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及其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及其应用


中二开展情况
• 第一例病历: 2013.4 • 总例数:584 (814耳) • 应用: • 中耳性耳闷 •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 鼓膜膨胀不全、上鼓室内陷袋 • 慢性中耳炎 • 胶耳 • ..
第一例病例
• 患者王**,男,49岁,受“双耳闷胀感困 扰2年余” ,伴耳鸣、自觉听力下降。
• 体查:鼓膜完整,光锥存在。 • 鼻咽镜见咽鼓管咽口正常
鼓膜膨胀不全、上鼓室内陷袋,甚至慢性中耳炎,中耳胆
脂瘤密切相关。咽鼓管功能不良相关疾病的治疗比较困难,
保守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鼓膜按摩、咽鼓管吹张、鼓膜穿
刺后症状短期缓解。由于咽鼓管功能不良,常致鼓膜菲薄,
置管后易脱管,治疗效果亦不佳。长期中耳通气管给患者
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并有反复中耳感染风险。并且耳闷
• 耳闷塞感 • 鼓膜存在菲薄区,时内陷、时正常
• 用力有时可通,但有持续耳闷塞感
• 咽鼓管功能不良所致耳闷塞感 • 咽鼓管调节能力下降 • 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 局部粘膜肿胀变厚?
中耳疾病导致耳闷塞感的机制源自• 中耳疾病导致的中耳腔压力 变化可通过刺激鼓膜、中耳 腔粘膜及圆窗膜压力感受器 引发症状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及其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
本世纪初,随着球囊扩张术在鼻窦炎的应用 及遂渐成熟。
2009年开始,有学者报道球囊扩张术在咽 鼓管相关疾病的应用。
该方法无创,扩张后使咽鼓管开放,并恢 复咽鼓管功能
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给咽鼓管 相关疾病的解决提供新的思 路..
全球报道的情况
• 目前全世界已行手术1,8000余例,国内1000 余例
• 报道的病例主要为 • 分泌性中耳炎 • 耳闷塞感 • 中耳膨胀不全 • 上鼓室内陷袋
D. : a . . 2011;121:908. T, U, T, . : a . . 2010;120:1411-6. T, U, T, . : a . & . 2010;31:1100-3. , . . & . 2012;2:191-8.
• 咽鼓管向后外方向开口于鼓 室前壁 处叫做咽鼓管鼓口 , 在鼻咽的开口是咽鼓管咽口。
2020/4/8
咽鼓管的功能
• 鼓口始终保持畅通无阻,而咽口像是一个单向阀 门,平时它是关闭着的,只允许中耳内的液体或 空气逸出,而不允许鼻咽的分泌物和细菌进入鼓 室。
• 只有当张嘴、唱歌、咀嚼、打呵欠,特别是做吞 咽动作时,由于咽肌的收缩,咽鼓管咽口才会瞬 间开放,这时外界空气 即可进入鼓室,这样鼓室 内、外压力就达到平衡。
症状
基本概念-咽鼓管
• 咽鼓管 • 咽鼓管是中耳通气
引流的惟一通道。 主要功能是引导鼻 咽部气体进入鼓室, 以维持鼓膜两侧压 力平衡,从而保证 鼓膜的正常振动。
2020/4/8
解剖结构-咽鼓管
• 咽鼓管( )是从鼓室通向鼻 腔后方的鼻咽的一条管道, 长3.5~4.0。咽鼓管靠鼓室 端的1/3由硬骨组成,靠鼻 咽部的2/3由软骨构成。管 的两端膨大,中间窄小,叫 咽鼓管峡。
塞感、听物矇眬感等症状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 针对相关疾病的处理 • -鼻腔及鼻咽部病变
• 针对鼓室积液处理 • -鼓膜穿刺抽液 • -鼓膜置管 • -抗生素及激素使用
• 针对咽鼓管功能不良 • -被动训练,对轻度咽鼓管功能不良有效 • -咽鼓管吹张:对急性粘膜水肿有效 •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针对功能性阻塞 • -咽鼓管成形术:针对咽鼓管机械性阻塞
2020/4/8
分泌性中耳炎简介

分泌性中耳炎( )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
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
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命名尚不统一,有称为渗出性
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
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积涂粘稠呈胶状者,称胶耳
( )。
• 分泌性中耳炎基本知识
• 术后1周:主观感觉评分明显减轻 • 耳闷塞感:2分(术前10分) • 听物朦胧感:1分(术前5分) • 动作可开放咽鼓管(术前不能开放)
病例2
• 患者许**,女,43岁 • 左耳反复流脓、耳闷塞感12年 • 在外院诊断外耳道炎、鼓膜内陷,治疗效
果欠佳
2015.6.25
入院检查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情况
咽鼓管
颌下腺、舌下腺
涎腺分泌 刺激吞咽 咽鼓管开放
.2013
中耳压力重新平衡
• 咽鼓管 进一步的评估
治疗经过及治疗后状况
• 行双侧球囊扩张术+双侧鼓膜穿刺抽液
术后3月
目前随访8月余, 无复发!
病例3分泌性中耳炎并中耳感染
• 患者张**,女,19岁, • 因左耳闷塞感5年余,于外院诊断为分泌性
听力学检查
纯音测听:双耳高频稍下降,左耳存在轻度气骨导差
声导抗:双侧型 提示鼓膜稍菲薄
(-)
• 诊断:中耳性耳闷(症状性咽鼓管功能不良) • 既往治疗:反复咽鼓管吹张、鼓膜按摩及药物保
守治疗效果欠佳 • 2013.4试行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术后予雷诺考
特喷鼻
治疗效果
• 术后当天:患者耳闷塞感明显减轻,听清 晰度较前好转,耳鸣减轻
• 中耳压力感受器主要为三叉 神经及舌咽神经鼓室丛,同 时受植物神经调控
• 鼓膜张肌的异常活动也会导 致鼓膜顺应性及鼓室内压力 下降
植物神经紊乱
鼓室丛
孤束核
无特异性 中耳压力 反应
咽鼓管
三叉神经运动核
.2013 .1989 .1999
鼓室丛
孤束核
无特异性反应
中耳腔压力改变
中耳压力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上孤束核 鼓索神经
2020/4/8
咽鼓管开放-鼓气试验
• 如果捏住鼻孔并屏住呼吸,当用力鼓气后再吞咽 一下,即可听到双耳内“砰”地一声,这便是鼻 腔和咽腔的气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并振动鼓膜所 致。由此可以证明,鼻耳相通且功能正常,
• 否则就可能存在异常。 • 注意,鼻、咽部有炎症分泌物较多时,不要做捏
鼻鼓气的动作。因为存在将鼻咽部的感染传致中 耳的可能。
• 是否属于医保:医保疾病
• 别名: 胶耳,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非化脓 性中耳炎
• 发病部位: 耳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多发人群:儿童

咽鼓管功能不良是耳科常见疾病,成人发病率约为1-
5%,70%儿童10岁前至少罹患一次急性咽鼓管不良,其常
见症状为耳闷塞感、听物朦胧感等,并且与分泌性中耳炎、
相关主题