子邮件、书信等)已经远远跟不上信息量更新的速度。
同时,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追求也不断上升,对人际关系的拓展也有了新的要求。
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引导下,早期的社交网络就诞生了。
一定意义上来看,社交网络的出现其实是源于网络社交的需要。
所谓的社交网络,就是社交网络服务,也就是网络+社交的意思。
通过网络这一载体把人们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具有某一特点的团体。
在团体之内,人们可以进行自由的相互交流,解除了地域的限制,很好的解决了信息时效性的问题。
WEB1.0时代的特点是:个人的、内容传播的、可读的、传送的、计划的、静态的。
这些特点决定了当时的社交网络的功能相当局限,信息更新功能较差,交流成本较高,应用范围非常有限。
但是,仅仅做到即时通讯和博客这样层面的服务是远远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的。
互联网正在不断的向“社交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单纯的WEB1.0模式已经无法将客户的“个性化”服务要求很好的满足了。
1.2 新技术带来的改变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和发展方向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
WEB2.0 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以前功能较为局限、缺乏信息互动的社交网络也开始向另一个阶段发展。
为了配合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现代社交网络利用强大的软件、网络应用等作为支持,帮助用户广泛开展信息传递与交流、网络购物、相亲交友、学习工作以及休闲娱乐等活动。
社交应用正在不断提升用户以兴趣为中心的网络体验,附加多媒体属性,结合电子商务社会化、开放平台、信息聚合、用户分享、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支持,让人们在社交网站上实现了内容丰富、具有故事性、简单高效的交流方式。
2.社交网络的现行盈利模式2.1 现行流行社交网络及其盈利模式2.1.1传统社交网络的盈利模式传统意义上的社交网络主要包括国外的facebook和国内的人人网,腾讯QQ等社交网络。
这类社交网络提供的社会交往服务功能主要包含两种:第一是结交陌生人;第二是复制了线下已有的真实人际网络,并且提供社交服务。
此类社交网络的使用人群多为18到30岁的青年人,他们是计算机时代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因此对各类网络电子信息都有较浓厚的兴趣。
对各类食物也有较高涨的热情。
这类社交网络最大的特点在于将生活中的交际圈以相似的结构复制到网络。
通过用户之间的朋友关系分享各类信息,并有可能加入自己的个人评价。
这种大流量的分享为此类社交网站的广告效益带来了利润。
用户不止可以分享各类兴趣爱好信息,也可以分享各类产品广告,并加入自己的评论。
好友之间的评价与推荐往往比商家自己的宣传效果更好,人们往往会更倾心于可信赖人群的品味,从而产生了广告推广效应。
于是广告利润便成为了这类社交网络的主要赢利方向。
广告的广泛传播,对社交网络的使用人数有了很大的要求,所以此类网站如果致力于此种赢利方式,必须扩大口碑相传的人群范围。
其中腾讯QQ在web 1.0的时代就已经为自己积累了很大的用户群,在跨入web 2.0时代时,无需做太多的准备工作。
但大多数传统意义的社交网站都兴起于有交互特质的web 2.0时代,对于这些网站来说,如何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用户还是一个值得商讨和研究的问题。
2.1.2商务社交网络的赢利模式这种社交网络的一大特点便是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将有共同需求的人联系到一起。
相当于一个大型的中介社交网络。
目前商务社交网络在我国还没有较好的发展,现今国内最有名的商务社交网要数天际网,而从天际网成立至今,国内也相继出现了一批各具特色、定位不同的商务社交网站,如聚焦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人和网,强调用户体验的若邻网,国内为数不多的实行邀请入会措施的优士网,以及曾经成功组织多次线下活动的五季网络等。
加之国外的商务社交网站Linkedin以及OpenBC先后进入中国市场,商务社交网站的竞争十分激烈。
在我国,商务社交网络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为用户提供职位申请等。
这种网络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注册用户的会费。
另一种是为各个商务用户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各商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种社交网络主要收入来源是注册商户的会费和商户之间交易成功之后分得的提成。
2.1.3婚恋社交网络的盈利模式与商用社交网络很类似的一点是,婚恋社交网络也将一群有共同需要的人联系到一起,所不同的是,这些人群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只有一个目的: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
他们没有长久合作的想法,通常找到合适的人选就不再登录网站。
用户具有一定程度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婚恋社交网的主要赢利模式有以下几种。
(1)包时段付费服务这种盈利模式与国外婚恋网站相似,主要是由网站提供不同时限的包时段服务,时限越长,划算到每一天单价越便宜。
一般而言,当用户购买这种包时段付费服务后,才可以实现与异性的无障碍沟通。
这一形式是大多数婚恋网站的盈利基础。
(2)小额付费产品例如世纪佳缘的虚拟货币“邮票”和百合网推出的“百合红豆”,这种付费产品的特点是价格低,可以单个购买,没有服务期限限制,而且可以作为购买其他线上服务的虚拟货币使用,十分方便。
而且小额付费产品还为用户提供了先体验服务再考虑长期购买的机会,为网站的后续盈利能力奠定了基础。
(3)其他线上增值服务目前比较流行的线上增值服务包括虚拟礼品,搜索排名提前,美化信件,点歌等。
虽然各种增值服务名目繁多,但都是为用户更快更好地找到心仪对象而服务的。
(4)商业广告及商业合作由于婚恋网站针对性和目的性都极强,而且目标客户集中在中青年消费群体,这一精准的投入平台将吸引不少企业进行广告投放另外,也有一些企业与这些网站进行商业合作以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如世纪佳缘与上海通用汽车的合作。
(5)线下收费活动。
除了线上的活动,线下组织会员活动也成为各大婚恋网站盈利模式中的另一关键环节。
例如世纪佳缘网在各大城市所举行的相亲会,百合网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开设了三家实体相亲店为来店顾客提供咨询相亲等服务。
(6)高端猎婚服务(VIP服务)现在各大婚恋网站均推出了自己的高端猎婚服务,为收入达到一定水平的高端客户推荐对象,并向他们一次性收取几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的中介费用。
由于高盈利性,这一服务也是婚恋网站未来主推的项目之一(7)与交友节目合作婚恋网站与交友节目的合作是新兴的婚恋网站的赢利模式,通过与交友节目的合作,使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称为了婚恋网站的注册用户,并或多或少地参与以上6种赢利模式。
也使注册用户有机会称为交友节目的嘉宾,从而起到相辅相成,共同赢利的目的。
2.2现行社交网络所面临的问题2.2.1传统社交网络存在的问题社交网络的诞生是基于“六度空间”理论,主要依靠的是人加人的传递效果。
但大部分社交网络都兴起于web 2.0时代,与兴起于web 1.0时代的腾讯QQ不同的是,这些网络很难在短时间内积累到成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用户。
由于传统社交网络的服务模式,使得大多数用户将实际生活中的交友圈结构复制到某一个社交网络,当所有信息与资源都集中到某一网络之后,很难再原封不动地迁徙到另一个相类似的社交网络,这样不利于新兴社交网络的发展,也就是说,传统社交网络似乎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局面,只能维持原有的社交网络,无法再发展新的网络平台。
2.2.2商务社交网络存在的问题商务社交网络在我国才刚刚兴起,并没有太多的规模产业可言,却也是很多无法盈利的传统社交网络的转型方向。
目前对于大部分商务社交网络而言,注册用户的会费还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就使得商务社交网络面临着一定程度的盈利困境。
因为对于大多数网络用户来说,还是很难接受网络由免费变成收费,而相关调查也表明,事实上只有50%的商务社交网络用户按规定缴纳会员费用。
同时,网络的大部分受众还是青年人,而社交网络的主要使用方向还趋于娱乐,所以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商务社交网络如何为自己寻求一个立足之地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2.3婚恋社交网络存在的问题婚恋网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便是信息的真实性,现在有部分婚恋网已经开始了实名制,但信息的真实性仍然引起很多用户的质疑。
从而造成信息不对称,使很多用户对婚恋网失去了信心。
由于婚恋网的使用用户主要带着简单而专一的目的,即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这一目标,多数没有“长期合作”的意图,致使婚恋网的用户不太稳定。
3、社交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的互联网上有四大业务模式,第一个是通讯平台,像雅虎、MSN等,都是一般的通讯平台;第二个是电子商务,比如淘宝;第三个是内容搜索,包括各大门户、搜索网站;最后一个是娱乐,包括游戏和网络视频。
在四大模式里,社交网络是一个以通讯为基础的娱乐分享平台。
由于现代社会人类的多样化精神需求突显,社交网络的潜在客户群和发展潜力是无法估量的。
这也是现今社交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直接原因。
但是我们也可以注意到,不同的社交网站的影响力、生存状况千差万别,他们的经营模式也反映出未来社交网站的发展趋势。
3.1 拓展客户群客户对于任何商业性组织机构都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各个社交网站的最大区别也在客户群。
在国外,MySpace深受中学生和独立音乐人的喜爱,著名的Facebook最早是大学生聚集的地方,Friendster主要针对二十多岁赶时髦的年轻人,Piczo是为小女孩们准备的,Multiply是橄榄球爱好者之家,在那里他们可以和家人们分享照片。
而在国内,QQ是所有年龄层次、社会性质人群的聚集地,而人人这样的积极与用户真实身份的好友互动平台则是大学生最活跃的地方,其他的社交类网站则多以年轻人为主。
于是,社交网站似乎只能依靠不同的用户群来区分彼此。
除此之外,他们在技术上多少都有一些相似。
即使某一个网站技术上领先了一点点,其它网站也会通过找到合作伙伴很快赶上来。
但是只要他们维护各自的特色产品,每个网站将都能够维持他们的特殊用户群。
全面撒网的结果可能只是追求了短期利益,并且抓不牢顾客的心理。
因此,在运营就初期划定主要方向,做好客户群的细分,找出他们各自的使用特点和行为习惯,就可以做到更好的利益拓展。
3.2 用户需求新设计社交网络发展的前提就是用户有需求。
目前,社交网站的个性化应用多种多样,简单的小游戏为大家带来了很强的趣味性,分享类应用则很好的增进了情感交流和信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